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23 16:18 | 來源:華夏時報 | 作者:俠名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陷入欠薪風波的北信瑞豐基金,在過去三年“一基未發”,這也導致其管理規模長期在30億元左右徘徊,相較巔峰期縮水超七成。...
近日,一則關于“北信瑞豐基金拖欠員工薪酬”的消息在市場上流傳。
為進一步了解情況,《華夏時報》記者5月22日聯系了北信瑞豐基金,公司回應稱,網上傳言不實,實際情況為公司近期對薪資發放時間進行了調整。當前公司運營一切正常,員工照常上班,無任何延誤或克扣薪酬情況發生。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陷入欠薪風波的北信瑞豐基金,在過去三年“一基未發”,這也導致其管理規模長期在30億元左右徘徊,相較巔峰期縮水超七成。
“拖欠薪酬的傳言不實”
近日,關于“北京一家小型公募基金拖欠薪酬”的消息在社交媒體上廣泛傳播,據爆料人士稱,按照公司慣例,薪酬發放日通常為每月15日,但截至5月21日仍未發放本月工資,已經拖欠了一個星期。
從網上回復消息來看,該基金公司欠薪是因為經營不善,且公司已經連續三年未發年終獎。隨著傳聞發酵,這家位于北京的基金公司被指為北信瑞豐基金。
對此,《華夏時報》記者5月22日聯系到北信瑞豐基金求證,北信瑞豐基金回應稱,所謂“欠薪”為不實信息。實際情況為公司近期對薪資發放時間進行了調整,由原來的上發薪模式轉變為下發薪,完全符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
北信瑞豐基金強調,盡管發放日期有所變動,但所有員工每月薪資均正常、足額發放,無任何延誤或克扣情況發生。
北信瑞豐基金還表示,當前公司運營一切正常,員工照常上班,公司有信心,通過全體員工的共同努力,繼續穩步前行,為投資者創造價值,為員工謀福利,為社會貢獻力量。
此外,針對網絡上未經嚴格核實便發布的信息,北信瑞豐基金透露將采取法律手段,對持續散播不實言論、損害公司名譽的行為進行嚴肅處理,以此捍衛公司的合法權益,同時也為營造健康的輿論環境做出努力。
至于傳言中提到“三年沒發年終獎”的情況,該基金公司并沒有向本報記者做出相關回復。
管理規模縮水超七成
公開資料顯示,北信瑞豐基金成立于2014年3月,是一家“信托系”公募基金,是由北京國際信托有限公司與萊州瑞海投資有限公司共同發起設立的基金管理公司,二者持股比例分別為60%和40%。
Wind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成立近十年的北信瑞豐基金,管理規模僅為29.30億元,在行業內排名靠后;而在2020年一季度末,該基金公司管理規模曾一度超過130億元,但隨后持續下滑,這意味著,四年時間里北信瑞豐基金管理規模縮水超七成。
產品方面,北信瑞豐基金旗下共有15只基金,包括3只股票型基金、7只混合型基金、3只債券型基金以及2只貨幣市場型基金。從規模來看,債券型基金規模為24.04億元,而權益類基金規模占比不足兩成,整體存在“重債券、輕權益”特征。
業績方面較為分化,截至5月21日,北信瑞豐產業升級今年以來累計虧損17.48%,近三年虧損38.88%;北信瑞豐健康生活年內累計虧損20.60%,近三年虧損28.45%;而北信瑞豐研究精選年內累計上漲了18.31%,近三年虧損4.96%,自2017年成立以來則累計上漲了41.49%。
另外,北信瑞豐基金還存在“迷你基”扎堆的情況,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公司旗下有11只規模不足5000萬元的“迷你基”,占比約為七成,其中北信瑞豐鼎利、北信瑞豐豐利、北信瑞豐平安中國的基金規模均不足1000萬元。
連續三年“顆粒無收”
值得一提的是,北信瑞豐基金在過去三年“一基未發”,這也導致其管理規模長期在30億元左右徘徊。
Wind數據顯示,2017年至2021年,北信瑞豐基金分別成立了5只、2只、2只、2只和1只,新發產品規模分別為16.97億元、4.29億元、2.35億元、4.63億元和2.11億元,而自2021年9月成立北信瑞豐優勢行業之后,至今尚未有新產品成立。
事實上,無論是此前的限薪、降薪傳聞,再到如今的欠酬傳聞,背后都反應了公募基金行業的不景氣,中小型基金正面臨嚴峻挑戰。
華南某公募基金人士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近年來,公募行業馬太效應加劇,中小型公募基金競爭激烈,客戶流失、發展空間被擠壓,成了多數中小型基金面臨的問題,未來或將迎來新一輪“洗牌”,加快行業優勝劣汰。
對于公司經營狀況,及未來如何補短板的問題,北信瑞豐基金表示,最近幾年公司在固定收益產品方面取得了不錯的業績。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年底,北信瑞豐最近一年固收類基金整體收益率7.60%,在167家公司中排名第1。長期來看,最近三年和最近七年,北信瑞豐固收類基金整體收益率分別為13.17%和35.47%,排名居前。在此基礎上,公司將繼續鞏固固收優勢,并積極做好權益增厚,同時積極發展公募REITs。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