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14 01:42 | 來源:未知 | 作者:潘亦純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年內200只基金轉型,“保本”基金不再市場會買賬嗎?
新京報訊(記者 潘亦純)年內基金轉型加速的趨勢已相當明顯。Wind數據顯示,截至11月12日,今年以來已有200只基金轉型,比去年全年91只基金轉型的一倍還多。“市場環境不好,各家公司主動求變,也可以理解。”天相投顧投研總監賈志對新京報記者解釋稱。
在轉型基金中,保本基金轉型情況最多,大約占比30%,出現此類情況的原因有二,其一,在監管打破剛兌的大背景下,2017年1月,《關于避險策略基金的指導意見》出臺,規定“保本基金”名稱調整為“避險策略基金”,到期后應調整基金名稱、轉換保本保障方式,不符合要求的應轉為其他類型基金或予以清算。其二,2015年股市波動大,投資者偏好選擇穩健型基金,因此,保本基金受青睞,2015年~2016年,保本基金成立數量超過100只,而經過兩三年,這些產品也開始集中到期。
除保本基金外,債券基金轉型的數量也比較多,占比大概為20%,其中,很多一部分的債券基金都是從開放式債券基金轉成定期開放式債券基金,例如農銀匯理金穗純債,轉型為農銀匯理金穗3個月,中銀豐潤轉型成中銀豐潤定期開放等,據悉,這兩款基金產品的份額均超過100億元。
為何會出現這樣的轉變?賈志對新京報記者坦言:“轉變成定開型基金,主要是希望用制度對抗人性(定開型基金都有一個封閉期,利于基金經理操盤),然而,如果該只基金沒有持續穩定的表現,持有人在購買時也是用腳投票,大概率不會支持。”
基金公司積極求變適應市場的步伐持續,但最終能否得到市場的認可,還需要進一步的觀察。從基金轉型前后的份額對比數據來看,一些基金的轉型已經有好的結果,浙商穩健轉型成浙商滬深300、海富通雙福B轉型成海富通雙福、長城中小300A轉型成長城中證500之后,這些基金的份額都有超過5倍的增長,而新華鑫安保本一號、鵬華豐信分級B等總計13只基金產品,則在轉型后份額下跌幅度超10%。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