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25 10:17 | 來源:證券時報網 | 作者:俠名 | [科創板]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報告顯示,9279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約占全國企業數量的0.04%,其授權發明專利總量達15.16萬件,約占全國的4.64%,可見近萬家“小巨人”以萬分之四的企業數量占比撬...
10月24日,科技創新信息服務商智慧芽旗下智慧芽創新研究中心發布《2022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科創能力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梳理了中國自2019年起公示的9279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數量規模與融資上市情況,并從企業整體科創能力、行業科創格局以及區域科創版圖等維度對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進行全景掃描分析。
報告顯示,9279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約占全國企業數量的0.04%,其授權發明專利總量達15.16萬件,約占全國的4.64%,可見近萬家“小巨人”以萬分之四的企業數量占比撬動了全國超百分之四的技術規模;“小巨人”企業對A股市場起到了有力的支撐作用,其中科創板上市企業中“小巨人”占比最高,達48.8%。
專精特新“小巨人”上市企業占比6.96%
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自2019年以來累計培育四批,共計公示9279家,實際培育認定8997家,已接近完成工信部提出的“十四五”一萬家目標。從技術規模來看,9279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授權發明專利總量達到15.16萬件,占全國2500萬余家企業授權發明專利總量327.02萬件的比重約4.64%。
智慧芽創新研究中心負責人陶棟艷表示:“從技術和專利維度,全國專精特新‘小巨人’呈現了‘少而精’的特點。根據數據分析,‘小巨人’企業數量在全國企業總量中的占比不高,僅為0.04%。但是,這近萬家‘小巨人’企業卻以高質量的授權發明專利產出,貢獻了全國超過百分之四的技術規模,彰顯了突出的科創能力。”
隨著后續批次專精特新“小巨人”的培育,企業數量的不斷擴充,真正引領中國制造和科技創新的高質量發展。
據智慧芽統計,截至6月30日,9279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中,有融資經歷的企業數量達到3859家,占比為41.59%;而已上市企業數量僅為646家,占比為6.96%。
雖然上市比例還有較大的上升空間,但從資本市場的去向看,已上市的646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中絕大多數為A股上市企業,其中又以創業板最多,此外也有極少數赴港交所和新加坡交易所上市。具體來看,A股上市共638家, 新交所上市1家,港交所上市7家。A股中,主板上市174家,創業板上市246家,科創版上市205家,北交所上市29家。此外,還有1372家“小巨人”已經在新三板掛牌,占比達到14.8%。
A股上市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對A股市場,尤其是科創板、創業板、北交所這三大板塊起到了有力的支撐作用。其中,在A股滬深主板3155家企業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占比為6.4%;創業板1142家企業中,“小巨人”占比達到21.5%;而科創板的“小巨人”含量最高,420家上市企業中高達48.8%為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接近一半。
此外,北交所89家上市企業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占比為32.6%。北交所成立時間尚不足一年,上市企業總量尚少,但作為針對性服務新興產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平臺,通過企業鎖定期短、轉版路徑完備等制度優勢,未來將持續吸收專精特新企業、尤其是已掛牌新三板的專精特新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的貢獻占比有望持續擴大。
江蘇、北京、上海“小巨人”科創能力突出
據智慧芽統計,從省級單元來看,四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分布于全部31個省區市,其中有20個省區市有超過100家小巨人,浙江省的“小巨人”數量最多,共1079家;從地級單元來看,“小巨人”企業分布于300個城市(直轄市、地級市、州、地區),其中有21個城市有超過100家小巨人,北京市的“小巨人”數量最多,共597家;從區縣單元來看,“小巨人”企業分布于1461個區縣,其中有4個區縣有超過100家小巨人,北京海淀區的“小巨人”數量最多,共265家。
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分布在省、市、縣三個空間層級序列中頭部效應不斷放大,集中度不斷提升,科技企業集聚效應明顯。前10個省市占全部省市的32.3%,其“小巨人”數量占比(即省份的集中度concentration rate,CR10)達到68.1%;前10個城市占全部城市數量的3.3%,其“小巨人”數量占比(即城市的集中度CR10)達到33.3%;前10個區縣占全部區縣的比重僅為0.7%,其“小巨人”數量占比(即區縣的集中度CR10)達到11.9%。
對比各省市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數量規模、平均經營規模(按平均員工數計)和平均技術規模(按平均有效發明專利量計),北京和上海的“小巨人”企業經營規模小于全國均值,而技術規模大于全國均值。具體來看,北京和上海的平均每家企業員工數僅在200人上下,但平均有效發明專利量達到24.08件/家和23.22件/家,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46%和52%。
與此同時,江蘇的“小巨人”企業,其經營規模和技術規模均大于全國均值。江蘇的平均每家企業員工數在330人上下,平均有效發明專利量達到23.56件/家,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55%和48%,與京滬相當。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