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10 15:33 | 來源:證券時報網 | 作者:俠名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網上消息顯示,北信瑞豐基金相關部門在上周六(7月6日)晚上9點通知考核,要求相關員工在周一(7月8日)提交考核材料,并更改考核流程和標準,考核內容涉及員工提交材料里面的...
欠薪”傳聞剛過去一個多月,北信瑞豐基金又被曝勞資糾紛。
7月9日,網傳北信瑞豐基金變相阻撓已過試用期員工轉正,阻撓方式包括不提供合同,以及更改考核流程和標準,考核員工的錯別字、語法、標點符號等,出錯每一項將會在轉正考核里扣1分。
券商中國記者從消息人士處獨家獲悉,北信瑞豐基金確有其事,涉及投資和銷售等多個崗位員工,其中有員工于今年3月入職,目前已過了三個月試用期。網傳涉及的考核錯別字、語法、標點符號等內容,出自北信瑞豐基金相關部門發送給員工的考核郵件。7月9日券商中國記者向北信瑞豐基金處求證,截至發稿沒有實質性回應。
標點符號出錯要扣分
根據網傳消息,北信瑞豐基金被指涉嫌的勞資糾紛,主要是試用期員工的轉正考核上:一是北信瑞豐基金有員工試用已超過3個月,但該公司不給試用期員工提供勞動合同;二是在考核流程和方式上存在變相阻撓員工轉正傾向。
網上消息顯示,北信瑞豐基金相關部門在上周六(7月6日)晚上9點通知考核,要求相關員工在周一(7月8日)提交考核材料,并更改考核流程和標準,考核內容涉及員工提交材料里面的錯別字、語法、標點符號等,如果出錯每一項將會在轉正考核里扣1分。此外,北信瑞豐基金還被曝給已在公司工作超過一年半的員工發轉正考核通知郵件,涉嫌更改勞動期限。
截圖來源:小紅書
對此,7月9日券商中國記者向北信瑞豐基金處求證。該公司相關人士表示:“北信瑞豐基金對相關員工似乎有試用期考核,但具體流程和要求并不太了解。”除此之外,北信瑞豐基金無其他實質性回應。
券商中國記者從消息人士處獨家獲悉,北信瑞豐基金變相阻撓員工轉正的相關傳聞,確有其事。據該人士透露,北信瑞豐基金此次勞資糾紛,涉及數名試用期員工,有員工已過了三個月試用期,但公司并未如期提供勞動合同。相關員工向人力資源等部門溝通,但相關部門并沒有正面回應,而是通過各種方法推脫。鑒于此,上述員工在公司內部進行溝通,給人力部門、公司高管等發送郵件,進行相關情況闡述。
消息人士提供的信息顯示,這些待轉正員工涉及投資和銷售等多個崗位,其中有員工于今年3月入職,目前已過了三個月試用期。網傳涉及的考核錯別字、語法、標點符號等內容,則出自北信瑞豐基金相關部門發送給員工的考核郵件。“過了試用期不給勞動合同,并在轉正考核里考察錯別字、語法、標點符號等,明顯不合理。如果覺得員工不適合轉正,可以給出正當理由,并通過正當流程進行正常處理。”上述消息人士對券商中國記者稱。
5月剛被曝出欠薪傳聞
北信瑞豐基金成立于2014年3月17日,截至目前注冊資本1.7億元,由北京國際信托有限公司與萊州瑞海投資有限公司共同發起設立,二者持股比例分別為60%和40%。其中,北京國際信托的股東之一是北京市國有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持股比例34.3%。
北信瑞豐雖然是一家國有背景的基金公司,但在過往發展過程中,多次出現由內部員工曝出的負面傳聞事件。
5月21日,網傳北信瑞豐基金拖欠員工薪酬。有員工爆料,根據慣例,該基金公司是5月15日發工資,但截至5月21日仍未收到薪酬,工資已拖欠一個禮拜,管理層也沒有任何說明。北信瑞豐基金隨后做出回應,“欠薪”傳言不實,實際情況為公司近期對薪資發放時間進行了調整,由原來的上發薪模式轉變為下發薪。
2022年3月,曾有北信瑞豐基金市場部的員工發實名內部信求助,稱公司壓榨一線銷售員工、不報銷銷售費用、更改工作地點并逼迫員工離職等。對于部分問題,北信瑞豐基金彼時進行了回應。此外,根據相關報道,由于延遞獎金沒有到位等問題,北信瑞豐基金曾與前員工陷入了勞動合同糾紛。
北方一家公募品牌人士對券商中國記者表示,一家基金公司如果頻繁出現傳言,在某種程度上意味著,該公司的企業文化和內部合規風控流程是存在問題的。這些傳言大部分集中于員工離職、薪酬等利益相關問題上,會極大影響公司的市場形象。
發展停滯不前,高管變更頻繁
從商業管理語境上看,基金公司作為一個法人單位,其所呈現出來的一切經營現象,無論是規模、業績、產品數量,乃至負面輿情事件,從根源上看都是管理層在公司治理和戰略制定上的結果。
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7月9日,北信瑞豐基金管理規模只有29.30億元,在全市場公募機構中排名159位,非貨規模22.27億元,全市場排名152位。從規模和排名來看,該公司處于小微境況,但并非一直如此。北信瑞豐基金管理規模曾在2018年四季度突破百億,并于2020年一季度規模達到近135億元高位,但隨后逐步回落,截至目前已不足30億元。
在規模下滑的這段時間,北信瑞豐基金除了發生上述多起負面傳聞事件外,還伴隨著頻繁的高管層變更。2021年,北信瑞豐基金曾出現過一波離職潮,其中包括副總經理、督察長、總經理等在內的4位高管,還有6位基金經理離職。2023年8月15日,北信瑞豐基金的董事長李永東和總經理趙遠峰同一日離職。
2020年初面對媒體采訪時,李永東曾公開表示,要用3年左右時間爭取非貨幣基金規模達到行業中位水平;用6年左右時間,爭取非貨幣基金規模進入行業前1/3行列。此后,北信瑞豐基金進行了系列改革動作,包括推行事業部制試點、改革激勵約束與選人用人機制、豐富產品線、優化產品結構等。但在李永東任職的近4年內,該公司的管理規模從2019年末的100億元出頭下降至2023年二季度末的30億元左右,下降幅度約為70%。目前,北信瑞豐基金董事長為夏彬,總經理為劉曉玲。
需要指出的是,在2023年8月夏彬接棒李永東出任北信瑞豐基金董事長時,夏彬同時也代任北信瑞豐基金督察長。截至2024年7月9日,這一代任時間已接近一年。而根據《證券公司和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合規管理辦法》規定,基金公司合規負責人不能履行職務或缺位時,應當由證券基金經營機構董事長或經營管理主要負責人代行其職務,并自決定之日起3個工作日內向中國證監會相關派出機構書面報告,代行職務的時間不得超過6個月。
“北信瑞豐基金內部管理混亂,在基金業內已不是新鮮事了。”前述公募品牌人士對券商中國記者表示,北信瑞豐基金成立已有10年,但長期以來由于內部管理混亂、人事內耗嚴重,規模和業績長期發展不起來。“這10年里,基金行業有過很好的發展窗口期,但北信瑞豐基金基本都沒抓住。相反,同期成立的其他基金公司,基本都已有所作為。”
數據顯示,成立于2014年的嘉合基金與圓信永豐基金,截至目前規模分別為418.19億元和359.51億元。同年成立的創金合信基金和中金基金,截至目前規模已跨入千億行列。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