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30 11:08 | 來源:證券日報 | 作者:李春蓮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作為國民經濟“壓艙石”,上市公司對產業發展的引領作用日益提升,其質量提升必然是重中之重
本報記者 李春蓮 見習記者 李雯珊
9月23日,據中上協發布的《央企控股上市公司2022年上半年運行情況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450家由央企控股的上市公司實現營業收入合計13.55萬億元,利潤總額合計1.17萬億元,營業收入持續增長,利潤水平領先市場。其中,央企營業收入的67.28%、利潤總額的81.39%均來自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在央企中的基本盤作用不斷凸顯。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提質工作取得積極成效。
而上述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取得的成績僅是這些年上市公司不斷提質的一個縮影。
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陳靂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上市公司在綠色低碳和產業轉型升級領域,包括新能源、高端制造業均獲得顯著成績。另外,政策層面加大對科技行業支持,尤其是科創板創業板和北交所注冊制,為不同類型、不同發展階段企業提供了上市可能。
提質轉型助力經濟動能轉換
作為國民經濟“壓艙石”,上市公司對產業發展的引領作用日益提升,其質量提升必然是重中之重。
2020年10月份,國務院印發《關于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六個方面17項重點舉措推動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
中央財經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研究員、內蒙古銀行研究發展部總經理楊海平表示,《意見》發布以來,在規范公司治理和內部控制、提高信息披露質量、促進上市公司并購重組、暢通上市公司退市通道等方面效果顯著。
“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的一步。”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表示。
楊德龍進一步稱,《意見》出臺以來,監管層在IPO關口嚴格把關,支持一些代表經濟轉型方向的新經濟企業上市。同時,倡導價值投資理念,鼓勵資金更加偏好于業績優良公司。
中上協發布的中國上市公司2022年半年報經營業績快報顯示,上半年,4825家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34.54萬億元,同比增長9.24%;實現凈利潤3.25萬億元,同比增長3.19%,一、二季度增速分別為5.49%、1.16%。報告期內上市公司整體經營業績保持增長態勢,上市公司質量穩步提升,結構進一步優化。
其中,營收和凈利潤分別排名前200家的公司,營收和凈利潤份額占總額的72%和85%,彰顯頭雁效應。
截至8月31日,102家公司已發布中期現金分紅預案,現金分紅金額超1700億元,積極回報投資者日漸成為市場共識。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葉銀丹告訴《證券日報》記者,上市公司最近三年累計現金分紅4.4萬億元,較之前三年增長近50%。2021年,近九成上市公司召開業績說明會,四分之一的公司披露ESG或社會責任報告,日益成為踐行現代企業制度、回報社會的示范樣板。
在技術創新加持下,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成為中國經濟的“頭雁”,發揮著重要引領作用。
邁瑞醫療董事長李西廷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三年前,邁瑞醫療率先做出中國醫療器械產業進入“黃金十年”的預判。如今,新形勢、新變局的出現非但沒有打亂行業發展主線,反而促使“黃金十年”成色更足。目前,邁瑞醫療在全球醫療器械行業領域已實現從“追隨者”到“挑戰者”的轉變,并在通往“引領者”的道路上不斷開拓邁進。
在陳靂看來,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成效顯著。一是在科學技術領域不斷突破,尤其是“卡脖子”關鍵技術提升;二是在一些領域已形成強有力的產業集群,生產規模和先進性在全球領先。
“上市公司活力不斷提升,經濟增長‘動力源’作用持續強化。”葉銀丹還提到,上市公司研發投入占全國企業研發支出的一半以上,研發投入規模與三年前相比實現翻番,專利數量增長74%,日益成為創新要素集成、科技成果轉化的生力軍。
頭部企業發揮產業鏈布局優勢
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更需要發揮頭部企業在產業鏈布局上的優勢。
2022年4月9日,在中國上市公司協會第三屆會員代表大會上,證監會主席易會滿表示,“我們將繼續完善資本市場制度規則,引導上市公司聚焦主業、穩健發展,著力提升發展的效率和效益。要堅持扶優建立的監管導向,對于主業突出競爭能力強的頭部企業,進一步支持其做優做強,發揮示范帶頭作用。”
作為國內車企龍頭,廣汽集團與比亞迪近年來在轉型升級、帶動產業鏈發展方面成績凸顯。
“廣汽集團要做好補鏈強鏈工作,持續發揮‘鏈主’功能,以打造世界級汽車產業集群為目標,制定集團中長期產業鏈供應鏈補強清單,根據零部件不同情況,大力推進自主研發,合資合作,投資并購等工作,加強集團供應鏈安全穩定,特別是要不斷完善集團智能網聯新能源產業鏈上下游布局。”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此外,比亞迪主要圍繞整車業務進行投資,涉及汽車設計、生產、運營、銷售等環節;同時覆蓋導航、功率、物聯網、自動駕駛等不同類型的芯片;此外,汽車零部件、鋰電材料、設備材料等方面也有布局。
對此,葉銀丹表示,在市場環境具備規模效應優勢情況下,我國新能源產業鏈相關公司的全球競爭力相對較強,因此出口競爭力也較為突出。
同樣,隆基綠能作為國內光伏行業市值最高的公司,充分發揮了頭部企業產業鏈布局優勢。在其掀起的科技變革下,光伏度電成本大幅降低,這也讓全球更多國家和地區,尤其是發展中國家、欠發達國家和地區,享受到可負擔得起的清潔能源。
“公司的技術創新之路并不局限于光伏行業。”隆基綠能有關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在助力電力行業碳達峰碳中和、推動綠色轉型方面,公司依托綠色能源解決方案,通過整合電源、電網資源,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同時,探索風光儲一體化業務,與其他不同行業逐步形成“光伏+行業全場景”解決方案,例如“光伏+交通”“光伏+工業”“光伏+建筑”等,全面助力工業企業綠色轉型。
葉銀丹進一步強調,在能源轉型背景下,新舊動能轉換加快,以電動車為代表的新能源產業迅猛發展,使得以鋰礦為主的資源行業、電池制造和整車行業等都保持了較高景氣度,相關企業也迎來重大發展機遇。從行業看,基礎化工、電力設備、電子、機械設備、有色金屬等行業表現相對突出,尤其是分布在新能源、半導體等“硬科技”領域的上市公司,近年來技術進步加快、全球競爭力提高。
除此之外,國內新基建如火如荼,數字化經濟不斷深入,各行業對算力資源、計算服務和萬物互聯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長,三大運營商積極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另外,五礦發展數字化轉型則著力于以數字化賦能實體業務,構建大宗商品數智化綜合服務平臺,打通企業間連通壁壘,解決痛點、疏通堵點、連接斷點,從而實現數實融合、線下線上融合,為用戶提供集倉儲、加工、物流、供應鏈服務等一站式服務,提高集成創新能力和產業鏈整體協作水平,降本增效,提升用戶體驗的同時,重構商業模式,加快推動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不斷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
不難發現,頭部企業在不斷發揮產業鏈布局優勢,進一步帶動上下游公司向著高質量發展邁進。
上市公司是資本市場的基石,也是實體經濟的“基本盤”。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不僅是增強市場活力和韌性的必由之路,也必然持續成為助推經濟轉型的重要抓手。
前不久,監管部門表示,將制定實施新一輪上市公司質量提升三年行動計劃,持續化解存量公司風險,嚴格執行退市制度,促進優勝劣汰。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