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07 15:00 | 來源:未知 | 作者:未知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由于缺乏足夠多樣化的底層基金可供選擇,公募FOF在資產配置上仍相對單一。
由于缺乏足夠多樣化的底層基金可供選擇,公募FOF在資產配置上仍相對單一。未來除了提高自身資產配置能力外,公募還需要在底層基金產品設計上更加多樣化。2017年11月前后,首批公募基金中基金(FOF)陸續成立。6只FOF在爭議中走過了他們的第一個年頭。根據日前披露的三季報數據,公募FOF總規模為81.44億元,較去年底縮水48.71%;業績方面,多只FOF凈值徘徊在0.9元附近;其間,這批FOF從以貨幣基金為主要配置轉為以債券基金為主尤其受到關注。
業內人士認為,FOF目前面臨的情況跟市場有關,也跟投資者對其認知的局限有關。FOF基礎市場非常豐富,而且養老FOF未來將會對接養老金等長期資金,發展前景廣闊。不過,市場還需要提升對FOF的認知度,基金經理要加強對標的基金的研究,提高配置的多樣性、分散化。
規模縮水業績不及預期,震蕩市基金經理操作更謹慎
去年10到11月,首批6只FOF的發行曾引發市場熱潮,華夏聚惠穩健目標、南方全天候策略兩只FOF分別募集了46.91億份和33.03億份;嘉實領航資產配置等多只FOF的募集規模也都超過了20億份,合計首募規模達到166.36億份。經過一年的運作,最新數據顯示,6只FOF規模合計只有71.51億份,贖回比例超過了五成。而且,第二批和第三批FOF募集情況一般,中融量化精選、前海開源裕源和上投摩根尚睿的首募規模分別為4.29億份、2.99億份和2.11億份;第三批拿到批文的5只FOF到現在只成立了2只。
根據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的統計,截至去年底,FOF規模158.77億元,而今年三季報規模只有81.44億元,縮水48.71%。有的FOF規模較成立時減少2/3,有的甚至不足2億元。
“三批公募FOF募集結果差異非常大,主要跟基礎市場有關。第一批FOF面市時,市場處于價值牛市環境,有利于發行;第二批產品推出時市場已現疲軟,資金緊缺。另一方面,新生事物受到過多關注,在沒有經歷一個周期考驗的情況下,市場對FOF爭議較多,比如資產配置、穩健回報、雙重收費等問題都有不同意見,這些討論并未形成清晰結論,影響了投資者對FOF的信心。”上海證券基金評價研究中心總經理劉亦千告訴記者,今年市場不好,權益類基金整體呈現資金流出,而此前一些投資者對FOF期望過高,在市場不利的環境下承載了過度的壓力,短期贖回較大。
朝陽永續基金研究中心研究主管尹田園表示,發行一年的產品整體規模出現明顯下降,除個別FOF受股市系統性風險影響外,主要原因還是贖回,且平均贖回比例較高。市場缺乏賺錢效應,投資者也缺乏長期投資理念,其受業績影響的短期化行為或是其因之一。
FOF規模縮水背后,業績表現受市場震蕩影響表現一般也是重要原因。數據顯示,截至11月2日,首批6只FOF成立一年來均為虧損狀態,虧損幅度多在2%~5%;今年以來成立的長信穩進資產配置、前海開源裕源等FOF凈值仍保持在1元之上。
有FOF行業資深人士分析,結合2017年末的持倉情況分析,可以看到,今年初一些FOF曾進行大幅調倉,但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從當前的運作情況來看,基金經理已經更為謹慎了。總體來看,首批FOF業績沒有達到投資者的預期,原因是股市行情一直不好,讓FOF間接地失去了重要的獲取收益的基礎。但同時我們也要看到,第二批及之后的FOF凈值已經較前6只有更高的穩定性。
尹田園認為,去年成立的FOF凈值均在面值以下,缺乏賺錢效應或是作為一個新生事物還難以吸引資金。而FOF投資標的以固收基金為主,在今年固收市場表現較為穩健的行情下,沒有取得正收益就非常值得反思。
但是,劉亦千表示,市場質疑FOF能否提供穩健回報,事實上,FOF同樣承擔市場貝塔,只是更注重分散化和資產配置的效果。“所有產品的設計上都有權益的配比,遇上市場不好、甚至暴跌,會出現一定的虧損。然而總體來看,FOF虧損幅度遠低于股票市場,體現出了資產配置的效果。我們需要給FOF基金經理更長的時間,考核的時間不能太短,現在市場本身不太好,不要給他們太多無謂的壓力。”
資產配置以債券基金為主,大類資產配置能力仍待提高
投資者比較關心的資產配置問題,同樣在過去一年公募FOF領域引起爭論。據了解,首批6只FOF多采用風險平價策略,起初以配置貨幣基金為主,隨后為達到對公募FOF投資貨幣基金不得超過5%的要求,轉而以配置債券基金為主。基金三季報顯示,嘉實領航資產配置前十大重倉有7只債券基金、2只混合基金和1只黃金ETF;而權益配置為主的海富通聚優精選,前十大重倉中有8只混合基金。
前述FOF行業資深人士坦言,公募FOF資產配置以股票、債券、大宗商品里的石油黃金等基金為主。此前很多FOF都買了貨幣基金,隨后因為監管的要求,調整為債券基金,但股票基金的配置仍較少。另外,回過頭來看,今年石油板塊漲得很好,但大部分FOF沒有配置該類基金。“FOF基金經理會有一個適應過程,可配置資產范圍的擴大,對于他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在FOF行業發展初期,人員配置、經驗積累都較為有限。”
尹田園表示,由于缺乏足夠多樣化的底層基金可供選擇,公募FOF在資產配置上仍相對單一。除了需提高自身資產配置能力外,公募還需要在底層產品設計上更加多樣化,包括策略、投資標的的多樣化等。“現在大多數FOF都是偏債型產品,投資標的以債券基金和貨幣基金為主,股票基金占比很低,僅個別基金較為多樣化。這方面私募FOF做得比較好,私募FOF配置CTA、市場中性等策略相當常見,同時還會選擇期權套利、期貨套利等策略基金。”
劉亦千認為,整體來看,首批FOF做得還不錯,大多有效地控制了下跌風險,表現相對平穩。“第一,FOF資產配置要有個目標,實現什么樣的風險和收益,根據資金需求和可接觸的資產做適當分配,需對各類資產做深入了解和分析;第二,在配置過程中要盡可能分散化,在獲得預期收益的基礎上更大程度降低波動率;第三,在長期戰略性資產配置的框架下根據市場變化做積極調整,但不宜過于頻繁,也不能幅度太大。”
養老目標基金推出將助力FOF發展
在業內人士看來,目前公募基金已超過5000只,FOF擁有廣闊的基礎市場;同時,養老目標基金也將以FOF形式運行,所以有理由看好公募FOF的發展前景。
劉亦千認為,應該調整對于FOF的觀念。FOF和養老基金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這是資管行業的發展趨勢,但初期預期不要太高;未來隨著財富的積累和分配安排,長期資金會沉淀下來,成為FOF資金的來源;在這個過程中,投資者需要轉變觀念,把追逐短期化的資金轉向長期化。
另外,FOF基金經理要堅持做長期正確的事情,幫投資者獲取合理的回報,而不是超額回報,實現資產配置的效果。“比如在資產類別上進行有效的分配,并長期堅持下去;在配置過程中要勤勉盡責,幫助客戶選出不會犯錯的產品。另外,在組合落地過程中還要充分發揮分散的作用。”
尹田園表示,雖然從業績上看FOF第一年表現不盡如人意,但FOF是一種長期投資工具,后續有待更多的投資人接納長期投資理念配置FOF,以及更多的制度安排幫助FOF壯大發展。同時,管理人需要提升資產配置能力,在合適的時間增加對應資產的配置,熟悉和把握中國乃至全球各類資產運行規律,增加可投標的的種類。
前述FOF行業資深人士指出,FOF推出是為了對接養老金、企業年金、商業保險等長期資金,通過分散化方式降低風險并獲取收益。但目前來看,想要實現這個目標還需努力,一方面,對于FOF基金經理來說,任重道遠,需要加強對標的基金的研究;另一方面,投資者需要改變對這種產品的認知,FOF是風險和收益的二次平滑,風險小一些,但收益也不可能很高,這個過程中投資者教育必不可少。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