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01 18:00 | 來源:覽富財經 | 作者:俠名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自動駕駛再傳利好!近日,廣州市人大官網發布《廣州市智能網聯汽車創新發展條例(草案修改稿·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其中提出,擬支持智能網聯汽車在...
自動駕駛再傳利好!
近日,廣州市人大官網發布《廣州市智能網聯汽車創新發展條例(草案修改稿·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其中提出,擬支持智能網聯汽車在高速公路、機場、港口等交通樞紐以及城市公交、出租車等出行服務場景的應用。
繼上海、北京等地后,廣州也在積極推進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加快無人駕駛技術的落地應用。在利好政策的持續釋放下,自動駕駛產業的發展正駛入“快車道”。
廣州加速推進自動駕駛發展
《征求意見稿》提出,支持智能網聯汽車在高速公路、機場、港口、車站等干線和交通樞紐開展創新應用,并支持用于城市公交、出租車等出行服務場景。
《征求意見稿》中提及的智能網聯汽車,是指搭載車載傳感器、控制器、執行器等裝置,融合通信與網絡技術,可以與外界實現智能信息互換,具備復雜環境感知、智能決策等功能的汽車,包括有條件自動駕駛、高度自動駕駛和完全自動駕駛三種類型。
《征求意見稿》同時規定,市政府應當按照線路連通、成片連片、區域互聯的目標,有序推進全市人類駕駛和自動駕駛混合運行試點區建設;應在本市全域開放智能網聯汽車運營道路,推動與周邊城市已開放道路互聯互通。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廣州已經開通了多條自動駕駛便民巴士線路,并引入了“蘿卜快跑”無人駕駛網約車。此次廣州針對智能網聯汽車的創新發展向外界征求意見,將加速推動當地自動駕駛的落地,并進一步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促進行業健康持續發展。
在此之前,包括北京、上海、深圳、武漢等多地都在積極開展無駕駛人車輛的公開道路試點。工信部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已打造17個國家級智能網聯汽車測試區,開放測試道路3.2萬多公里,發放測試牌照超7700張,測試里程超1.2億公里,多地開展了云控基礎平臺建設。
尋找自動駕駛技術演進的關鍵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等機構聯合發布的《車路云一體化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產值增量預測》報告顯示,在中性預期下,2025年、2030年“車路云一體化”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產值增量預計為7295億元、25825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將達到28.8%,產業發展將積極推動我國經濟增長。
有觀點認為,我國現已進入到自動駕駛產業的加速發展期。不過也有分析人士指出,我國的自動駕駛仍處于測試示范、訓練大模型、推動技術成熟的階段,大規模商業化落地尚需時日。
從技術層面看,我國在智能傳感器等方面已經實現了快速發展,比如激光雷達等關鍵傳感器已實現國產替代,國內現有產品可以支撐產業化和規模化的應用。
A股上市公司路暢科技(002813.SZ)就在激光雷達方面有深入的研究和應用,該公司已與一些國內汽車廠商和國外企業在專用導航產品上提供專用車型的定制化服務。位于北京的萬集科技(300552.SZ)提供的激光雷達產品已覆蓋交通用激光雷達、智能裝備用激光雷達和面向精準感知多線激光雷達等產品。
業內人士表示,自動駕駛的研發,已經形成了以“數據+算法+算力”為核心的開發模式。接下來,自動駕駛仍然需要足夠的數據積累和算法訓練。上述人士建議,應盡快統籌布局和規劃自動駕駛開發所需的高質量汽車駕駛數據采集、存儲和計算的大平臺,共同打造“數據+算力”整合的研發資源協同發展優勢。
企業和科研機構要加強溝通和協作,并形成合力,持續加強高性能芯片和自主可控的智能車載系統的研發,解決算力芯片問題將是推動自動駕駛技術演進的關鍵。
立法工作刻不容緩
需要關注的是,目前我國還沒有針對自動駕駛進行立法,相關立法工作刻不容緩。在這方面,廣州已經走在了行業前列,未來有望在立法工作中提供寶貴的經驗。
我國現在更側重于實施地方“先行先試”的策略,探索自動駕駛的商用政策、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的建設。各地為滿足無人駕駛汽車示范運營相關需求,會出臺一些地方規范,比如遵守交通法規、購買保險等,這些都是很好的立法嘗試。
業內人士指出,在接下來的立法工作中,要進一步明確自動駕駛汽車產品的準入標準、車輛的管理使用規則、事故責任承擔規則等。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