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13 08:37 | 來源:電鰻快報 | 作者:高偉 | [財經]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實際上,獐子島的扇貝跑路事件不止一次了,這已經是獐子島發生的第三次扇貝死亡事件。
《電鰻快報》文/高偉
意料之中!11月12日,受底播扇貝大量死亡消息影響,獐子島以2.7元/股封死跌停板,股價創歷史新低。股價年內走勢是這樣的——
《電鰻快報》粗略估算了一下,2019年以來,獐子島股價連續下行,年初至今已下跌17.18%,股價由3.26元跌至目前的2.7元。與3月13日的最高收價5.64元的股價相比,在短短8個月已經出現了腰斬;該股總股本為7.11億股,以此計算,總市值更是由3月13日的40.10億元,降至目前的19.20億元,8個月蒸發了20.90億元。
實際上,獐子島的扇貝跑路事件不止一次了,這已經是獐子島發生的第三次扇貝死亡事件。在前兩次扇貝“跑路”后,獐子島均發生業績巨虧情況:
2014年,獐子島出現上市以來業績首次虧損,虧損額高達11.89億。對于虧損原因,獐子島稱是黃海冷水團事件導致其扇貝大量被凍死。2014年虧損后,獐子島2015年持續虧損,并因此而披星戴帽。2016年,獐子島靠變賣資產,扭虧為盈,得以摘帽保殼。然而,2017年獐子島的扇貝又“跑路”了,獐子島也再次陷入虧損。根據當時公告,因獐子島的底播蝦夷扇貝因降水減少及溫度等原因而餓死,導致其扇貝存貨異常,進而計提的存貨跌價損失,使其2017年虧損7.2億。
2018年2月,深交所對獐子島進行多輪問詢,同時大連證監會就獐子島扇貝異常情況產生的業績影響未及時披露,對吳厚剛等高管出具了警示函的監管措施。此外,證監會還對獐子島事件進行立案調查。今年7月份,上述立案調查結果顯示,獐子島涉嫌財務造假,扇貝盤點等事項更是涉嫌虛假記載。基于此,證監會對吳厚剛采取終身市場禁入等措施,其他高管也被不同程度處罰。
就在今年11月11日,獐子島發布風險提示公告稱,其底播蝦夷扇貝存貨存在重大減值風險。公告稱,獐子島于11月7日啟動2019年秋季底播蝦夷扇貝存量抽測活動,基于抽測現場采捕上來的扇貝情況看,底播扇貝在近期出現大比例死亡。截至目前的抽測結果顯示,已抽測區域2017年、2018年存量底播蝦夷扇貝平均畝產為不足2公斤和3.5公斤,大幅低于前10月平均畝產水平。公司初步判斷已構成重大底播蝦夷扇貝存貨減值風險。獐子島還稱,因抽測工作未完成,且部分海域蝦夷扇貝死亡情況可能還將持續,暫時無法判斷此次底播蝦夷扇貝死亡應計提存貨跌價準備及核銷的具體金額。
《電鰻快報》注意到,針對上述情況,深交所當天晚間下發關注函,要求獐子島說明上述存貨減值對其2019年度業績構成的影響;底播蝦夷扇貝在10月末至今短時間內出現較大面積死亡的原因、發現減值跡象的時間,以及此前信息披露是否存在隱瞞減值跡象的情況;以及此次抽測時間晚于其規定時間抽測的原因等。
第二日(11月12日),獐子島董事長吳厚剛回應媒體,“扇貝的死亡與播種環節、日常管理都影響不大,如果是播種環節出了問題,扇貝早死了,日常管理主要是兩項工作,一是防病害,一是防盜,扇貝養殖主要是受天氣的影響。從抽查的情況來看,扇貝是剛死的,判斷依據是軟體組織還附著在扇貝殼上。這次扇貝死亡事件很突然,我們壓力很大,公司在全力做盤查工作,預計明天會出來具體的結果,另外我們請的專家還在路上,會幫助我們來分析死亡的具體原因。”獐子島表示,根據本次秋季抽測現場采捕上來的扇貝情況看,底播扇貝是在近期出現大比例死亡,死亡時間距抽測采捕時間較近,死亡貝殼與存活扇貝的殼體大小沒有明顯差異,大部分死貝的殼體間韌帶具有彈性,部分殼體中尚存未分解掉的軟體部分。
影響到底多大呢?截至今年前三季度,獐子島營收20.11億元,同比下滑4.44%;凈利潤虧損3402.7萬元,虧損同比擴大245.5%。獐子島在前三季度業績預告中稱,業績出現虧損是主要是受2018年海洋災害影響,扇貝可收獲資源總量減少所致。獐子島表示,底播蝦夷扇貝出現較大面積死亡、發現減值跡象的情況為10月末至今的短時間內發生。因抽測工作尚未完成,死亡情況可能還將持續,暫時無法判斷此次死亡應計提存貨跌價準備及核銷的具體金額。據獐子島證券部對外回應,公司已調整扇貝業務占比,以減輕業績損失。
但愿,專家很快查明扇貝死亡原因;但愿,獐子島這次是誠實的,并有效補救業績損失。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