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9 02:34 | 來源:電鰻快報 | 作者:俠名 | [科創板]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百濟神州2010年創立于北京,憑借強大的研發實力,一路成長為一家全球性的生物科技公司,專注于研究、開發、生產以及商業化創新性藥物。......
科創板對創新生物制藥公司的吸引力與日俱增。繼多家港股上市的生物科技公司陸續“回A”后,已在納斯達克和港交所兩地上市的百濟神州,近日宣布即將踏上科創板征程。
據百濟神州公告,公司董事會批準可能發行人民幣股份并將該等股份于科創板上市的初步建議,并預計將于2021年上半年完成。
在業內人士看來,作為我國腫瘤創新藥的領軍者,百濟神州“回A”具有標志性意義。一方面,科創板的包容性制度設計增強了板塊的吸引力,為未盈利的創新藥巨頭暢通了回歸通道,生物醫藥板塊的集聚效應進一步增強;另一方面,若百濟神州順利在科創板上市,公司將成為首個從納斯達克市場回歸科創板的中概股,并由此開啟“美股+H股+A股”三地上市的模式。
科創板包容性迎“新藥”
百濟神州2010年創立于北京,憑借強大的研發實力,一路成長為一家全球性的生物科技公司,專注于研究、開發、生產以及商業化創新性藥物。目前,公司擁有2款自主研發藥物,BTK抑制劑百悅澤(澤布替尼膠囊)、抗PD-1抗體藥物百澤安■(替雷利珠單抗注射液)正在美國和中國市場進行銷售。
盡管產品已進入商業化階段,但百濟神州仍處于有營收未盈利的狀態,斥重金打造的創新藥研發管線無疑是公司“含金量”所在。據悉,百濟神州已有3款新藥進入上市申報階段。已上市的澤布替尼和替雷利珠單抗均在申報新的適應癥,另有PARP抑制劑帕米帕利膠囊已提交上市申請。此外,公司還有多個產品處于早期臨床開發階段。2017年至2019年,公司研發投入分別為2.69億美元、6.79億美元、9.2億美元,成為我國研發投入最高的醫藥企業。
2016年,受限于A股和H股對企業IPO設有盈利指標,因此百濟神州優先選擇納斯達克上市。2018年,港交所對生物科技公司推行IPO新政,百濟神州又登陸港交所上市。公司最新市值已突破1933億港元。
2019年,科創板包容性的制度設計消除了傳統IPO對盈利指標的門檻,在第5套上市標準的吸引下,越來越多的創新藥企業踴躍“報考”科創板。百濟神州應聲而來,無疑將進一步增強科創板生物醫藥板塊集聚效應。
從生物醫藥板塊整體規模來看,科創板已經集聚了一批符合國家戰略、擁有關鍵核心技術、科技創新能力突出的科創藥企。據統計,自2019年7月22日科創板開市以來,已有41家生物產業企業登陸科創板。其中生物醫藥公司18家,澤璟制藥(94.960, 0.06, 0.06%)、百奧泰(37.970, -1.29, -3.29%)等6家公司為未盈利的創新藥企業。在獲受理隊伍中,還有9家選擇第5套上市標準的新藥企業正在積極“備考”。
板塊集聚效應與日俱增
此前,納斯達克市場是中國創新醫療(7.400, -0.07, -0.94%)技術企業最主要的上市通道,2018年香港生物科技板為這些企業提供了第二上市目的地,2019年科創板允許未盈利企業上市給國內創新醫療技術企業融資提供了新的通道。如何在納斯達克、香港生物科技板、上交所科創板中選擇上市成為眾多創新醫療技術企業,特別是創新藥企業關心的重點。
對此,德同資本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納斯達克在制度層面、投資人的成熟程度、創新生物醫藥上市公司數量等方面都是全球標桿,但在信息披露、減持、退市、融資成本等方面有更嚴格的要求。
“科創板在國內具有明確的定位,為創新生物醫藥企業的上市融資建立了明確的制度保障,其戰略意義、市場熱度等前所未有。”德同資本負責人同時表示,科創板在投資人的成熟程度、市場波動性、境外投資人參與度等方面還有待提升。而香港生物科技板則介于納斯達克和科創板之間。
板塊定位明確,差異化優勢凸顯,創新藥企業IPO路徑更加清晰。天士力(17.580, 0.00, 0.00%)分拆子公司天士生物上市就不再舍近求遠,選擇上交所科創板上市。今年9月,天士生物進入科創板“考場”,公司擬募資24.26億元。由于尚未盈利,天士生物此次選擇第5套上市標準,目前處于首輪問詢階段。
今年1月,澤璟制藥在科創板上市,為未盈利企業叩開A股市場的“大門”。澤璟制藥董事長、總經理盛澤林接受采訪稱,科創板為企業發展提供了非常好的助力,能夠讓公司認認真真做研發,靜下心來搞科研。“通過科創板上市融資,公司獲得了發展急需的資金,加速推動了公司產品線的研發和商業化進程。”上市10個月,科創板已為公司帶來明顯變化。公司抗腫瘤新藥甲苯磺酸多納非尼片已納入優先審評審批名單,獲批上市指日可待。
在“趕考”科創板途中,百奧泰第一個產品、自主研發的阿達木單抗生物類似藥格樂立獲批上市。公司董事長易賢忠告訴記者,格樂立只是百奧泰邁出的第一步。伴隨公司在科創板上市,資本市場將為公司新藥研發注入強大動力,百奧泰的產品線會更加“新”意盎然。
“A+H”或成創新藥優選
在科創板的上市隊伍中,有一批熟悉的“新生”,它們就是來自港交所的創新藥公司。今年以來,君實生物(68.990, 0.24, 0.35%)、康希諾(374.150, -3.85, -1.02%)、復旦張江(21.050, -0.14, -0.66%)等一批港交所創新藥企業先后登陸科創板,開啟“A+H”兩地上市模式。與此同時,科創板上市公司百奧泰透露,將開啟證券化新征程,第二上市地是港交所。創新藥企業紛紛開啟多平臺上市背后透露了怎樣的信號?
“企業選擇上市地主要考量上市難易程度和前期投資者退出通道的通暢程度、估值水平、國際化需求及監管環境等。”上海信公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投資總監江濛向記者表示。
針對不少創新藥企業選擇兩地甚至多地上市,江濛說:“這是因為不少企業有業務拓展的需求,有多元投融資需求,所以H股仍是非常重要的上市地。‘科創板+H股’應該是今后一段時間的主流趨勢。”
百奧泰正是出于此邏輯,在科創板上市4個月后,今年6月迅速籌劃H股上市。談及背后的戰略深意,百奧泰CEO李勝峰告訴記者:“公司主要有兩方面的考量:一是藥品創新研發需要資本的支持,通過港股上市,可以獲得新的融資平臺;二是港股市場的法規及企業構成與A股不同,我們希望通過這一平臺獲得不同監管機構的評估認可,同時能更快地走出去,與國際化的公司展開合作。”若順利完成,百奧泰將成為科創板首家啟動H股上市、開啟“A+H”雙平臺運作的上市公司。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