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18 14:47 | 來源:華夏時報 | 作者:俠名 | [資訊]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隨著門店數量日趨飽和,連鎖藥店“規模賦能”的效應正在減弱。從一季度及上半年業績來看,加速擴張門店并未給連鎖藥企帶來業績快速增長,反而是業績承壓。...
今年來,國內連鎖藥店“跑馬圈地”步伐不停。包括已經進入“萬店規模”的老百姓大藥房、益豐大藥房、一心堂、大參林等企業,今年仍計劃擴張數千家新門店。數據顯示,全國藥店數量已從2019年的53萬家增加至2024年的近70萬家。
然而,連鎖藥店加速擴張的背后,藥品零售市場卻遇冷驟降。據醫藥信息平臺米內網統計,今年前5個月,全國實體藥店零售規模(藥品+非藥)達2499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4.1%。
業內人士分析,連鎖藥店樂觀的擴張計劃與驟冷的市場表現形成矛盾,市場恐將難以支撐如此大量的門店,困局何解?
廣州標點醫藥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程謀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連鎖藥店可以通過創新提供高毛利、高價值的服務,也可以通過跨界提供多領域的新型業務模式,還可專注于某一種特定的業態或店型來成為細分領域龍頭等。路徑多樣,企業應跳出同質化內卷,探尋一條適宜自身的道路。”
連鎖化趨勢未了,藥企望逆周期擴張
“我們的藥店開在小鎮上,僅僅這一條街已經開了五六家藥店。今年開始,大家的生意都不好做了。”一位沿海鄉鎮藥店從業者告訴《華夏時報》記者。
事實上,自疫情帶來激增的用藥需求后,國內藥店數量便急劇增加,“藥店一條街”已經是普遍現象。今年5月,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的《藥品監督管理統計年度數據(2023年)》顯示,截至2023年12月底,全國零售連鎖門店38.56萬家,單體藥店28.14萬家。換而言之,截至2023年底,全國藥店數量已經超66萬家。
目前,國內進入“萬店規模”的連鎖藥店有老百姓大藥房、益豐大藥房、一心堂、大參林等企業。盡管上半年醫藥零售市場呈下降趨勢,但這些大型藥企并未停止擴張步伐。
一心堂一季度新開業門店數量為579家,公司日前在回復投資者詢問時表示:“全年擴張計劃不變,堅持核心區域深耕門店高密度布局,重點發展西南、華南地區,同時兼顧華北部分地區的門店發展,持續強化在核心發展區域的競爭能力提升。”
大參林一季度業績報告顯示,期內公司新增門店841家。報告稱,公司將通過持續新開門店、并購和新拓展加盟等方式,繼續下沉已布局區域的二、三級市場,同步開拓重要區域的新市場。
此外,老百姓大藥房表示2024年計劃開店3500家;益豐藥房計劃三年開設3900家門店,且不包含加盟店。
市場規模下降、門店數量日趨飽和的背景下,大型連鎖藥企擴張勢頭不減,原因何在?
程謀表示,這是“連鎖”“零售”兩種業態的本質所決定的。從“連鎖”來看,雖然零售藥店“連鎖向百強集中,百強向頭部集中”的趨勢已經演進了多年,但無論對照成熟市場的競爭結構,還是同商務部規劃目標比較,以及從市場規律來看,這一過程還遠未結束。即使中間有放緩,甚至停頓,但未來還將沿著這一大方向繼續演進,直至相對穩固。而從“零售”來看,其本質是做流量生意。與線上電商不同的是,線下實體藥店服務覆蓋半徑有限,需要更多的門店來實現更大顧客群覆蓋。
與此同時,現階段“規模賦能”依然是連鎖藥店投入產出比最高的業績提升方式。分解連鎖藥店利潤表的各項基礎指標可發現,覆蓋更多流量,能從收入和成本、費用兩端為連鎖藥店提供收益。
“盡管短期在系列因素影響下連鎖藥店面臨一些困境,但從中國的人口結構、國民對健康的關注,以及正在走向深水區的‘處方外流’‘門診統籌’等新醫改動向來看,連鎖藥店未來的行業前景仍然值得期待。當前的跑馬圈地,一方面是當前經營所需,另一方面更多的份額占據也為可期待的未來奠定基礎。”程謀表示,零售企業需要注意的是,逆周期擴張是脫穎而出的好時機,但需要對周期有相對保守的認識,同時保持較長時間現金流良性,必要時多采取輕資產型的“加盟”等方式實現擴張是一個有益選擇。
業績承壓短期仍在,需探索價值和商品重構
隨著門店數量日趨飽和,連鎖藥店“規模賦能”的效應正在減弱。從一季度及上半年業績來看,加速擴張門店并未給連鎖藥企帶來業績快速增長,反而是業績承壓。
一心堂上半年業績預告顯示,公司上半年預計實現歸母凈利潤2.6億—3.4億元,同比下降32.6%—48.0%。一心堂稱,上半年公司大量新開門店導致運營成本費用增加是導致業績下降的原因之一。
大參林一季度營業收入同比上漲13.54%,但凈利潤同比下降13.46%。零售門店營業成本同比增加14.84%。
而從整體市場看,今年前5個月中國實體藥店零售規模(藥品+非藥)達2499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4.1%。與此同時,國內藥店店均服務人數已經下降至2000人左右,許多門店已經低于這一生存的臨界點。
“從今年連鎖藥店上市公司一季報及半年報業績預告來看,連鎖藥店業績承壓是不爭事實。而且近期的比價、線上醫保打通等系列情況也預示這一不樂觀的狀態可能不會短期結束。”程謀稱。
程謀建議,一方面,連鎖藥企應從單純卷價格走向卷價值與卷價格并重。國民對健康的需求是多層次、立體的,連鎖藥店可以通過創新提供高毛利、高價值的服務,也可以通過跨界提供多領域的新型業務模式,還可專注于某一種特定的業態或店型來成為細分領域龍頭等。路徑多樣,企業應跳出同質化內卷,探尋一條適宜自身的道路。
另一方面,連鎖藥企應實現價值重構和商品重構。價值重構方面,除了賣貨,藥店還可以發揮相對于其他健康服務機構的比較優勢,重新思考藥店在國民健康中能發揮的功能價值,例如在健康科普教育、治未病與養生保健康復、慢病管理、常見多發小病的輕問診等多個領域發揮價值。
而在商品重構方面,藥店的商品經歷了從“以產品為中心”到“以服務為中心,產品作為服務的工具與載體”的演變。順應市場環境和顧客需求的變化,藥店需要對商品的構成進行重新梳理,包括向“服務”要增長、向“非藥”要增長、向“年輕客流”要增長等。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