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27 09:55 | 來源:未知 | 作者:未知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拋棄房地產及貿易業務,美都能源(4160,000,000%)欲集中發力新能源,子公司或陷“業績承諾”陷阱
7月25日晚間,美都能源發布公告稱,公司擬將其所持有或控制的房地產業務板塊主要子公司和貿易業務公司的股權以現金方式轉讓出去,以集中精力做大、做強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業務。
公告顯示,美都能源房地產板塊轉讓12家子公司100%股權,標的資產合計賬面凈資產為6.88億元,預估值約為11.54億元,增值率約為67.79%;貿易業務板塊轉讓美都新加坡 100%股權,賬面凈資產為 4593.9萬元(未經審計),預估值約為 4647.58萬元,增值率約為 1.17%。
本次轉讓預計將為美都能源增加現金約12億元,該筆資金將為美都能源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提供資金支持。
轉型新能源
2017年年報顯示,美都能源2017年營業收入排前三的板塊分別是商業貿易、房地產及新能源。
其中,美都能源商業貿易板塊去年營業收入為32.99億元,此次擬出售的美都能源新加坡營業收入為28.72億元,占整個商業貿易板塊的87%;房地產板塊營業收入為19.23億元,本次擬出售的房地產板塊相關公司營業收入合計為19.28億元,相當于房地產板塊全部被剝離。
2017年,美都能源新能源板塊營業收入為6.23億元,若本次商業貿易及房地產系公司成功出售,新能源將成為美都能源主營業務。
美都能源稱,之所以轉變主營業務,是因為美都能源最大收入來源貿易業務板塊盈利能力較弱;而作為第二大收入來源的房地產板塊業務規模偏小,且后續土地儲備、待開發項目較少,盈利能力正逐漸變弱。
公開資料顯示,美都能源商業貿易板塊毛利率僅有0.57%,導致該板塊收入占比雖有50.89%,但利潤占比僅有2.86%;房地產板塊毛利率為20.16%,利潤占比也高達58.85%,但美都能源房地產板塊業務放在行業內來看,持續盈利能力堪憂。
業內人士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小型房地產公司除非有豐厚的土地儲備,不然很難生存。因為現在房地產公司拿地越來越困難,小公司的生存空間被資產雄厚的大公司壓縮,很多已經被兼并。”
相比于房地產與商業貿易方面的困難處境,新能源板塊或許是美都能源未來發展的較好選擇。
據公安部交管局數據,截至6月底,全國新能源(5.850, 0.01, 0.17%)汽車保有量已達199萬輛,占全部汽車保有量的0.87%,未來仍有很大發展空間。并且,新能源汽車當前正呈倍數增長趨勢,另據中汽協數據,2018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完成41.3萬輛和41.2萬輛,同比分別增長94.9%和111.5%。
美都能源并沒有選擇造整車,而是選擇從新能源汽車上下游切入。2016年至2017年,在新能源汽車上游,美都能源收購碳酸鋰、氫氧化鋰、三元材料、鋰電池等領域的成熟企業,下游通過入股杭州耀頂,涉足新能源汽車換電服務及網約車運營,初步形成了“碳酸鋰-鋰電池三元正極材料-三元動力鋰電池-新能源汽車服務”的產業鏈。
得益于其較穩健的投資方式,美都能源新能源業務2017年毛利率達10.8%,對美都能源總利潤貢獻率達10.22%,實現凈利潤591.6萬元。
業績承諾困局
雖然美都能源新能源板塊整體實現了盈利,但旗下兩家主力新能源子公司——德朗能動力和瑞福鋰業目前都深陷“業績承諾”陷阱——這兩家企業都是被美都能源高溢價收購,并作出了高額業績承諾,但就目前情況來看,均無法實現當初承諾。
公開資料顯示,2016年11月美都能源的孫公司美都新能源以3.97億元收購德朗能動力49.597%股權,評估增值率達278.58%,因高溢價收購,交易對方承諾德朗能動力2017年至2019年扣非后凈利潤不低于1億元、1.25億元、1.56億元。
但據美都能源2017年年報披露,德朗能動力2017年扣非后利潤為-1940.91萬元,比承諾業績少1.19億元,為此,德朗能動力原管理團隊支付其業績補償款5970萬元,而2017年美都能源歸母凈利潤僅為5788.91萬元,業績補償對當期損益影響重大。
同時,在德朗能動力比業績承諾少1.19億元的情況下, 公司僅計提3036.24萬元商譽減值。
美都能源稱,業績未達承諾的原因是動力電池行業正負極原材料上漲,且德朗能動力的子公司未按期釋放產能,產品合格率不高,設備計提折舊。
德朗能動力的生產能力也遭到了上交所的質疑,要求美都能源披露德朗能動力的實際生產量、產品合格率、產能及產能利用率、銷售量、銷售單價、研發投入情況,以及各條生產線未來產能、產能利用率的預測依據及準確性、產能過剩風險、銷售單價預測依據及合理性、未來經營計劃及營業成本預測的合理性等。
此外,美都能源另一家新能源子公司瑞福鋰業也出現了上述問題。
2017年10月28日,美都能源以36億元的高價收購瑞福鋰業98.51%的股權,相較上一家意向購買企業江泉實業(4.470, -0.19, -4.08%)的出價22億元,猛增了64%。同時,交易對方承諾瑞福鋰業2018至2020年度擬實現扣非凈利潤分別不低于4.2億元、4.5億元和4.8億元。
但是,瑞福鋰業2014年、2015年分別虧損3865.39萬元和2621.53萬元,2016年才扭虧為盈,盈利1.53億元,2017年1-9月實現凈利潤1.11億元,而2018年業績承諾激增至4.2億元,上交所發出問詢函,稱其業績承諾可行性存疑。
隨后就有消息稱,瑞福鋰業產能利用率不到60%、用電量與產量明顯不匹配、供應商相繼斷貨、原材料供應來源不穩定。
5月15日,美都能源披露2萬噸碳酸鋰項目進展,稱其生產線2017年12月產量超1100噸,產能利用率5.5%;同時,1萬噸氫氧化鋰生產線目前處于主體建設階段,預計將于2018年年中建成并組織試生產,而該項目本來預計在2016年末竣工。項目建設進展遠低于預期,更加深了外界對瑞福鋰業業績承諾可行性的質疑。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