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21 09:14 | 來源:經濟參考報 | 作者:俠名 | [資訊]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在經歷了10月的大幅凈賣出之后,進入11月,北向資金凈賣出額不斷收窄,近日則出現明顯回流態勢。
外資投資A股市場熱度持續回暖。日前,北向資金結束了此前持續多個交易日的凈賣出態勢,單周凈買入金額超過300億元,創下年內第二的紀錄。從行業來看,食品飲料、非銀金融、家用電器等大消費、大金融類行業為北向資金本輪加倉的重點。與此同時,多家外資機構對中國股市可能展現出的投資前景表示樂觀,認為中國資產配置比例具有提升潛力。
北向資金重點加倉大消費等領域
在經歷了10月的大幅凈賣出之后,進入11月,北向資金凈賣出額不斷收窄,近日則出現明顯回流態勢。
據統計,截至11月18日收盤,11月以來的三個交易周中,北向資金分別凈買入-50.11億元、54.00億元以及322.83億元。其中,11月14日至18日當周,北向資金連續五個交易日均為凈買入,周內凈買入金額位列全年44個交易周中的第二位,僅次于今年6月10日所屬交易周的368.30億元。月度數據則顯示,與10月凈賣出573.00億元相比,截至11月18日,北向資金11月凈買入已達416.84億元。
在本輪的大手筆“掃貨”中,北向資金重點加倉了食品飲料、非銀金融、家用電器等行業,周內凈買入額分別為66.74億元、48.41億元、40.52億元。此外,銀行、電子和醫藥生物行業也獲得北向資金周內20億元以上的加倉。而北向資金減持較多的行業則分別為基礎化工、公共事業、國防軍工等。個股方面,當周北向資金凈買入金額前五位的個股分別為貴州茅臺、美的集團、招商銀行、中國平安、紫金礦業,凈買入金額均在10億元以上。
業內人士認為,北向資金回流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經濟穩定增長預期進一步明確。11月16日,國家發改委表示,10月份我國經濟經受住了國內外多重超預期因素的影響,持續保持恢復態勢。展望全年,經濟增速有望進一步加快,回穩向好基礎將不斷得到鞏固。
與此同時,在企業紓困政策持續落地、經濟金融數據穩步復蘇、國際局勢緩和等因素影響下,11月以來A股市場也出現了明顯的反彈態勢。截至11月20日,上證指數、深證成指和創業板指月內分別上漲7.04%、7.53%和5.50%。31個申萬一級行業指數中,共有30個月內保持正增長,10個行業指數月內漲逾10%,傳媒、建筑材料、食品飲料等行業指數漲幅居前。
從近年情況來看,盡管在市場行情波動的背景下,北向資金凈買入額也有所分化,但整體仍然保持凈買入態勢。據統計,截至11月20日,2022年北向資金凈買入金額合計為365.95億元。此前的2016年至2021年,北向資金均保持凈買入態勢。
外資機構持續看好中國資產
近年來,中國資本市場雙向開放不斷推進,政策信號密集釋放,外資機構對于中國資產的認可度也在不斷提升。近段時間,多家外資機構均表示,當前中國股票具有估值吸引力,看好中國市場的長期投資價值。
高盛在最新的策略報告中表示,維持滬深300指數和MSCI中國指數的“增持”評級。高盛預計,MSCI中國指數和滬深300指數未來12個月的回報率將高達16%。若計入匯率因素,回報更是高達19%和21%。與此同時,高盛還將中國香港市場評級從減持提升至市場權重。
美國資管巨頭富蘭克林鄧普頓新興市場股票團隊也表示,中國股票市場中的投資者情緒以及股市整體估值目前已處于歷史低位,低迷的狀態不會持續太久。相對全球其他市場,其對于中國股市可能展現出的投資前景表示樂觀。富達國際全球首席投資官安德魯·麥福睿也表示,當下,多元資產的組合對投資者來說非常具有吸引力,中國資產配置比例具有提升潛力。
瑞銀資產管理中國股票主管施斌則公開表示,疫情對經濟活動影響最大的階段或已過去,中國經濟正步入正常化軌道,商業、投資、消費和服務活動都已回暖。由于生產企業能夠靈活適應供需的快速變化,生產水平得以回升,這將降低供應鏈風險,提升跨國企業的成本效率。在其看來,近期中國股市的波動,很大程度上不是因基本面而起,而是由情緒主導的,因此任何利好因素都可能引發市場反彈。
與此同時,盡管三季度A股市場波動較大,但上市公司三季報顯示,多家外資機構早已逆市加倉A股。以持倉證券數為例,數據顯示,摩根大通銀行、美林證券、瑞士聯合銀行集團以及高盛集團三季度持有數量相比二季度分別增長39只、29只、18只和15只。具體來看,瑞士聯合銀行集團分別大手筆加倉再升科技和無錫銀行1657.14萬股、1510.86萬股,高盛集團、美林證券分別加倉回天新材879.18萬股、332.84萬股,高盛國際同時還加倉玲瓏輪胎229.77萬股。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