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07 14:09 | 來源:華夏時報 | 作者:俠名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公開資料顯示,遠望谷是一家以RFID技術為核心的物聯網行業解決方案供應商。公司擁有自主研發的電子標簽、讀寫器、手持設備、芯片、天線、系統集成軟件等全系列RFID核心產品...
2023年,遠望谷(002161.SZ)終于打破5年虧損魔咒,但卻因業績預告披露不準確,6月4日收到深交所下發監管函。
深交所表示,公司《2023年度業績預告》披露的預計凈利潤與《2023年年度報告》披露的經審計凈利潤相比存在差異,公司的上述行為違反了深交所相關規定。
對此,港股100強研究中心專家、中國金融智庫特邀研究員余豐慧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業績預告是投資者了解公司經營狀況的重要途徑之一,有助于投資者做出更準確的投資決策,從而促進市場的公平性和有效性。然而,此次公司業績預告與實際凈利潤的差異表明公司治理和內部控制存在缺陷,深交所對此下發的監管函是對公司違規行為的一種警示,可能會影響公司的聲譽和融資能力。
而在業績方面,《華夏時報》記者發現,公司2023年扭虧背后,投資收益貢獻了1.12億元,占利潤總額比例為395.15%,不具有可持續性。同時,近年來公司期間費用率較高,2021年—2023年分別為60.16%、52.81%及45.26%,導致公司盈利質量不佳。
業績預告不準確是何原因?
1月31日,遠望谷發布業績預告顯示,公司2023年同比扭虧,實現歸母凈利潤為盈利4800萬元—6800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59.85%—326.45%,上年同期為虧損3002.89萬元;實現扣非凈利潤為盈利900萬元—1300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26.67%—138.52%,上年同期為虧損3375.16萬元。
對于同比扭虧的原因,遠望谷表示,首先是公司積極推進主營業務板塊業務發展,全年營業收入同比實現增長,盈利能力得到提升;其次是公司堅持穩健的研發投入,不斷進行技術創新及產品升級,以保障公司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并通過精細化管理,加強成本費用控制,隨著一系列降本增效管理舉措的落地,人員效率得到提升,促進了公司效益增長。
不容忽視的是,公司預計非經常性損益貢獻了公司凈利潤4700萬元。“主要包括參股公司項目退出,以及參股公司股權轉讓投資收益、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等,上年同期非經常性損益為372.87萬元。”遠望谷表示。
同時,遠望谷還指出,公司已就業績預告有關重大事項與年度審計會計師事務所進行了預溝通,公司與會計師事務所在本報告期的業績預告方面不存在重大分歧。
不過,兩個月后,遠望谷便緊急修正了業績預告。其將2023年公司歸母凈利潤從4800萬元—6800萬元修正為盈利2400萬元—3200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79.94%—206.59%。
然而,公司業績修正的原因與預計非經常性損益的變動有關。“公司披露2023年度業績預告時,年度審計工作尚未全面開展,隨著2023年年度報告編制工作的深入以及審計工作的推進,公司通過與年審會計師深入溝通,結合實際情況,遵循謹慎性原則,對期后仲裁事項計提預計負債2856.35萬元。”遠望谷在公告中提到。
而后,公司在4月3日披露的《2023年年度報告》中顯示,公司歸母凈利潤為2811.60萬元,扣非凈利潤為1144.50萬元。
對此,專精特新企業高質量發展促進工程執行主任袁帥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業績預告的不準確性對投資者和市場都可能造成誤導,影響他們的決策。上市公司有責任提供準確的信息,尤其是關于財務狀況的信息。如果預告不準確,不僅會損害公司的信譽,也會損害投資者的利益。
6月4日,深交所對其下發監管函。深交所表示,公司《2023年度業績預告》披露的預計凈利潤與《2023年年度報告》披露的經審計凈利潤相比存在差異,業績預告披露不準確。公司的上述行為違反了深交所《股票上市規則(2023 年8月修訂)》第1.4條、第2.1.1條、第2.1.5條、第5.1.3條的規定。
深交所希望公司及全體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認真吸取教訓,并提醒公司及全體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嚴格遵守《證券法》《公司法》等法律法規,以及本所《股票上市規則》及相關規定,真實、準確、完整、及時、公平地履行信息披露義務,杜絕此類事件發生。
投資收益占利潤總額比例為395.15%
公開資料顯示,遠望谷是一家以RFID技術為核心的物聯網行業解決方案供應商。公司擁有自主研發的電子標簽、讀寫器、手持設備、芯片、天線、系統集成軟件等全系列RFID核心產品達100多種,并開發了諸多行業的RFID技術產品和整體解決方案。
在2023年前,公司歸母凈利潤連續5年虧損,扣非凈利潤連續3年虧損,2023年公司終于實現了扭虧。對此,公司表示,這主要受營業收入同比增長、降本增效及非經常損益增加等因素影響。
總體來看,非經常性損益對公司凈利潤的影響額為1667.10萬元,較上年同期增加1294.23萬元。在非經常損益中,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及非金融企業持有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產生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以及處置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除同公司正常經營業務相關的有效套期保值業務外)產生的損益占比較大。2023年,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為1256.59萬元,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及處置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產生的損益為2980.70萬元。
分季度來看,公司歸母凈利潤在第二季度突然大增,為盈利6429.22萬元,其他季度均為虧損;公司扣非凈利潤在第一季度至第三季度均為虧損,而到了第四季度,突然盈利4219.42萬元。就公司歸母凈利潤為何在第二季度大增,扣非凈利潤為何在第四季度大增,公司并未披露。本報記者致函公司,也未有回應。
不過,就披露數據來看,記者發現,在公司2023年扭虧背后,投資收益貢獻了1.12億元,占利潤總額比例約為395.15%,占歸母凈利潤的比例約為400.00%,主要系權益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和處置股權取得的收益,及收到被投資企業的分紅,不具有可持續性。
同時,記者發現,近年來公司盈利質量不佳。2021年-2023年,公司實現營收分別為4.92億元、4.81億元及6.01億元,而歸母凈利潤僅為-6612.51萬元、-3002.29萬元及2811.60萬元,扣非凈利潤僅為-8182.45萬元、-3375.16萬元及1144.50萬元。
在這其中,2021年-2023年公司綜合毛利率為36.04%、39.40%及41.93%。而期間費用率雖然處于下滑趨勢,但仍然偏高,2021年-2023年,公司期間費用分別為2.96億元、2.54億元及2.72億元,期間費用率分別為60.16%、52.81%及45.26%。
就2023年而言,公司銷售費用及管理費用在期間費用中占比較高,影響公司利潤。公司銷售費用為8875.41萬元,同比增加了10.89%,主要原因系收入規模較上年同期相比擴大,相應的市場開拓費用有所增加所致;管理費用為8840.93萬元,同比增加了6.86%,研發費用為5835.94萬元,同比增加了8.05%,財務費用為3678.96萬元,同比減少了0.63%。
基于此及公司近期被出示監管函,余豐慧表示,投資者應該關注公司治理結構和內部控制,仔細查閱公司財務報表、審計報告和公開信息,在投資上保持警惕。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