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四十年來,外資銀行見證了中國一輪又一輪對外開放。從最初的水土不服,到如今的趁勢而上,聰明的外資行接住了中國拋出的橄欖枝,從貿易入口覓得廣闊天地,幫助中國同全世界做生意的戰(zhàn)略定位可謂是風生水起。
渣打銀行就是其中的代表。渣打中國中小企業(yè)金融部總經理莊澔在接受上證報采訪時表示,渣打將與中國各地商會、行業(yè)協會合作,尋找符合條件的中小型輕資產貿易類經銷商,為他們度身定制進口貿易解決方案。
服務貿易新工具密集推出
據商務部預計,未來十五年,中國將進口24萬億美元的商品,中國企業(yè)迫切需要包括跨境金融服務在內多種服務貿易支持。外資行瞄準這些需求,為中國企業(yè)提供精準的金融服務方案。
在渣打的中小企客戶中,輕資產的貿易類經銷商是一個具有代表性的群體。“他們擁有在全球范圍內采買和銷售的專業(yè)知識,但缺少資金。通過“進口貿易伙伴計劃”,我們可以與這些中小型貿易類企業(yè)合作,幫助他們更快更好地成長。”渣打中國個人金融部董事總經理朱亞明表示。
“進口貿易伙伴計劃”是渣打新推出的金融服務項目,可從三個角度幫助中小企業(yè)解決進口貿易過程中遇到的難題,包括:支付貨款能力增信,確保貨物采購;減少自有資金占用,提升議價能力;專業(yè)匯率管理服務,有效管理成本。
無獨有偶,作為新加坡第二大銀行的大華銀行也乘勝追擊。大華銀行(中國)有限公司行長兼CEO符懋贊介紹稱,對公業(yè)務方面,大華銀行側重于自身產業(yè)優(yōu)勢,利用上海自貿區(qū)的優(yōu)惠政策為多家全國性企業(yè)提供跨境貿易服務;技術層面,大華銀行引進技術平臺支持,在同一個平臺落單、訂單、付費,以網上銀行技術為供應商提供更便利的服務。
中國金融業(yè)的科技創(chuàng)新從未停止,外資行的科技投入也不遑多讓。匯豐近日推出全新移動貿易服務工具——貿易交易追蹤器。企業(yè)客戶可在移動終端上獲取賬戶及貿易文件信息,隨時查閱進出口信用證、托收、保函及貿易融資等交易的實時狀態(tài)以及出口單據項下的快遞信息,避免因時差和人工查詢等可能導致的信息滯后。
與此同時,匯豐還推出了貿易融資交易移動審批功能,通過技術創(chuàng)新來支持中國企業(yè)貿易方式的轉型。
從進博會再出發(fā) 金融服務仍將延續(xù)
全球網絡布局和先進的風控經驗是外資銀行的優(yōu)秀基因,但多年來這一優(yōu)勢在中國并未完全爆發(fā)。此次外資行貿易金融服務的升級得益于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下稱進博會)的推動。
匯豐此前為進博會量身訂制的調查報告曾提到,中國消費能力的飛速增長正在改寫世界貿易的版圖和海外企業(yè)的業(yè)務戰(zhàn)略,“為中國制造”已成為世界焦點。
外資行當仁不讓地搭建起中國與世界做生意的橋梁。進博會期間,渣打中國分別與全球領先的中國玻璃(港股03300)纖維制造商巨石集團,以及國內領先的貴金屬貿易商中工美進出口有限責任公司簽署貴金屬戰(zhàn)略合作意向書,提供金融支持。
再如,澳新中國與中交國際(香港)控股有限公司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澳新銀行與匯豐銀行成為其承諾性保函銀團授信的聯合牽頭行。
首屆進博會雖已結束,但“6天+365天”常年展示交易平臺建設的啟動,實現了“永不落幕”的進博會。以進博會上的金融需求為起點,外資行賺得盆滿缽滿后,這些貿易金融服務仍將延續(xù),從而進一步深化在華業(yè)務。
“鑒于中國未來進口增長的巨大潛力,我們相信,這股在中國“買全球”的熱情并不會隨著首屆進博會的落幕而消逝。恰恰相反,進博會的示范效應和其所激發(fā)的新消費需求必將推動中國的對外開放邁上一個新臺階。”匯豐大中華區(qū)行政總裁黃碧娟表示。
《電鰻快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