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22 11:07 | 來源:未知 | 作者:未知 | [券商]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A股似乎進入了對美國股市的脫敏治療期。
A股似乎進入了對美國股市的脫敏治療期。美國股市周二再遭拋售,在能源股和科技股領跌指引下,標普最終收跌1.82%,創10月29日來新低,而道指也跌達550點,回吐了年內全部漲幅。
受此影響,11月21日早間亞太股市悉數大幅低開。A股市場也不例外,主要股指跳空低開。滬指開盤跌幅0.98%;深成指開盤跌幅1.18%;創業板指數跌0.81%。
不過,隨后主力自救回抽,在醫藥、食品飲料、房地產等白馬板塊的拉升之下,三大指數在震蕩中強勢翻紅。截至收盤,滬指上漲0.21%報2651.51點;深成指漲0.37%報7908.47點;創業板指漲0.57%報1363.03點。
不少受訪機構人士認為,雖然近期A股走勢受到美股的拖累,但美股對A股影響的邊際效應明顯減輕。就A股本身而言,此前大熱的創投板塊最近兩個交易日已經明顯分化,市場短期內尚尋找不到新的方向,近期震蕩或加劇。
A股“脫敏”?
A股能否擺脫美股大跌的影響?
昨夜美股大跌之后,這一疑問橫亙在不少A股投資者面前。11月21日,A股最終以震蕩翻紅交上了答卷。
實際上,回溯10月中旬以來A股的表現來看,A股已經連續多次在美股日內大跌之后走出獨立的盤中反轉行情。
10月19日,滬指開盤低開1.06%,收盤時卻大漲2.58%,被市場人士冠上A股“大奇跡日”的稱謂;10月24日,滬指低開2.4%,至收盤卻翻紅微漲0.02%,被譽為A股“獨立日”;11月13日,滬指同樣從低開1.14%最終反轉上漲0.93%。
可以見到,一直頗受美股影響的A股近期不斷試圖擺脫這種聯動效應。不少機構人士認為,A股不斷走出獨立行情與A股自身估值接近底部有關。
招商基金國際業務部總監白海峰11月21日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稱,“在討論美股對A股的影響時,可以看到我們兩邊的貨幣政策,我們的經濟周期,我們兩邊所處的外部環境,其實都是不一樣的。而且美國明年一季度盈利可能還是不容樂觀,而我們在盈利這塊已經有過提前的一個消化,所以基本面的差異可能會更加顯著。因此我覺得所謂的美股下跌帶動A股下跌這種聯動效應肯定會邊際減輕,因為美股和A股的基本面處在不同的狀態。”
亦有受訪者認為,美股大跌對A股的具體影響應區別看待。融通轉型三動力基金經理林清源向記者表示,“我覺得要分兩方面看。對于權重股和大盤股而言,無論是PE還是PB,無論是歷史縱向比較,還是國際橫向比較,都處于相對低位。我們判斷,對于大盤股、權重股而言,即使外盤繼續下跌,其調整的空間也相對有限了。而對于一些概念股、質地一般的成長股而言,雖然經過了調整,但其估值仍舊不低,如果美股繼續下跌的話,也會受到拖累。”
此外,還有機構人士認為美股的下跌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會對A股帶來利好。前海開源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分析指出,美股的下跌對于全球的股市都會造成一定的影響。對于A股的走勢,我認為短期內是一個拖累,可能會影響到A股反彈的節奏,本周連續幾天A股的調整主要就是受到美股的拖累。但從中期來看,美股的下跌對于A股并不一定是壞事。
尋找新熱點
從11月21日盤面表現來看,前期大熱的創投概念分化加劇,A股似乎又到了尋找新熱點的階段。
當日,創投概念板塊民豐特紙、魯信創投、張江高科等個股盤中均現大幅震蕩,甚至一度逼近跌停,截至收盤,民豐特紙和魯信創投跌幅分別高達7.86%和6.48%。這些個股均是前期表現尤為強勢的創投概念股。不過,仍有創投板塊個股漲停,盤面更多變現為劇烈分化,前期漲幅較少者接棒上漲。
對此,前述融通轉型三動力基金經理林清源指出, “不能輕言創投概念股就此熄火,至少今天還有多只創投概念股漲停,因為短期市場找不到新的方向。美股也是如此,也看不到新的技術方向,所以不少老牌優質科技股已經下跌了20%。”
“這種情況一般發生在某個概念短期炒作的尾聲”,深圳另一位公募基金經理向記者表示,“最強的基本已經漲到頭了開始向下調整,而一些較弱的有補漲需求,獲利資金慢慢會尋找下一個方向。”
越來越多機構人士認為,在A股尋找新熱點之際,震幅可能會重新加大,市場甚至可能在震蕩中重新創出新低。但在A股政策底已經較為明晰的當下,精選個股手握籌碼是更合理的選擇。
前述招商基金白海峰指出,“從A股本身來看,我覺得短期A股已經到達階段性的底部,政策底已經比較確認了,而市場底會有一定的不同步性,或者說一定的滯后性,這主要是由于公司年報對政策的反映有所滯后。但從過往的點位和盈利情況以及現在的估值水平來看,我們認為A股目前的指數再大幅下跌的概率已經逐漸減少,而且現在可以明顯看到在下跌的過程中,其實是一個阻尼式的震蕩,而不是一種擊穿式的下跌。所以,我認為市場已經尋找到了它的合理價格的位置,接下來一些相關政策的利好,對很多行業的盈利情況的改善,會反映在我們的市場當中。”
他進一步表示,“現在這個位置頂在一個比較高的倉位,我覺得是有一定理性的,如果不想錯過市場的反彈和反轉機會的話,那么做合理的行業布局和資產配置,其實是一個比較理性的選擇。明年A股納入MSCI的權重從5%提升到20%,是大概率事件,我覺得現在定投MSCI相關基金是沒有問題的。”
林清源則表示,“政策底已經比較明確了,但是市場底還在進一步尋找中。就目前市場而言,很難出現系統性大幅上漲的機會,更多是結構性的機會,所以個股的選擇比倉位的選擇更重要。”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