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hhai01.com/uploadfile/2018/1129/20181129095603846.jpg)
聯姻4年未能陪伴全聚德走出低谷,IDG選擇了離場。
11月22日晚間,全聚德發布公告稱,近日收到股東IDG資本管理(香港)有限公司(簡稱IDG)《股份減持計劃告知函》,IDG持有全聚德1736.98萬股,占該公司總股本的5.63%。計劃在公告披露日起以集中競價交易、大宗交易或協議轉讓方式,減持全聚德全部股份。
而據記者了解,這是年內全聚德第二次發布有關IDG準備離場的公告。
對于選擇離場“烤鴨第一股”,IDG資本方面以“我們暫時沒有接受采訪的計劃”,拒絕回答相關問題。
IDG擬清倉式減持
彼時,2014年7月14日,全聚德發布了簡式權益變動書,IDG通過定向增發的形式進入到全聚德股東的陣營。一起走過4年,IDG決定退出。
根據公司公告顯示,IDG資本計劃采取集中競價交易、大宗交易、協議轉讓或者其他何方方式減持股份。此次資金的來源是IDG資本通過參與認購公司非公開發行A股而獲得的股份。
對于此次減持股份的原因,IDG資本表示,是因為資金安排需要,而減持的價格視市場價格而定。
彼時,根據全聚德發布的公告顯示,IDG及華住進入全聚德的目的就是獲得股票增值收益。
而據記者了解,2014年7月份,IDG是以每股13.81元/股的價格,花了2.5億元買入股份成為全聚德股東的,而這4年間,全聚德的股票在2015年走出32.57元/股的歷史高位,今年內,公司每股股價低于20元。
雖然IDG資本就本次減持的時間確定為將根據市場情況、公司股價情況等情形決定是否實施本次股份減持計劃,存在減持時間、減持價格的不確定性。但從目前公司股價走勢來看,IDG進入全聚德的這4年并未實現通過股票增值帶來的收益,反而是虧錢。
對于IDG的離場,全聚德董秘唐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由于IDG資本并未確定最終減持的方式,所以全聚德在公告中將多種減持方式都披露了。
在唐穎看來,IDG資本的減持是非常正常的現象。一般來說,投資公司的投資都是周期性的,此前雙方協商的過程中也表明此次的減持是因為IDG資本的資金需要。
事實上,早在今年年初,IDG資本就曾表示計劃減持全聚德股份。
1月31日,全聚德發布公告稱,其持股5%以上的股東IDG資本計劃減持其所持有的公司股份,當時,IDG資本持有全聚德1810.2萬股股份,占全聚德總股本的5.87%,按照當時的公告,IDG資本也是計劃全部清倉其所持有的股份。
不過,所謂的清倉減持不過是雷聲大雨點小。
全聚德在8月7日發布的公告顯示,在減持計劃期間內,IDG資本共減持公司股份73.30萬股,占公司總股本比例0.24%。記者按照IDG資本減持期間的均價13.64元-14.33元計算,累計共套現1025.8萬元。
對于IDG資本當時并未完全清倉,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不排除IDG要觀望一下提出減持后全聚德有沒有動靜,全聚德也會和IDG協調把減持給公司帶來的影響降到最低。”
此外,沈萌還指出,“清倉式減持并不是一次性全賣,會打壓二級市場價格,也不利于減持。”
然而,時隔近10個月之后,IDG資本又一次計劃清倉其所持有的全聚德股份。
在減持公告發布后的第二天,11月23日,全聚德的當天的股價下跌了4.49%,收盤價僅為每股11.9元,11月26日開盤后,股價持續下跌,收盤為每股11.79元,11月27日有小幅度回升,收盤價為每股11.89元。昨日,公司股價報收于12元/股。
值得一提是,IDG資本是最早進入中國的外資投資基金。而據記者在其官網上查閱發現,其投資的公司包括騰訊、百度、搜狐、小米、攜程、愛奇藝、嗶哩嗶哩bilibil等多家知名企業。從其投資的版圖來看,IDG資本涉獵范圍雖廣,但大多公司還是集中在互聯網行業,涉及食品飲料行業的僅有全聚德、江小白、周黑鴨、三只松鼠、喜茶、樂純、天福茗茶、八馬茶業這幾家企業。
對于此次IDG資本為何決心退出全聚德?IDG資本方面以“我們暫時沒有接受采訪的計劃”為由,拒絕了記者的采訪。
沈萌則表示,“全聚德國有話語權太強,IDG資本無法對其進行有效制衡、改善治理結構,所以退出。”
不過,在唐穎看來,IDG資本進入后,全聚德也在努力改變,包括品牌定位、成立“鴨哥科技”推廣“小鴨哥”,以及計劃一些收購項目。“IDG資本加入全聚德期間,曾經對全聚德的發展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引入IDG是畫了一張餅?
值得一提的是,在IDG宣布退出之意的同時,市場上將關注目光都鎖定在全聚德身上。
彼時,記者參加全聚德2013年年度股東大會,在當時的股東大會上,全聚德的高管對于引入IDG和華住對公司將帶來的影響也有闡述。
時任全聚德董事長的王志強在2013年股東度股東大會上表示,IDG進入全聚德后,其國際資本和投資理念會在全聚德的投資決策上起到積極的作用。而引入華住集團,看中的則是其在全國各地選取優質物業的能力。
在當時的股東大會上,王志強向股東們描繪引入IDG給全聚德帶來的美好前景的同時,也給畫了一張二級市場上股價上漲的“大餅”。他表示,IDG和華住集團進入后,其股票要被鎖定36個月以上,因此它們會非常關注公司的市值管理。對于它們來說,如果股票不升值,其投資就是失敗的。所以,引入戰略投資者對提升公司市值有幫助,也對中小股東二級市場股票升值有利。
如今看來,全聚德的原高管確實給股東們畫了一張“大餅”,好看但不好吃。4年時間過去,IDG對于全聚德的影響甚微,而DIG也并未在二級市場上獲得更多的回報。
在業內人士看來,IDG的退出雖然有自身的戰略考慮,但是全聚德的業績表現不理想,公司股價低迷是促進IDG離場的另一原因。
記者查閱全聚德2018年三季報業績數據顯示,今年第三季度,全聚德的營業收入、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與上年同期相比分別減少了6.33%、10.7%和8.53%。另外,全聚德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則下滑最明顯,同比減少了42.52%。
與此對應的,2018年前三季度,全聚德在營收、凈利潤、扣非凈利潤、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也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減少。
對于公司業績表現,唐穎對記者表示,營收、凈利潤等數據的下滑,是門店的上座率下降所造成的。
唐穎認為,上座率下降和整個餐飲行業的大環境有關,正餐整體不太理想。除了上座率之外,食品板塊略有下降。
事實上,在三季報中,全聚德對全年的業績做了預測,公司表示,2018年度,預計公司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變動幅度為-15%至1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變動區間為1.15億元至1.56億元。
老字號處于轉型陣痛期?
停滯就意味著不斷被追趕和被超越。
作為一家老字號企業,全聚德有著154年的歷史沉淀。但是,如今看來,老字號如何留住消費者,讓這個金字招牌繼續發揚光大,成為全聚德人待解的難題。
在今年7月份,正值旅游旺季,記者曾經走訪全聚德北京什剎海點以及王府井店,不過,記者走訪時發現,雖然當時正值旅游旺季,但全聚德的人流量并不能算特別火爆。
對此,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丹蓬接受記者采訪時,將全聚德存在的問題歸咎于三點:“第一是品牌的老化,第二是產品缺乏創新,沒有升級。第三是中國網紅類餐飲越來越多,吸引著大量的消費者。”
事實上,在走訪全聚德時,記者也同步走訪了大董烤鴨店,在飯店等位就餐的客人之多,與全聚德形成鮮明的對比。
對于全聚德整體表現,沈萌表示,全聚德需要徹底改觀市場化經營理念。“目前,全聚德問題是體制機制都嚴重老化、思維落伍僵化,躺著吃老本不思進取。”
而對于公司目前的狀況,在唐穎看來,目前的全聚德,還處于轉型的陣痛期。
唐穎告訴記者,“從2016年開始,我們進行了管理層面上的調整,更換了全新的領導班子。同時,緊跟國家發展戰略,選準與品牌定位相適應的重點目標區域,聚焦京津冀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實現重點區域布局,重點發展。深入研判百姓消費升級、市場快速細分的新形勢,明確了實施“品牌連鎖化、系列化”發展的戰略調整思路,圍繞新的發展戰略,實施’提質、復制、孵化和管理升級行動’策略。”
“戰略雖然短短幾句話,但真正實施卻需要很久,我們現在一切都在按部就班的進行中。”唐穎表示,“但是,作為一家國有企業,經營了一百多年的傳統正餐,想要調頭和轉彎可能會顯得有些慢,還是需要一個過程。我們現在已經開始進行一些升級和調整。”
《電鰻快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