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11 08:09 | 來源:未知 | 作者:未知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A股調整之際,股價暴漲逾10倍的至純科技(23920,-073,-296%)一時間引起市場矚目。
長江商報記者發現,至純科技以超低發行價1.73元/股登場,不到2個月,股價就飛奔至31.99元,漲幅最高達17.49倍。幾經調整,至昨日收盤,以上市首日交易價為基礎,累計漲幅達到10.5倍。
意外的是,股價暴漲并未得到業績支撐。今年上半年,公司凈利潤下降兩成,僅為0.19億元。
此外,與多數次新股做大做強主業不同,上市之后,至純科技上演瘋狂跨界并購。截至目前,先后對三家公司發起跨界并購,耗資約8億元。不過,大舉并購能否提振公司業績尚難預料,但公司去年收購的琺成制藥今年上半年虧損328.31萬元。
值得關注的是,在至純科技積極推進收購波匯科技之時,公司股東及董監高集體“出逃式”減持套現。
據長江商報記者初步統計,僅8月27日至8月30日之間的3天時間內,除了2名機構股東減持外,公司董事吳海華、財務總監陸磊以及兩名副總經理均實施了減持,合計套現8703.29萬元。
昨日下午,針對上述問題,長江商報記者撥打至純科技電話,但一直無人接聽。
業績與股價大相徑庭
至純科技驚艷的股價走勢與經營業績形成了巨大反差。
至純科技主營業務是為泛半導體、生物醫藥及食品飲料等行業先進制造企業提供高純工藝系統整體解決方案,成立于2000年11月,2011年完成股改,2017年1月13日在A股主板掛牌交易。
一直以來,至純科技的經營業績不太突出。2013年至2016年,公司實現的營業收入分別為2.02億元、2.02億元、2.08億元、2.63億元,基本屬于止步不前,只在2016年闖關IPO關鍵期略有增長。同期,公司凈利潤分別為0.25億元、0.26億元、0.18億元、0.45億元,盈利波動明顯,也是在2016年沖刺關鍵期突擊大幅增長了一把。
闖關IPO關鍵期突擊增利,上市之后,后勁不足的弊端立即暴露。
2017年,上市首年,公司的營業收入大幅增長,達到3.69億元,同比增長40.18%。與之相比,凈利潤增幅要遜色得多,凈利潤為0.49億元,同比增幅為8.79%。
今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88億元,同比增長19.13%,而凈利潤只有0.19億元,同比下降23.71%。而在2017年上半年,公司凈利潤為0.25億元,同比增長4.76%。
對比發現,上市之后,雖然公司拓寬了融資渠道,募投項目也已經投資完成,但公司盈利能力反而在下降。
與經營業績絕然相反,二級市場上,公司的股價表現堪稱驚艷。
至純科技的發行價僅為1.73元/股,堪稱超低價發行。上市之后,股價迅速上沖,不算上市首日,股價一口氣拉了18個一字板后才開板。至3月21日,短短41個交易日,股價竄至31.99元頂峰,較發行價上漲了17.49倍。此后,雖然股價也有較大幅度波動,但依然處于高位。至昨日下午,股價收報23.92元,較發行價的漲幅依舊高達12.83倍。如果剔除上市首日股價上漲幅度較大因素,以上市首日股價為基礎,最高漲幅仍然達到10.50倍。
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上市之初,至純科技總股本為2.08億股,流通股僅有0.52億股。截至目前,雖然總股本增大至2.10億股,但流通股仍只有0.92億股。
一年收購三家公司業績對賭存變數
上市之后,至純科技借助并購大肆擴張,但承諾的業績能否實現存在較大變數。
2017年6月,至純科技出資9945萬元收購了上海江尚實業49%股權,2個月后,又斥資1823萬元收購了琺成制藥59.13%股權。
公告顯示,上述收購并無業績承諾。
如果說前兩次收購只是小打小鬧式試水的話,今年6月,至純科技則是大手筆。這一次,公司將耗資6.8億元收購波匯科技100%股權,切入光纖傳感領域。
具體為,公司擬以16.51元/股發行2616.52萬股,并支付2.48億元現金,合計作價6.8億元收購,較凈資產增值51.10%。同時,公司募集配套資金4.3億元,其中,2.48億元用于支付交易現金對價,1.59億元用于投入波匯科技的在建項目建設。
波匯科技曾在新三板掛牌,主營光纖傳感設備的研發、生產、銷售及提供安全監測解決方案。此次交易,雙方簽訂了業績對賭協議,對方承諾,2018年至2020年,波匯科技實現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分別不低于3200萬元、4600萬元、6600萬元。
毫無疑問,如果波匯科技順利實現協議,將會大幅提升至純科技的盈利能力。問題是,波匯科技能順利實現嗎?
財務數據顯示,2016年至2018年3月31日,波匯科技實現營業收入1.80億元、2.40億元、0.32億元,凈利潤為2241.14萬元、1774.52萬元、-1312.10萬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為1010.61萬元、1254.08萬元、-1403.62萬元。
溢價收購、高業績承諾,波匯科技要想實現對賭的業績并不容易。從近兩年業績數據看,今年的凈利潤要達到2017年的3倍才能完成業績承諾,而在今年一季度,波匯科技虧損1400萬元,這意味著剩下的9個月要完成4600萬元的扣非凈利潤,難度可想而知。
此次收購將產生2.07億元商譽,一旦波匯科技未能如期完成承諾業績,公司將面臨著商譽減值風險。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此前收購的琺成制藥,不僅未給公司帶來可觀業績,反而在今年上半年虧損328.31萬元。
應收賬款2倍于營收,股東3天套現近億
經營業績不亮麗的至純科技,應收賬款倒是很突出。
長江商報記者查詢發現,應收賬款高企一直是至純科技的頑疾。2013年至2015年,其應收賬款分別為1.62億元、1.69億元、1.86億元,分別占公司總資產的38.04%、40.06%、37.23%。2016年、2017年,其應收賬款為2.39億元、3.34億元,繼續大幅飆升。今年上半年,應收賬款攀升至3.88億元。
應收賬款不僅高企,且高于營業收入增長速度。2013年至2015年,公司營業收入基本上是原地踏步,但應收賬款持續增長。2016年、2017年,營業收入有較大幅度增長,應收賬款增幅更大。
今年上半年,公司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9.13%達到1.88億元,而應收賬款增幅為26.38%達到3.88億元,應收賬款是營業收入的2.06倍。
由此可見,至純科技的凈利潤還存在水分,如果應收賬款不能按時收回、或者產生壞賬,將吞噬公司凈利潤。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是,在至純科技積極推進收購波匯科技之時,公司股東及董監高集體“出逃式”減持套現。
據長江商報記者初步統計,僅8月27日至8月30日之間的3天時間內,除了2名機構股東減持外,公司董事吳海華、財務總監陸磊以及兩名副總經理均實施了減持,其中吳海華還違規減持101萬股。上述減持,合計套現8703.29萬元。不僅如此,持股5%以上的股東維科新業還計劃繼續減持420.72萬股,約占總股本2%。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