隨著上市券商6月份財務數據披露完畢,2018年上市券商“中考成績單”已經基本浮出水面。
《證券日報》記者據上市券商各月月報統計(全部為母公司口徑,月報未經審計,和半年報數據可能會有較大出入),27家有可比數據的上市券商今年上半年營收和凈利潤同比分別下滑10.3%和19.8%。凈利潤下滑幅度與券商指數今年上半年的整體跌幅(20.44%)基本一致。
不過,也有2家券商凈利潤增幅與股價走勢并不同步。今年上半年中信證券和申萬宏源實現凈利潤同比增幅均超10%,但這2家券商今年上半年股價分別累計下跌8.45%、17.86%。
超九成上市券商凈利潤同比下滑
一直以來,券商的盈利能力與股市行情高度相關。而從今年上半年上市券商業績來看,仍未擺脫“看天吃飯”的困境。由于股市的持續低迷,今年上半年上市券商整體業績出現了較大的滑坡。
截至昨日,32家上市券商2018年6月份財務數據已經全部發布完畢。據記者統計,剔除6月份上市且未披露今年上半年經營情況的南京證券(12.140, 1.10, 9.96%)外,其余31家券商上半年累計實現營業收入897.93億元,實現凈利潤333.83億元。從可比的27家上市券商來看,今年上半年營業收入同比下滑10.3%;凈利潤同比下滑19.8%。
從營收來看,今年上半年有6家上市券商營收同比增長。其中,太平洋(2.340, 0.05, 2.18%)證券以30.81%的營收同比增幅排名第一,中信證券今年上半年的營收同比增幅為16.32%,排名次之。中信證券和太平洋證券也是今年上半年僅有的兩家營收同比增幅超10%的券商。另外4家營收同比正增長的券商分別是東方證券(8.430, 0.16, 1.93%)、申萬宏源、西南證券(3.780, 0.08, 2.16%)和國泰君安(14.450, 0.30, 2.12%)。
今年上半年,營收下滑前三的券商分別是國海證券(3.460, 0.05, 1.47%)、方正證券(6.650, 0.13, 1.99%)和山西證券(6.660, 0.15, 2.30%)。
從凈利潤來看,2018年上半年,僅有2家券商凈利潤同比增加,占比僅為7.4%。而2017年同期有21.7%的券商凈利同比上漲。其中,中信證券以19.76%的凈利潤增長率排在首位,另一家凈利潤同比上漲的券商為申萬宏源,同比增長12.04%。
今年上半年凈利潤同比下降幅度前三的券商分別是國海證券、方正證券和東吳證券(6.530, 0.09, 1.40%)。
而從凈利潤排名來看,中信證券仍居榜首,今年上半年實現凈利潤32.88億元,華泰證券(14.510, 0.35, 2.47%)排名第二,凈利潤為30.13億元,國泰君安以30.07億元的凈利潤排名第三。海通證券(9.210, 0.12, 1.32%)和廣發證券(13.200, 0.15, 1.15%)則分列第四位和第五位。
除次新股外券商股均下跌
今年上半年,除了上市券商經營狀況慘淡之外,其股價表現也不盡如人意。東方財富(13.010, 0.37, 2.93%)Choice數據顯示,剔除年內上市的3家券商(南京證券、中信建投(9.750, 0.41, 4.39%)和華西證券(9.710, 0.30, 3.19%)),其余29家券商今年上半年股價都是下跌的,累計跌幅超20%的券商有20家,占比69%。
其中,浙商證券(7.620, 0.20, 2.70%)今年上半年累計跌幅為49.46%。財通證券(10.660, 0.29, 2.80%)、西部證券(7.550, 0.28, 3.85%)、太平洋證券、東方證券、國元證券(7.040, 0.10, 1.44%)、長江證券(5.290, 0.08, 1.54%)和第一創業(6.210, 0.11, 1.80%)今年上半年的累計跌幅分別為38.63%、38.37%、35.18%、34.13%、32.73%、31%和30.92%。
隨著股價的不斷走低,券商股的估值也明顯走低。其中市盈率在10倍到30倍之間的券商有20家。此外,“破凈”股也明顯增多。截至今年上半年末,32家A上市券商中,有4家公司的股價低于其每股凈資產。其他絕大多數上市券商的市凈率也都在2倍以下。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僅有的兩家營收和凈利潤同比雙增長的上市券商,中信證券和申萬宏源,其股價分別累計下跌8.45%和17.86%。與年初相比,其估值優勢更加明顯。
招商證券(13.100, 0.32, 2.50%)認為,隨著牌照紅利的消失,行業競爭加劇,外部倒逼開放加速以及監管引導,證券行業本身正在發生深刻轉型。中長期看,商業模式的升級將提升證券行業整體盈利能力以及業績的穩定性,龍頭券商將依托領先同業的銷售和定價能力占據制高點,走出差異化競爭路線,搶占細分業務龍頭,提升市場份額。
《電鰻快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