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hhai01.com/uploadfile/2019/0115/20190115092614771.jpg)
1月7日,西安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西飛集團”)在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將其持有的1130萬股、0.38%的永安財險股權掛牌轉讓,轉讓底價3810萬元,2月1日截止。
這不是西飛集團第一次試圖脫手永安財險。兩個月前,西飛集團曾以4232萬元轉讓這部分股權,但無人問津,如今擬九折出售。
1月4日,永安財險還收到了銀保監會2019年開出的首張罰單。據該罰單披露,永安財險拒絕或妨礙依法監督檢查,在已知檢查組進場情況下,永安財險依然決定召開董事會臨時會議,審議解聘蔣明的永安財險總裁職務的議案,因此董事長陶光強和蔣明皆缺席了檢查會議。
三年多來,永安財險凈利潤持續下滑。2015–2017年,永安財險凈利潤分別為8.33億元、6.03億元、3.01億元,直到2018年前三季度凈利潤僅0.91億元。
記者就高管變更、業績表現、發展方向等問題致電永安財險,不過,其辦公室工作人員表示領導出差,而且一般不接受采訪。
小股東主動退出
永安財險在西部大開發的熱潮下,成立于1996年,是我國《保險法》實施后第一批商業性、股份制保險公司之一,也是唯一一家總部設在陜西的全國性財產保險公司。
永安財險注冊資本金30.09416億元,目前共有22家股東,實際控制人為陜西省國資委。復星集團為第二大股東,通過旗下幾家公司合計持股40.68%。
擁有永安財險0.38%股權的西飛集團,2018年下半年就想退出。西飛集團隸屬于央企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2018年以592.63億美元的營業收入位列財富500強161名,凈利潤為3.63億美元。
2018年11月起,西飛集團開始委托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提出申請,將持有的永安財險股權公開轉讓。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掛牌信息顯示,這部分股權對應評估值為4232.364萬元,這也成為轉讓底價的確定依據。
不過一個月后,無人接手,西飛集團此次轉讓計劃流產。又過了一個月,一心脫手的西飛集團再度掛出轉讓公告,相比之前,轉讓底價降低了422萬元,相當于九折出售,2019年2月1日截止。
記者就轉讓原因詢問西飛集團,但辦公室電話一直無人接聽。
除了西飛集團試圖轉讓股權,2018年7月,持股0.75%的凱撒旅游(6.860, 0.00, 0.00%)(000796.SZ)亦發布公告,擬以每股2.57元轉讓給陜西省國際信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陜國托”),目前還需銀保監會批準。
相比于凱撒旅游2.57元/股的轉讓價格,西飛集團降價后轉讓價格仍高達3.37元/股。
股東糾紛頻仍
多個小股東尋求出局,永安財險的大股東糾紛或許是誘因之一。近日銀保監會公開的一張罰單,暴露了永安財險前兩大股東之間的矛盾。
1月4日,銀保監會披露了新年第一張罰單,因編制或者提供虛假的報告、報表、文件資料,對永安財險罰款20萬元,對時任副總裁、財務負責人顧勇處以警告并罰款2萬元,對時任戰略規劃部執行總經理上官宗科處以警告并罰款2萬元;因拒絕或者妨礙依法監督檢查,對永安財險罰款30萬元,對董事長陶光強處以警告并罰款5萬元。
其中,董事長陶光強被監管處罰最為引人關注。通報指出,2017年12月4日檢查組得知,現場檢查與永安財險董事會臨時會議時間沖突后,約談董事長陶光強,要求適當延后董事會臨時會議,結果在無正當理由的情況下被拒絕,影響了檢查工作的正常進行。
值得注意的是,這份處罰函揭示的有永安財險的大股東矛盾和內部人事變動經過。
2017年12月12日,永安財險突然發布公告,經2017年12月6日第五屆董事會2017年第12次臨時會議審議,決定解聘蔣明總裁職務。蔣明曾任復星集團副總裁,來自第二大股東;而董事長陶光強曾在第一大股東任職,擔任過陜西延長石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延長油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
在這次罰單前,永安財險還屢次收到罰單及監管函,暴露了其公司治理存在的一些問題。比如,2017年11月底,保監會公告,2017年2月28日至3月10日開展了公司治理現場評估工作,發現在“三會一層”運作、關聯交易、合規與內控管理、內部審計、考核激勵等方面存在問題。
2017年9月底,保監會指出永安財險未經批準設立分支機構、編制提供虛假資料,并對兩項違法違規問題累計處罰公司56萬元,對總裁蔣明警告并累計罰款14萬元。
在2017年年報中,永安財險直接指出了其自身2016年報的錯誤之處,調整了2016年的利潤表以及資產負債表。
永安財險雖然誕生時間早,但是發展歷程坎坷,直到2007年8月前任董事長張東武到任,進行增資擴股、經營和管理體制改革才逐步實現盈利。
彼時,永安財險的股權糾紛就錯綜復雜。張東武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說,“2007年8月,我剛剛就任董事長一職就面臨諸多挑戰: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償付能力不足,股權糾紛情況復雜,管理方式粗放,累計虧損嚴重等。同時,由于資本金嚴重不足,公司受到監管部門的嚴厲制裁,對公司各級高管任職資格、業務開展、新機構設立都停止了審批,公司到了崩潰的邊緣。”
而后,在張東武的主持下,永安財險引入頗具實力的國有企業陜西延長石油集團,以及上海復星集團等民營資本,首先在2007年底即完成第一輪增資,注冊資本達到16.632億元。2008年,永安財險提出了“三步走的發展戰略”—強化基礎,做強做大,整體上市。
2009年,永安財險實現了首次真正盈利,凈利潤0.97億元。2010年9月,經保監會批復,永安財險第二輪增資完成,注冊資本達到26.632億元。
2011年,永安財險15周年活動上,時任總裁李寶忠發布了“十二五”發展規劃,指出到2015年要基本實現把公司建設成為擁有財產保險公司、資產管理公司、保險代理公司、保險經紀公司等主體的上市保險集團公司,用3–4年的時間實現上市。
不過,2010–2013年凈利潤持續滑落,分別為2.90億元、2.84億元、1.82億元、0.80億元。
2012年9月,保監會批復復星集團副總裁蔣明接任永安財險總裁,此后投資收益大幅增長。2014年、2015年,永安財險的投資收益分別達到8.37億元、10.05億元,凈利潤分別為6.34億元、8.33億元。一位接近永安財險的人士向記者表示,復星方與投資部門具有專業性,投資一直做得比較好。
凈利潤持續下跌
2015年以后,永安財險凈利潤陷入下滑通道,2016年、2017年分別降至6.03億元、3.01億元,2018年前三季度,凈利潤僅0.91億元。2018年第一、第二季度,永安財險分類監管評級結果也均落至C類。
對此,前述人士向記者表示:“主要是股東之間、管理者之間的矛盾導致。永安20多年來長期面臨人事問題,需要大家齊心協力才能搞好發展。”
復星集團則對記者表示:“對永安公司的具體運營情況,復星不作評論。”
2015年1月,張東武選舉為第五屆董事會董事長。然而僅一年后,在2016年2月的一次董事會上,來自第一大股東陜西延長石油集團的陶光強被選舉為董事長。半年后,2016年9月,永安財險注冊資本變更為30.09億元。
2017年12月,未到換屆的總裁蔣明突遭解職,永安財險的內斗被推向了前臺。憑借第二大股東的身份,永安財險的總裁之職長期都由復星指派,此次卻被董事會解除了職務。
隨后,復星在官網發布關于永安保險近期情況的說明,表示主要是根據蔣明的年齡原因而提出。直到現在,復星回復記者仍表示,相應人事調整是公司正常經營范圍,復星和陜西一直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系,在陜西的多個項目都得到了省市政府及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進展順利。
同時復星表示,已聘任蔣明同志擔任集團副總裁,并繼續作為永安董事,在復星的金融保險板塊和永安發展上進一步發揮專業作用。不過如今復星官網已不見蔣明的蹤影。
不過,上述知情人士向記者表示:“蔣明被解除職務有點蹊蹺,有嚴重的不同意見。”
與此同時,從大地財險跟隨蔣明來到永安的劉雄挑起了大梁,從2017年底開始擔任臨時負責人,2018年6月,副總經理職務獲董事會審議通過。
不過,2018年召開的董事會上提出的2018年度財務預算報告、關于修訂《公司章程》的議案、關于修訂公司《股東大會議事規則》的議案均遭到了復星反對。
2018年10月,在永安財險召開專題會議落實中小財險商車改革推進工作時,劉雄對當年第四季度的重點工作進行了部署,要求加快非車業務發展,切實調整業務結構;繼續狠抓理賠管理,加強成本管控;尋找渠道建設突破口,渠道建設有大的發展;加強隊伍建設,激活休眠機構等。
目前車險為永安財險最主要的收入來源,2017年報顯示,其占比為74.54%。
《電鰻快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