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05 10:24 | 來源:中國基金報 | 作者:俠名 | [科創板]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招股書顯示,目前,縱目科技的自動泊車輔助功能已經在將近二十款車型上實現量產,年出貨量超過10萬套,在國內自主品牌融合泊車市場占有率超過10%。而在高級別自主泊車領域...
不同于商業化遇冷的L4,量產化加持的L2級自動駕駛公司已經開始走至IPO臺前。不過,在行業燒錢的主旋律下,縱目科技等公司依然面臨著連年虧損的困境,“誰先上市誰先活”也仍然是相關企業需要遵從的游戲規則。
近日,上交所官網顯示,小米官宣造車后對外投資的第一批智能車產業鏈公司之一——縱目科技已于近期正式遞交了招股材料,開始沖刺科創板。
商業化落地追趕上市熱潮
營收僅能覆蓋研發費用
據悉,縱目科技成立于2013年,是量產自動駕駛領域內的老玩家,也是國內L2公司的代表之一。目前,公司主要提供針對低速泊車場景的智能駕駛系統,包括全景式監控影像功能、自動泊車輔助功能和自主泊車功能。
近年來,隨著國內汽車產業進入存量博弈時代,自動駕駛已經逐漸成為其發展的新變量。國內各項支持政策層出不窮,資本蜂擁而至,縱目科技也迎來了歷史性的發展機遇。
招股書顯示,目前,縱目科技的自動泊車輔助功能已經在將近二十款車型上實現量產,年出貨量超過10萬套,在國內自主品牌融合泊車市場占有率超過10%。而在高級別自主泊車領域,公司也成了業內少數較早獲得整車廠商L4級封閉園區低速智能駕駛量產項目的供應商之一。
反映到財報上,招股書顯示,2019~2022Q1,縱目科技的營收規模分別為0.50億元、0.84億元、2.27億元和0.90億元,2020及2021年分別同比增長了68.81%和171.33%,增速整體較高。
不過,自動駕駛從來就是一個燒錢的行業。近年來,隨著下游應用領域需求井噴,各類場景在不同時間區域條件下差別較大,智能駕駛技術難度更是遠超預期,甚至呈指數級增長,這就需要企業投入更多的資金。就以縱目科技為例,招股書顯示,2019~2022Q1,縱目科技的研發費用分別為1.20億元、1.72億元、2.69億元和8673.74萬元,研發費用率更是高達240.65%、205.13%、118.32%和96.34%。
但是,如此之高的研發費用率也從另一個角度反映出了一個事實,那就是公司目前的營收規模暫時只能覆蓋其研發費用。而反觀德賽西威等老牌Tier1廠商,其收入規模也是遠高于縱目科技。
這也直接影響到了公司上市標準的選擇。招股書顯示,縱目科技選擇的具體上市標準為“標準二”,即“預計市值不低于人民幣15億元,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于人民幣2億元,且最近三年累計研發投入占最近三年累計營業收入的比例不低于15%”。
還未上市便存退市風險
盈利能力、現金流狀況堪憂
進一步來看,營收僅能覆蓋研發費用,縱目科技的凈利潤表現自然不會太好。招股書顯示,2019~2022Q1,縱目科技的歸母凈利潤規模分別為-1.60億元、-2.09億元、-4.16億元和-1.55億元,其中2020及2021年的同比增速分別為-30.95%和-98.74%,虧損不斷擴大。
對此,縱目科技也在招股書中坦誠表示,“公司目前未分配利潤為負,且未來一定期間內可能無法實現盈利,累計未彌補虧損將持續擴大,無法進行利潤分配。預計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后,公司短期內仍無法現金分紅,將對股東的投資收益造成不利影響。”
它還指出,公司上市后虧損狀態可能持續存在或累計未彌補虧損可能繼續擴大,從而可能導致觸發《上市規則》財務類強制退市第12.4.2條的情形,面臨股票直接終止上市的風險。
當然,除了收入規模較小之外,盈利能力不足也是縱目科技連年虧損的一大重要原因。
招股書顯示,2019~2022Q1,縱目科技的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10.75%、16.43%、13.21%和10.38%,自2020年起逐年下降且整體低于同行業可比公司平均水平。
具體到各產品中,招股書顯示,除傳感器之外,縱目科技智能駕駛控制單元和研究開發服務的毛利率都在逐年下降。其中,收入占比最高的智能駕駛控制單元在報告期內的毛利率分別為14.09%、11.97%、11.65%和7.53%,逐年下降的原因大致包含兩個方面——成本結構仍存較大優化空間及“缺芯潮”下芯片采購價格的上漲;收入貢獻度最低但毛利貢獻度高的研究開發服務的則分別為64.39%、51.93%、42.56%和41.48%。
值得一提的是,即使是傳感器,其毛利率也難言穩定。該類產品在2019及2020年的毛利率分別為-21.22%和-12%,相關毛利金額則分別為-264.88萬元和-238.19萬元,直到2021年才開始扭虧,在2021及今年一季度分別錄得8.38%和10.75%的毛利率。
另外,機會寶發現,在智能駕駛控制單元毛利率的下降原因中,不論是所謂的成本結構有待優化還是上游芯片采購價格的上漲,這兩者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縱目科技存在的另一個問題,那就是面對下游客戶時亟待提升的議價能力。
這也體現在了公司的應收賬款上。招股書顯示,截至報告期各期末,縱目科技的應收賬款余額分別為1880.43萬元、6565.74萬元、16302.10萬元和20197.57萬元,占當期營收的比例分別高達37.87%、78.32%、71.67%和56.08%;相應的壞賬準備也分別為96.87萬元、330.42萬元、811.78萬元和1006.56萬元,逐年遞增。
至于周轉率方面,數據顯示,同時段內,公司應收賬款周轉率分別為2.34次/年、2.09次/年、2.10次/年和2.09次/年,整體較為穩定但低于同行業可比公司平均水平。
盈利能力差、應收余額大,再加上缺芯潮下儲備及采購部分高價芯片導致的存貨增加,縱目科技的現金流狀況也難言樂觀。招股書顯示,截至報告期各期末,縱目科技的經營性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1.11億元、-1.98億元、-4.64億元和-1.66億元。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