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25 10:20 | 來源:證券時報 | 作者:俠名 | [房地產]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在寸土寸金的深圳,許多爛尾樓生于繁華之地,卻未能風光無限,也折射出房地產市場曾經的殘酷。
所謂爛尾樓,主要指那些已經辦理各項手續,但開工后因開發商資金問題或陷入債務糾紛、產權糾紛、工程質量不合格等等問題從而導致停工一年以上的房地產項目。在深圳遺留下來的爛尾樓,大部分是上世紀90年代房地產局部過熱的產物,也是房地產經濟增長過快和房地產市場發展初期不夠成熟和理性所付出的代價。
不過,深圳許多爛尾樓項目正在艱難“重生”。記者在羅湖區曬布地鐵站看到,盤踞深圳最繁華的東門商圈,爛尾超過20年的新世界大廈現已經改頭換面,雖然大廈的原有結構得以保留,但外墻大部分玻璃幕墻已安裝完畢。記者看到,新世界大廈被佳兆業操刀整改,擬定名為“佳兆業東門道”。現場工作人表示,該項目最快將于2019年年底完工。
始建于1992年的深圳新世界大廈,目標曾是建設成為“深圳最大寫字樓”。記者查閱資料發現,1992年7月深圳市華商公司、深圳百貨公司和深圳市銀鵬房地產有限公司決定合作開發新世界大廈建設項目,協議約定由深圳銀鵬負責新世界大廈項目開發建設,其占有該樓盤70%的房產分配比例。只是,1996年新世界大樓便因開發商資金斷裂被迫停建,由于產權不清晰,業主債權債務以及權益歸屬問題,各種矛盾糾紛不斷。
去年,深圳規劃國土委羅湖管理局重新核發新世界大廈項目H213-0031宗地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的通告。通告顯示,用地面積由6359平方米變更成5995.1平方米,在保持原已批規模比例不變的前提下,將分項指標的表述更改為商業20%,商務公寓80%。由此可見,新世界大廈或變身以商務公寓為主的綜合體項目。
無獨有偶,距離新世界大廈不遠的“大金牙”,曾被業內戲稱為“奢侈的黃金爛尾樓”,這座金色雙塔坐落在緊鄰東門商圈旁的湖貝片區,始建于1993年。直到2015年5月萬科通過股權收購方式接過當時名為“正順廣場”的大樓,這座雙子座塔樓股權紛爭才被捋順,才有了如今的“萬科深南道68號”,其中商務公寓成為主打產品之一。同樣是在羅湖區,蔡屋圍片區爛尾十多年的金利華商業廣場,后來被龍園實業收購,更名為“ONE39”,主打產品為商務公寓。目前,深圳的多數商用爛尾樓最終都以商務公寓的形式“重生”。
還是在羅湖區,豪宅盤“德弘天下華府”嚴格來說并不算是爛尾樓,但在周邊市民眼中這個樓盤的確有點“可惜”:經常都會傳出樓盤要開盤的消息,但一年又一年過去,如今該樓盤的狀態與“爛尾樓”極其相似。
據公開資料顯示,“德弘天下華府”由深圳茂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所開發,并在2010年11月就已經封頂。當時,深圳“限購令”尚未實施,但開發商卻沒有選擇立即公開對外銷售。隨后,深圳實施限購政策,“德弘天下華府”就一直處于“沉睡”狀態。有市場人士表示,“德弘天下華府”多為雙拼戶型,有些戶型甚至需要3個購房指標。按照深圳目前的限購政策,購房者掣肘于“房票”,有錢也買不到。
當然,不管是“捂盤”還是有其他難言之隱,“德弘天下華府”現在的貨值已經翻了好幾倍。據悉,如果該項目在2011年初就開售,當時羅湖區的新房均價僅為每平方米1.7萬元左右,如果現在對外發售,業內人士預計每平方米至少也能達到10萬元,因為該樓盤還屬于深圳中學初中部學位房。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中心嚴躍進表示,不少爛尾樓還處在城市比較優質的地段,復活這些項目也是開發商獲取優質地段的方式之一,而且啟動快、成本低,也能提高資金使用率。
只是,目前深圳各區都仍有許多爛尾樓項目:這些“燙手山芋”或許能變成“金子”,但現實卻并不那么順利。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