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22 08:46 | 來源:電鰻財經 | 作者:尹秋彤 | [IPO]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據了解,岷山環能為尋求上市,可謂費盡心機:先是計劃通過借殼重組,泡湯后又轉戰新三板,一年后再度選擇北交所上市。...
《電鰻財經》文/尹秋彤
岷山環能高科股份公司(以下簡稱:岷山環能)于 4 月 22 日在北交所更新上市申請審核動態,該公司已回復第一輪審核問詢函,回復的問題主要有,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股權質押及對外擔保影響,對賭協議情況及對控制權穩定的影響,行業政策影響及發行人市場競爭情況等。
《電鰻財經》經調查研究發現,公司此次IPO招股書存在很多疑點,何氏家族“一股獨大”,上市前突擊斬獲超3000萬元分紅。一邊分紅,一邊募集,這種操作再度引起市場警覺。
“一股獨大”
上市前斬獲超3000萬元分紅
岷山環能從高管到股東遍布著何氏家族成員,是一個妥妥的家族企業。
據招股書,IPO前,何秋安、王愛云夫妻及兒子何占源三人合計控制公司股東大會59.61%表決權,并牢牢控制著公司的管理。其中,何秋安擔任董事長、何占源為副董事長、王愛云則位居辦公室主任一職。除此之外,何秋安還將多位親屬安排于公司任職。何秋安兄弟何福亮、何四軍分別擔任戰略發展部主任、鏟車司機,外甥女陳嫣偉出任總經理一職,陳嫣偉父親陳天保則在公司擔任環保員。
不僅如此,何占源妻子方琦、何秋安姐姐何秀芹、何秋安兄弟的配偶馬冬玲、王愛云兄弟王雙喜、陳嫣偉兄弟陳川等多位何氏家族成員均持有岷山環能股份。除了何氏家族之外,多位高管的親屬也在公司任職。例如:董事何志剛配偶的妹妹任職南廠生產經營副總助理、副總經理孫付有妹夫出任污酸脫硫副主任。
業內人士稱,股權集中、“一股獨大”被視為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結構的絆腳石。特別是在民營企業中,如果公司實際控制人為某一自然人或者家族,公司治理結構弱點將更加突出。如此一來,怎能保護普通投資者利益?會否有利益輸送行為發生?
何氏家族也正是有諸多裙帶關系,讓公司在上市前即便已經業績下滑,但仍擋不住持續分紅的情況。
岷山環能的招股書顯示,其剛剛達到上市標準,不過其近兩年的業績處于下滑的趨勢。2020年-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下稱“報告期”),岷山環能的營收分別為28.86億元、28.14億元、25.99億元及14.3億元;扣非歸母凈利分別為9992.06萬元、6240.91萬元、4613.12萬元及2550.85萬元。其中,2022年的扣非歸母凈利與2020年相比,減少了一半之多。2020-2022年,岷山環能的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也持續下降,分別為30.17%、16.17%、7.82%。
與業績下滑形成鮮明對比的是,2021年、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岷山環能分別進行現金分紅3245.5萬元、1573.98萬元、297.82萬元,兩年半合計分紅5117.3萬元。按何氏家族59.61%的股權估算,何氏家族在短短兩年半將實現3050.42萬元的分紅。
急于上市
業績報表多處出現紕漏
據了解,岷山環能為尋求上市,可謂費盡心機:先是計劃通過借殼重組,泡湯后又轉戰新三板,一年后再度選擇北交所上市。
2020年7月,冀凱股份(002691.SZ)曾發布公告稱,擬籌劃通過資產置換及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的方式購買安陽市岷山有色金屬有限責任公司(岷山環能前身,以下簡稱:岷山有色)100%股權。但當年8月,冀凱股份就叫停了這場交易,其解釋是,“公司在盡職調查過程中了解到的信息使公司對于岷山有色的不確定性和或有風險無法確定并判斷”。
發現了什么“秘密”,讓冀凱股份望而卻步?
冀凱股份在回復深交所關注函時進一步提及,公司在盡職調查過程中了解到,岷山環能部分生產經營性資產涉及的土地、房屋尚未取得權屬證書,同時岷山環能涉及多起訴訟案件。
借殼上市折戟,岷山環能轉頭于2022年登陸了新三板。新三板上市之后,岷山環能披露了2022年年報以及2023年中報,而這兩份財報就出現了紕漏:2022年,公司個別固定資產入賬滯后,涉及應補提2022年度折舊費27.73萬元,其中計入營業成本22.79萬元、計入管理費用4.94萬元,相應調減固定資產賬面價值27.73萬元。在進行了一番調整后,2022年歸母凈利潤下調27.73萬元。實際上,公司2020年度、2021年度、2022年度、2023年1-6月,投資收益無效套期歸類有誤,經核實屬于有效套期。上述各期,非經常性損益項目下的投資收益調整金額分別為25.58萬元、-36.82萬元、-87.06萬元和-8.38萬元。
2023年11月6日,岷山環能踩在遞表北交所的前夕集中披露了上述兩份財報的更正數據。公司解釋稱,是自查發現前期會計處理時存在會計差錯,產生差錯的原因則歸為“財務人員失誤”。
財務報表的“不安分”,讓這次登陸北交所也充滿了不確定性。
回款難又不重研發
公司后期運營或有影響
真正讓岷山環能IPO頗顯被動的是公司的資金鏈面臨危機,此次IPO被質疑是公司將資金壓力風險轉嫁到市場的一種方式。
招股書顯示,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貨幣資金僅有2.23億元。其中,使用受到限制的貨幣資金高達1.31億元。同期,岷山環能的短期借款高達2.65億元,一年內到期的應付票據2.01億元、應付賬款9181.45萬元。也就是說,貨幣資金已經無法覆蓋短期債務。
招股書還顯示,截至2020年12月底,岷山環能一共計提了3573.69萬元壞賬準備。其中,安陽開泰一家就計提了3000.8萬元,計提理由是“收回可能性較小”。尤為注意的是,安陽開泰與岷山環能關系密切,這一3000多萬元的壞賬充滿了懸疑:天眼查顯示,岷山環能核心技術人員何志軍、何秋安兄弟何福亮曾分別持有安陽開泰36%股權。其中,何志軍擔任法人、董事長。2020年,岷山環能向安陽開泰、豐年年、鋅業公司、金德瑞(以下合稱:關聯方)拆出資金高達2.11億元。
據了解,上述超3000萬元的應收賬款,本是安陽開泰與大松科技的糾紛。早在2017年7月,岷山環能通過安陽開泰向大松科技預付鉛精礦采購款3000.80萬元,形成岷山環能對安陽開泰的其他應收款3000.80萬元,安陽開泰對大松科技的應收款3000.80萬元。后來,大松科技未能按期交貨、且公司經營異常,導致這場交易無法完成。此時,岷山環能并未向安陽開泰追回這筆款項,直到2021年6月,安陽開泰將對大松科技3000.8萬元債權轉讓給岷山環能。2021年9月,安陽開泰便已注銷。岷山環能則承擔起了這一切。
作為一家公司,如果不能及時回款,將直接影響到日常運營成本支付、原材料采購、技術研發投入以及償還債務的能力。隨著應收賬款數額的增加,其中潛在的壞賬風險也隨之加大,部分應收賬款可能最終無法收回,形成壞賬損失,進一步壓縮利潤空間。岷山環能正陷入這種資金的惡性循環中。
董事長身纏200余條風險
所轄公司有環保處罰信息
公司實際控制人、董事長何秋安,由于股權高度集中,其周邊風險尤為關注。
據天眼查顯示,何秋安目前有4條任職信息,擔任股東2家,擔任高管1家,且實際控制10家企業。尤為注意的是,其自身風險有12條,周邊風險多達142條,歷史風險1條,預警提醒更也有59條。
自身風險方面,其在岷山環能高科股份公司曾因追償權糾紛而被起訴,在安陽市鑫隆新材料有限公司曾因金融借款合同糾紛而被起訴,在岷山環能高科股份公司曾因企業借貸糾紛而被起訴,在岷山環能高科股份公司曾因法律服務合同糾紛而被起訴,在岷山環能高科股份公司曾因其他案由而被起訴……
周邊風險方面,其曾擔任股東的河南圣達有色金屬股份有限公司有注銷備案信息,擔任法定代表人的岷山環能高科股份公司在其他企業持有的股權被凍結等。
訴訟方面,其曾擔任法定代表人的安陽市鑫隆新材料有限公司曾因金融借款合同糾紛而被起訴,擔任法定代表人的岷山環能高科股份公司曾因民間借貸糾紛而被起訴、曾因金融借款合同糾紛而被起訴、曾因合同糾紛而被起訴、曾因買賣合同糾紛而被起訴、曾因股東損害公司債權人利益責任糾紛而被起訴,曾擔任法定代表人的安陽市鑫隆新材料有限公司曾因股東損害公司債權人利益責任糾紛而被起訴……
另外,在2022年8月、2023年7月,擔任法定代表人的岷山環能高科股份公司有環保處罰信息。
董事長“一股獨大”,不顧業績下滑持續分紅,又身纏近200條風險,如何才能保證中小投資者的利益?《電鰻財經》將持續關注岷山環能IPO進展。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