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28 14:52 | 來源:中國網財經 | 作者:俠名 | [IPO]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恒鑫生活主營業務為紙質與塑料餐飲具的研發、生產和銷售。2008年,隨著“限塑令”等國內外對塑料制品的限制政策逐漸加碼,公司開始發展PLA(一種可生物降解材料)產品。招股...
近日,合肥恒鑫生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恒鑫生活”)更新了招股書,其創業板IPO申報材料已進行第一輪問詢。
近年來,隨著國內外對塑料制品的限制政策逐漸加碼,恒鑫生活主營業務的原料成本明顯提高,公司毛利率逐年降低。同時,作為一家典型的家族企業,公司存在個人卡收取銷售款以及轉貸等的財務規范性問題,進而頻頻引發深交所對于公司內控問題的問詢。
毛利率三年內下降近16個百分點
恒鑫生活主營業務為紙質與塑料餐飲具的研發、生產和銷售。2008年,隨著“限塑令”等國內外對塑料制品的限制政策逐漸加碼,公司開始發展PLA(一種可生物降解材料)產品。招股書顯示,2019-2021年報告期內PLA產品收入占公司營收比例超50%。
作為瑞幸、喜茶等國內外客戶的供應商,恒鑫生活近年來業績呈波動增長趨勢。報告期內,公司分別實現營收5.44億元、4.24億元和7.19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7025.28萬元、2608.65萬元和8026.73萬元。其中,恒鑫生活2020年營收同比下降22.03%,主要受國際貿易摩擦影響導致公司境外銷售規模下降。
隨著外銷收入占比下降,恒鑫生活的毛利率持續走低。招股書顯示,公司產品在海外市場價格優勢比較明顯,公司外銷的毛利率高于內銷。報告期內,恒鑫生活綜合毛利率分別為43.12%、32.60%和27.21%,三年內下降15.91個百分點。
影響恒鑫生活的內銷毛利率的,是PLA產品原料成本的居高不下。國海證券研報表示,PLA的原料是將玉米等農作物深加工后的提取物,但目前國內玉米缺口難以通過擴大種植、進口等方式解決,政策對玉米深加工產業限制是大勢所趨。“遠期決定PLA需求的是成本,玉米可能成為PLA產能擴張、產能規模化和一體化的瓶頸。”
招股書顯示,恒鑫生活原料成本在生產成本中占比超60%,其中生產PLA產品主要所需原料的單價是傳統塑料的約2-4倍。
為應對PLA原料成本上升,恒鑫生活提高了產品單價,但受限于市場,公司難以將原料漲價壓力轉嫁給下游客戶,產品單價的少量提升不能完全覆蓋原料成本單價的上漲幅度。以PLA淋膜紙杯為例,報告期內單價由0.21元/只提升至0.23元/只,其毛利率卻由44.17%降至37.74%。
兩面夾擊的壓力之下,恒鑫生活的盈利空間不斷收窄。招股書顯示,恒鑫生活2022上半年綜合毛利率進一步下滑,降至26.25%。恒鑫生活坦言,“若不能充分轉移原材料價格波動風險,將給公司盈利能力帶來不確定性。”
財務規范性引深交所問詢
招股書披露的股權結構顯示,樊硯茹、嚴德平和嚴書景為恒鑫生活控股股東、實控人,三人合計控制的公司表決權股份比例為88.52%。其中,樊硯茹與嚴德平為夫妻關系,嚴書景為樊硯茹、嚴德平之女,此外樊硯茹的外甥和侄女均直接或間接持有公司股份,公司家族企業特征明顯。
值得注意的是,恒鑫生活存在報告期內實控人通過個人銀行卡收取公司部分廢料銷售款,同時公司還存在通過供應商轉貸等情況,為此引發深交所對公司的內控制度是否有效執行,以及財務規范性的問詢。
報告期內,恒鑫生活及其實控人每年都有資金拆借行為。中國網財經記者梳理發現,2019-2021年公司向嚴德平拆出資金共計1675.46萬元,同期拆入資金共計45萬元。對此,恒鑫生活解釋稱,“拆出資金主要系使用個人卡收取廢料款形成”。
在問詢函中,深交所要求恒鑫生活說明通過個人卡收取貨款的具體情況以及整改措施。恒鑫生活回應稱,個人卡收取貨款行為形成了實控人對公司的資金占用。對于個人卡收支的款項,公司表示“已完成清理”。
此外,恒鑫生活還存在通過供應商轉貸的行為。招股書顯示,公司轉貸行為主要發生在2019年,并于2020年清償,合計貸款金額為7000萬元。同期,恒鑫生活的短期借款余額分別為5507.07萬元和3503.5萬元,短期借款大部分來自轉貸行為。對于轉貸的原因,公司表示,“為了滿足支付貨款等正常運營資金需求”。
對于恒鑫生活的轉貸行為,深交所再次提出公司內控方面的問詢,并要求公司說明“財務內控規范是否健全有效”。恒鑫生活回應稱,“轉貸行為雖然存在瑕疵,但不屬于資金管理內部控制的重大缺陷”。
實際上,對于個人卡收取銷售款以及轉貸所帶來的財務風險,恒鑫生活有著一定認識,招股書中特意說明,針對上述行為建立了相關管理制度,同時實控人還出具了相關承諾,表示若恒鑫生活因轉貸行為受到相關罰款或損失等,承擔由此給公司帶來的一切經濟損失。
然而,對于核心崗位主要為家族成員的恒鑫生活來說,內控制度的約束作用仍有待觀察。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