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18 09:39 | 來源:電鰻快報 | 作者:李萬鈞 | [財經]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面對競爭對手已經剝離線纜業務的情況下,廣東日豐電纜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日豐電纜”)卻在IPO。
《電鰻快報》(原號外財經網)文/李萬鈞
面對競爭對手已經剝離線纜業務的情況下,廣東日豐電纜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日豐電纜”)卻在IPO。《電鰻快報》注意到,從披露的歷史數據看,該公司2015年度扣非凈利潤逆周期狂降40,僅有1800余萬元。另一方面,員工利益保護方面也有待完善,最新一個報告期的員工公積金繳納率僅有28%。
員工公積金繳納率僅有28%
五險一金的繳納涉及到員工的切身利益。而根據日豐電纜披露,該公司員工公積金的繳納率僅有28%,而且該公司還會在旺季以勞務派遣、勞務外包等形式,實際用工人數遠不止其披露的數據。
根據披露,2015、2016、2017年底日豐電纜的員工數量情況如下:
截至2017年末,日豐電纜及其控股子公司國際電工繳納住房公積金的員工為489人,較 2015年末繳納人數 59 人大幅增加。截至2017年12月31日,公司(包括子公司)共有員工1,745 名。如此計算,最近一個報告期該公司的住房公積金繳納率僅有28%。
除此之外,為了滿足暫時性的用工需求,日豐電纜在用工旺季與勞務派遣公司簽訂短期的勞務派遣協議和勞務外包協議。
日豐電纜解釋稱,公司及其子公司國際電工90%以上的員工為外地戶籍,流動性較強,鑒于目前我國住房公積金尚未實現全國統籌,住房公積金使用條件存在一定限制,且公司員工結構中生產人員占比較高, 該部分員工在中山市長期定居并置業的意愿不強,其對住房公積金繳納帶來的實際工資減少非常敏感,因此導致大部分員工對繳存住房公積金存在較大抵觸情緒,不愿意在中山繳納住房公積金。
實際情況真的如其公告中解釋的那樣嗎?公積金的繳納比例如此之低是其勞動者利益保護的“硬傷”,其公司需要繳納的部分本應該是員工利益,超過70%的員工需要由公司承擔繳納的公積金部分就這樣“合理”地免除了。
主營業務營收利潤狂跌:逆行業周期
日豐電纜是一家自主研發并專業制造橡套類電線電纜的企業, 主要從事電氣設備和特種裝備配套電纜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產品主要包括空調連接線組件、小家電配線組件、特種裝備電纜和其他電纜四大類, 并廣泛應用于家用電器、 機器人、風力發電、海洋工程、港口機械、建筑機械、造船業、電動工具、儀器儀表、計算機通訊控制等領域。
《電鰻快報》匯總日豐電纜披露的兩版招股書,2014-2017年的報告期內,日豐電纜分別實現營業收入85,559.55萬元、67,708.10萬元、83,453.83萬元和 125,953.71萬元,凈利潤分別為3,206.04萬元、2,310.03萬元、5,012.29萬元和 6,182.19萬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分別為3,089.92萬元、1,853.88萬元、4,848.60萬元和6,148.21萬元。
根據以上數據計算,日豐電纜2015年度的營業收入下降了20.86%;2015年度的凈利潤低于3000萬元、僅有2300余萬元,同比下降了27.95%;2015年扣非凈利潤僅有1800余萬元,同比下降了40%。
《電鰻快報》發現,日豐電纜的業績表現與同行業整體情況截然相反。
下圖是日豐電纜在招股書中披露的行業銷售情況,2015年度,電線電纜行業的銷售收入出現觸底反彈,而且較為強勁,行業增長率超過20%。而當年日豐電纜營業收入下降超過20%。
也許企業與行業的整體情況存在時間差,不過低于3000萬元的利潤著實令投資者提不起興趣來。電線電纜行業日趨傳統化,《電鰻快報》注意到,日豐電纜所稱的競爭對手“國盛金控(原名華聲實業)”也已經從2017年開始轉型了,線纜業務已經剝離出上市公司。那么,現在還在忙乎著上市的日豐電纜,其未來前景,投資者如何評價呢?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