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09 23:30 | 來源:覽富財經 | 作者:俠名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7月8日,“家裝第一股”東易日盛發布關于股價異動的公告。公告稱,近期公司經營情況及內外部經營環境未發生重大變化。公司、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不存在應披露而未披露的重...
7月8日,“家裝第一股”東易日盛發布關于股價異動的公告。公告稱,近期公司經營情況及內外部經營環境未發生重大變化。公司、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不存在應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項,也不存在處于籌劃階段的重大事項。
7月2日至5日,連續東易日盛收獲4個10CM漲停。正當股民們討論著下周會不會繼續漲停的時候,周末公司發布的半年度業績預告卻變成一則利空消息,橫空炸向東易日盛的股價。
7月8日,東易日盛不出所料收獲了一個10CM跌停,報2.93元/股,總市值12.29億元。
凈利潤連續兩年虧損,市值蒸發過半
從曾經的“家裝第一股”到如今的“退市風險股”,關店、倒閉、虧損、合同糾紛、貸款逾期、股東被動減持等負面一直糾纏著東易日盛。“鐵定退市”、“凈資產已為負”、“直接悶殺”……股民們針對這波漲跌的討論仿佛已為東易日盛的未來蓋棺定論。
公開資料顯示,總部位于北京的東易日盛是一家集整體家裝設計、工程施工、主材代理、木作產品配套、軟裝設計和精裝后家居產品配套的家居綜合服務企業。同時,還涉足智能家居、物流等多個領域。
對于2014年完成IPO的東易日盛而言,上市前后十年是公司發展較為快速的階段。這一時期,東易日盛憑借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市場口碑,吸引了大量客戶與投資者的關注。公司業務規模不斷擴大,市場份額持續提升。
然而,好光景隨著行業競爭的加劇與上游房地產行業下行而結束,特別是從2021年開始,公司凈利潤出現顯著下滑,并在接下來的幾年中持續虧損。市值也從剛上市時超過34億元,蒸發至目前的12億元。
對比往年財報數據來看,2020年,東易日盛凈利潤1.8億元,實現了同比增長172.34%。來到2021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2.92億元,同比增長24.52%,凈利潤7754.31萬元,同比下降57%;2022年,營業收入25.24億元,同比下降41.18%,凈利潤虧損7.76億元,大幅下滑741.32%;2023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9.34億元,同比增長16.26%,凈利潤虧損2.08億元,雖然同比增長72.00%,但仍處于虧損狀態。
7月6日,東易日盛發布的中期業績預告顯示,公司預計2024年上半年實現凈利潤虧損4.8億元至7.2億元,同比大幅下跌380.66%至220.44%。
花期已過,子公司解散股東減持
面對公司業績斷崖式下滑,叫苦不迭的除了股民,還有東易日盛的股東和員工。
據了解,6月11日,青島東易日盛裝飾突然宣布解散,致使員工被迫離職。包括總經理在內的幾十名員工正在通過聯合仲裁途徑追回被拖欠的薪資。
內部人員稱,公司宣布解散時,明確表示會給出相應的賠償,但事實卻是半個月過去了,離職員工們并未收到半分離職補償金。
幾乎同時,位于北京酒仙橋的東易日盛總部也變得冷清,絲毫沒有6月裝修旺季的熱鬧與喧囂。一位工作人員稱,已經3個月沒拿到工資,社保和公積金也早已斷繳。
諷刺的是,對于上半年的業績虧損,東易日盛解釋稱,主要是由于公司主動關閉部分虧損店面及高成本、低效率的大店,以及因此產生的連鎖反應導致的被動閉店損失和員工離職補償費用增加所致。
按東易日盛回復深交所稱,截至目前不完全統計,因閉店涉及未能按原有流程履約的客戶1792戶,金額約1.63億元;涉及供應商廠家716個,未支付的采購金額約8560萬元。
此外,捶足頓胸,悔之晚矣的還有東易日盛的股東小米科技與中閱資本。
出于對公司前景的看好,以及共同推進家裝供應鏈體系科技、高效、多元化發展,2020年10月,小米科技(武漢)有限公司受讓東易日盛2100萬股權,占其總股本的5.01%,由此成為第三大股東。
據了解,小米購買股權時,東易日盛股價在7塊左右,如今已跌至2塊多,如此看來,小米幾乎錯過了東易日盛所有的“花期”,在其業績跌跌不休的4年中,小米損失了1億元左右。在合作方面,入股之后,小米與東易日盛并未有任何實質性合作。
與小米不同,中閱資本在東易日盛連年虧損的狀態下也仍未能“清醒”,作為投行中的佼佼者,中閱資本試圖用真金白銀向大家證明東易日盛的優秀。
公開資料顯示,去年9月,中閱資本加倉東易日盛,今年以來,仍在持續加倉。據東易日盛公告,截至2月7日,中閱資本通過深交易所系統買入東易日盛股票已達到5%以上。
然而,巴掌來得太響亮,一季度業績疊加各種利空消息,讓中閱資本承認自己看走了眼。5月25日,中閱資本于5月22-23日減持2.3859%股份,交易均價為3.58元/股,而當時的買入交易均價為約5.67元/股,縮水近四成。
數字化效果不理想,變賣資產以自救
股民形容現在的東易日盛像極了一朵開敗的花,馬上就要迎來生命的終結。
東易日盛的資產負債率則牢牢坐實這一說法,截至2024年Q1,東易日盛總資產達27.39億元,總負債達26.61億元,資產負債率高達97.13%。
幾乎與總資產齊平的總負債,甚至大部分房地產公司都望塵莫及。資不抵債的險境緊緊圍繞著東易日盛,破產仿佛就是下一秒的事情。
然而,東易日盛并非沒有嘗試過自救。
近年來,AI助力多個行業崛起,作為家裝數智化行業先行者,東易日盛試圖研發AI科技與家裝的智能整合,推進家裝數字化戰略,以此改變公司凈利潤現狀。
數據顯示,自2014年上市以來,公司在該方向上的累計投入超過12億元,2022年研發人員數量近900人,占比15.49%。旨在提高運營效率、降低成本,并增強用戶體驗的數字化,實際上卻因為房地產市場調整、消費者需求變化、行業競爭加劇等因素收效甚微。
此外,為優化資產結構,提升資產流動性,東易日盛還變賣旗下資產以回籠資金,盤活公司。
6月7日,東易日盛發布公告稱,公司擬以包括但不限于公開掛牌的方式轉讓公司土地、房產等,該等資產賬面原值6.81億元,賬面凈值5.58億元,出售價格將參考專業機構評估價或者市場價,最終以成交價為準。
公告顯示,東易日盛本次擬出售公司及子公司名下位于北京、河北廊坊、西安、青島、南京、成都的土地及房屋等11處資產。
可見,曾經輝煌的“家裝第一股”仍不甘心一步步落敗,但對于這波自救,市場反應并不強烈,負面聲音依舊不斷,疊加半年業績與股票的暴跌,更顯出東易日盛的無助。
有聲音認為,房地產行業的暴雷,下游家居行業成為炮灰,曾經的行業“大哥”尚且如此,未來家居行業可能還會出現更多的“東易日盛”。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