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25 15:30 | 來源:覽富財經 | 作者:俠名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7月25日開盤后,大眾交通(600611.SH)快速拉升,上午10點34分,該股成功封住漲停。7月以來,該股累計上漲超過177%。一時間,大眾交通成為A股市場的“大眾情人”。作為無人...
7月25日開盤后,大眾交通(600611.SH)快速拉升,上午10點34分,該股成功封住漲停。7月以來,該股累計上漲超過177%。一時間,大眾交通成為A股市場的“大眾情人”。
作為無人駕駛和網約車的龍頭,大眾交通被市場資金爭相追逐。同時,由于近期市場增量資金不足,資金只能聚焦一到兩個方向,無人駕駛的龍頭便成為唯一選擇。近日的龍虎榜數據顯示,包括小鱷魚、寧波桑田路、方新俠等多位知名游資接連買入該股,助推其股價“一飛沖天”。
不過股價的連番上漲,令大眾交通也有點“心虛”,該公司連忙澄清,“公司智能網聯汽車模式目前尚處于實驗階段,對公司基本不產生收入”。此外,財富財經網注意到,大眾交通近年來業績表現極不穩定,業務運營過程中還存在諸多亂象,需要投資者提高警惕。
暫無相關業務收入!游資大佬被潑冷水
公開資料顯示,大眾交通的前身是上海市大眾出租汽車公司,公司以銳意進取、服務至上為理念,為中國出租汽車行業樹立了標桿。
該公司于1992年在上海交易所上市,成為新中國證券市場第一批上市公司,也是全國出租汽車行業第一家上市公司。經過整合,公司于1993年8月正式更名為大眾交通(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30余年來,大眾交通堅持“兩翼四柱”戰略,以交通運輸為核心,構建起交通汽服、金融投資、房產酒店、大數據等四大產業板塊。其中,尤以交通汽服業務為人所熟知。
近段時間以來,多地相繼出臺政策支持無人駕駛應用試點。今年6月,工信部等四部門宣布有序開展智能網聯汽車準入和上路通行試點;7月,五部門確定了20個城市(聯合體)為智能網聯汽車“車路云一體化”應用試點城市;在2024年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上海發放了首批完全無人駕駛智能網聯汽車示范應用許可,即“完全無人載人車牌照”,一批無人駕駛出租車正式上路。
業內人士表示,無人駕駛將會陸續更多城市的客運、網約車、清掃車、物流運輸等場景落地應用,滲透率將進一步提升,自動駕駛產業鏈有望受益。國信證券預計,到2025年國內自動駕駛有望超過500億,遠期將達到3000億的市場空間。
基于對無人駕駛未來發展前景的看好,市場資金開始挖掘潛力個股。因在交通運輸行業深耕多年,且股價長期處于底部盤整狀態,大眾交通被市場資金瘋狂追逐,小鱷魚、寧波桑田路、方新俠等知名游資接力買入該股,推動其股價不斷上漲,大眾交通一時間竟成為A股市場的“大眾情人”。7月以來,大眾交通漲超177%。
不過股價的連番上漲,也令大眾交通“心發慌”。該公司連續多日發布股票交易風險提示公告,并聲稱公司的智能網聯汽車模式目前尚處于實驗階段,對公司基本不產生收入,未來業務發展趨勢尚存在不確定性,短期內對公司的經營活動不會產生重大影響。
大眾交通的此番表態,無疑給瘋狂追逐的游資們澆了一盆冷水。
盈利能力下滑,業績表現極不穩定
據介紹,大眾交通以綜合交通運輸業為核心業務,主要圍繞出租汽車運營、汽車租賃等細分市場發展。該公司是上海和長三角區域重要的綜合交通服務供應商,擁有出租車、租賃車、旅游車等各類車輛15115輛,其中出租車數量占上海市出租車總量的20%左右。
雖然在交通運輸業擁有較強的競爭力,但該業務卻不是大眾交通的第一大收入來源。根據披露,2023年公司在交通運輸業實現營收13.39億元,營收占比為30.91%,不過這項業務的營業收入僅能排在所有業務的第二位。大眾交通更為倚仗的是房地產業務,去年實現20.11億元的收入,營收占比達到46.44%,已接近營業收入總額的一半。科技含量更高的信息技術服務業營收為6.16億元,占比僅為14.22%。
除此以外,大眾交通近年來的業績表現極不穩定,并且總體呈現明顯的下滑趨勢。2019年,該公司的利潤水平達到近些年的峰值,實現歸母凈利潤9.81億元,不過隨后幾年都持續回落。2020年至2022年,大眾交通實現歸母凈利潤分別為5.35億元、3.28億元、-2.73億元,不僅是逐年下滑,2022年還出現了虧損的情況。
2023年,公司的盈利能力稍有回升,實現了3.24億元的凈利潤,但今年卻沒能延續良好狀態。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實現歸母凈利潤1834.26萬元,同比大幅下降81.50%。整體來看,大眾交通的盈利能力起伏不定,業績表現極不穩定。
經營過程中存在諸多亂象
除業績下滑以外,大眾交通在經營過程中還存在運營不正規等現象。
覽富財經網發現,大眾交通近幾年經常因各種各樣的問題而被交通部門罰款。2023年10月,大眾交通因未按照規定安裝、聯網和使用GPS等車載定位智能系統,被上海市交通委員會執法總隊罰款1000元。
2023年11月和2024年5月,大眾交通先后因客運服務車輛交于無準營證的人員(包括駕駛員被處暫停營業期間)駕駛,未造成后果的且未達到其車輛總數的20%的行為,被上海市嘉定區交通委員會執法大隊和上海市交通委員會執法總隊分別罰款5000元。
2024年2月,大眾交通因未按照規定設置廣告,被上海市交通委員會執法總隊罰款2000元。
事實上,上述事項看似非常普通但卻都很緊要。作為一家上市多年,市值接近200億元的上市公司來說,大眾交通竟然犯下如此低級的錯誤,還是比較令人費解,也足夠值得公司深刻反思。
眾所周知,近期被熱炒的大眾交通,正是因無人駕駛等概念而被市場追捧,但是其運營過程中竟然未按照規定安裝、聯網和使用GPS等智能系統,這豈不是砸了自己的“智能網聯汽車”招牌?而把客運服務車輛交于無準營證人員的行為,則更顯業余,且是對廣大乘客人身安全的忽視,行業龍頭豈能如此?
總的來說,大眾交通因無人駕駛等概念被游資瘋狂追逐,但公司的智能網聯汽車模式暫無相關收入,其股價存在概念炒作之嫌。公司的業績急需提升,且經營過程中存在的諸多問題也需要公司及時改正并加以重視,惟其如此方能得到更多投資者的認可。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