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12 00:00 | 來源:覽富財經 | 作者:俠名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7月11日,光伏設備等板塊大幅反彈。德業股份(605117.SH)漲停,上能電氣(300827.SZ)漲8.99%、華民股份(300345.SZ)漲8.54%。光伏板塊雖大幅反彈,但多家光伏企業的半年...
7月11日,光伏設備等板塊大幅反彈。德業股份(605117.SH)漲停,上能電氣(300827.SZ)漲8.99%、華民股份(300345.SZ)漲8.54%。
光伏板塊雖大幅反彈,但多家光伏企業的半年度業績預告卻堪稱“慘烈”。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20余家光伏企業公布了2024年上半年業績預告,合計虧損或超150億元。
“大幅虧損”已成普遍現象,包括隆基綠能(601012.SH)、通威股份(600438.SH)等龍頭企業在內,上半年預計虧損均超過30億元。
光伏行業竟成為上半年最“受傷”的行業之一,這幅“光”景實屬罕見,引發市場一片唏噓。
光伏企業由盈轉虧,“失血”嚴重
今年以來,光伏市場的供需錯配問題依舊延續,產業鏈各個環節的價格都出現了明顯的下滑現象。再加上國際貿易壁壘等因素的影響,光伏企業上半年的日子都不好過。
近期,光伏企業密集發布了2024年上半年的業績預告。隆基綠能預計上半年虧損范圍在48億元至55億元之間。愛旭股份預計上半年歸母凈虧損14億元至20億元。通威股份預計上半年歸母凈虧損30億元至33億元。TCL中環預計上半年歸母凈虧損29億元至32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這些企業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虧損。
對于虧損原因,多家企業將其歸咎于行業供需失衡。在供遠大于求的情況下,產業鏈各環節的產品價格持續下跌,進而導致盈利能力承壓。
比如隆基綠能就在業績預告中指出,受制于光伏行業整體供需錯配,各個環節主要產品的市場銷售價格大幅下滑的影響,導致公司在上半年增量不增收,短期盈利承壓。
愛旭股份表示,光伏市場競爭激烈,光伏產品價格持續下跌,導致公司的主營業務盈利能力下降,存貨跌價準備大幅增加,對業績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響。
通威股份也是受到產品銷售價格大幅下降的影響,公司上半年光伏業務經營產生虧損,業績表現低迷。
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光伏行業成為上半年最“受傷”的行業之一,也是預告巨額虧損公司數量最多的行業。國信證券在最新發布的研報中指出,從盈利水平看,目前光伏主產業鏈環節已經進入凈虧損甚至跌破現金成本的階段,非理性競爭之下各光伏廠商“失血”嚴重。
行業“寒冬”何時結束?
對于光伏行業的調整何時休,“寒冬”何時過去等話題,光伏從業者都比較關心。在光伏產業主要制造環節盈利能力持續承壓的背景下,預計部分光伏企業在未來一年內仍將面臨較大的生存壓力。
隆基綠能董事長鐘寶申近日表示,2024年是公司非常艱難的一年,也是行業艱難的一年。同時他認為,2025年隆基綠能會先于光伏行業進入復蘇狀態。
隆基綠能在業績預告中指出,雖然短期盈利承壓,但公司持續加大對光伏終端市場的產品及服務投入,實現了組件銷量同比增長。
事實上,不僅是隆基綠能,其他光伏企業的經營也出現了一些好跡象。雖然大家都承受著較大的盈利壓力,但這些企業的出貨量都實現了增長。
愛旭股份表示,2024年上半年,公司的ABC組件銷售量相比去年全年增長200%以上。通威股份也表示,上半年公司光伏業務的主營產品高純晶硅、太陽能組件等產品的銷量均實現同比大幅增長。晶澳科技(002459.SZ)在業績預告中也提到了公司電池組件出貨量同比大幅增長的情況。
業內人士分析稱,整體上看,光伏行業的未來發展仍然具有比較光明的前景,比如從原料生產到最終電站建設,各個環節的調整優化以及技術升級,都在推動整個光伏行業向前向好發展。雖然短期內光伏市場的價格波動和行業競爭可能會影響企業利潤,但從長期來看,市場需求的增長具有確定性,所以整個行業的出貨量在持續增長。
另一個好現象是光伏逆變器企業抗住了這一輪沖擊。今年上半年,德業股份預計實現歸母凈利潤11.83億元至12.83億元,相比上年同期增長-6.39%至1.53%。錦浪科技(300763.SZ)預計實現歸母凈利潤3.25億元至4億元。
這兩家公司將盈利的原因歸結為海外市場。其中,德業股份認為是得益于亞非拉新興市場戶儲需求,產品在歐洲市場的拓展,以及市場份額的提升等。錦浪科技稱公司光伏和儲能逆變器的接單量持續向好,海外出貨占比提升。
“頂層設計”已在路上
供需錯配導致產業鏈競爭加劇,眾多光伏公司的業績出現巨大滑坡。針對目前光伏制造行業的“內卷”現狀,促進行業有序競爭的“頂層設計”已在路上。
7月9日,工信部電子信息司公開征求對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及公告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的意見。
相較于此前的《規范條件》(2021年本),此次發布的2024年本征求意見稿明確提出,要引導光伏企業減少單純擴大產能的光伏制造項目,加強技術創新、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等。此外,將新建和改擴建光伏制造項目的最低資本金比例由20%提升至30%。
分析人士認為,當前在供需形勢嚴峻的情況下,加強供給端的調控是加快推動供需恢復平衡的關鍵舉措,《規范條件》有利于引導光伏企業減少單純擴大產能的光伏制造項目,避免低水平盲目擴張,進一步優化產業發展環境等。未來在“頂層設計”的指引下,光伏行業有望重回健康有序的發展軌道。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