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05 18:00 | 來源:覽富財經 | 作者:俠名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從打工人到合伙人”,今年以來的上市公司股權激勵顯著擴容。作為一種市場化的中長期激勵方式,股權激勵有利于充分調動核心骨干人才的積極性,提升企業活力和競爭力。因此...
“從打工人到合伙人”,今年以來的上市公司股權激勵顯著擴容。
作為一種市場化的中長期激勵方式,股權激勵有利于充分調動核心骨干人才的積極性,提升企業活力和競爭力。因此,越來越多的公司選擇將更多的員工納入股權激勵計劃之中,以更好地實現全員激勵和長期激勵的目標。
“十四五”規劃綱要也提出,要完善市場化薪酬分配機制,靈活開展多種形式的中長期激勵。根據同花順數據顯示,截至今年7月底,A股共有465家上市公司披露了股權激勵計劃,比去年同期的433家,多32家,屬于小幅度升溫。
從活躍度上來看,由于創業板和科創板多為科技創新型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和依賴度較高,因此在股權激勵實踐方面表現更為積極,主板上市公司則略微遜色。
國有企業數量同比減少25%
近年來,國資委負責人多次強調,進一步完善市場化經營機制,支持更多國有企業運用國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權激勵、國有科技型企業股權和分紅激勵等中長期激勵政策,不斷釋放發展活力。
根據同花順數據顯示,2024年1-7月,上市地方國有企業與中央企業共有36家公司披露股權激勵計劃,較去年同期減少25%。其中,廣東省9家、江蘇省5家、上海市4家,三省市數量最多共計18家,占比50%。
數據來源:同花順iFinD,截至7月31日
按照激勵計劃實施進度來看,已落地實施計劃的公司為24家,通過董事會預案公司為9家,股東大會審議通過公司為2家,激勵計劃停止實施公司僅為麥迪科技一家。
麥迪科技解釋稱,該激勵計劃通過董事會審議迄今時間較久,國內外市場環境發生較大變化,原有考核目標已失去時效性,若繼續實施相關激勵計劃將難以達到原計劃預期的激勵目的和效果。因此,決定終止該股權激勵計劃,同時一并終止相關考核管理辦法。
值得關注的是,36家已披露股權激勵計劃國有企業當中,激勵對象人數最多的前三名分別為中微公司、安琪酵母和生益科技,對象人數分別為1798人、1006人和733人。
從授予股票數額角度來看,向激勵對象授予股票數額最多的前三名分別為華鐵應急、奧特佳和生益科技,股票數額為9890萬股、9729萬股和5893.89萬股,分別占公司股本總額的5.04%、3.00%和2.50%;向激勵對象授予股票數額最少的前三名分別為東阿阿膠、地鐵設計和國科軍工,股票數額為151.23萬股、359.22萬股和360萬股,分別占公司股本總額的0.23%、0.89%和2.05%。
股權激勵中的首次授予數量一定程度上決定著激勵對象所獲得的經濟利益和未來增值潛力,因此在36個國有企業當中,首次授予股權數量超過1000萬股的有20家,其中數量最高的為華鐵應急,數額為9890萬股,其次為奧特佳,數額為9141萬股。
360家公司已落實激勵計劃
根據同花順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性質為私營、合資、集體等披露股權激勵計劃的公司共有429家。
從行業角度來看,披露股權激勵計劃公司占比最多的行業前三名為電子、計算機和醫藥生物,分別為88家、45家和38家,分別占比21%、10.4%和8.9%。分析來看,該行業數據符合股權激勵基礎邏輯,越是科創型公司,越需要核心技術與核心人才,對人才的依賴程度導致其更愿意通過股權激勵來留住和吸引人才。
按照激勵計劃實施進度來看,已落地實施計劃的公司為360家,通過董事會預案公司為23家,股東大會審議通過公司為10家,激勵計劃審核未通過為4家,激勵計劃停止實施公司為32家。
同樣從激勵對象人數來看,429家公司當中,激勵對象人數最多的前三名分別為深信服、海大集團和華天科技,對象人數分別為4357人、3655人和2728人,相較于國有企業,該數據明顯大幅增加。
從授予股票數額角度來看,向激勵對象授予股票數額最多的前三名分別為華天科技、領益智造和*ST京藍,股票數額為24610萬股、23800萬股和21995萬股,分別占公司股本總額的7.68%、3.40%和7.70%;向激勵對象授予股票數額最少的前三名分別為石頭科技、康弘藥業和瑞芯微,股票數額為5.4萬股、10萬股和15萬股,分別占公司股本總額的0.04%、0.01和0.04%。
此外,在429家公司當中,首次授予股權數量超過10000萬股的有4家,分別為華天科技、*ST京藍、領益智造、珠海中富,數額分別為23138萬股、21995萬股、19040萬股、11141萬股。
值得注意的是,429家已披露股權激勵計劃公司中,有5家ST類公司,分別為ST天龍、ST聆達、*ST京藍、ST浩源、*ST導航。
數據來源:同花順iFinD,截至7月31日
其中,激勵計劃順利實施的公司為*ST京藍、*ST導航;ST天龍激勵計劃通過董事會預案;ST聆達、ST浩源已停止實施激勵計劃。激勵對象均不超過100人。
對此,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即使公司面臨ST狀態,其內部治理和激勵機制的完善仍然是必要的。股權激勵計劃作為一種長期激勵機制,有助于將股東利益、公司利益和激勵對象個人利益結合在一起,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機制,從而推動公司走出困境。對于公司改善經營狀況、實現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浙江64家公司披露激勵計劃
聚焦到地方來看,今年前7個月,浙江省共有64家上市公司披露股權激勵計劃,占總數的13.76%。
其中,已落地實施計劃的公司為52家,通過董事會預案公司為4家,股東大會審議通過公司為3家,激勵計劃審核未通過為奧泰生物一家,激勵計劃停止實施公司為4家。
對于計劃終止原因,濟民醫療與杭州高新分別表示,由于宏觀經濟、資本市場環境和行業經營環境發生了變化,公司股票價格發生了較大波動,若繼續實施本次激勵計劃,則難以達到預期的激勵目的和效果。因此,公司終止該激勵計劃,同時一并終止相關考核管理辦法。
泰格醫藥與新亞制程則表示,由于公司經營情況與制定本激勵計劃時相比發生了較大變化,導致公司預期經營情況與激勵方案考核指標的設定存在偏差,因此決定終止計劃。
浙江64家上市公司中,激勵人數最多的是三花智控,人數為1953人,授予股票數額為2509.5萬股;激勵人數最少的為華洋賽車,人數為3人,授予股票數額為12.16萬股。
此外,首次授予股權數量超過1000萬股的有12家,分別為王力安防、永太科技、天鐵股份、雙林股份、太平鳥、芯聯集成、華策影視、三花智控、長川科技、萬向錢潮、華鐵應急、慧博云通。其中,數額最高的為華鐵應急的9890萬股。
可以看出,無論是整個A股市場,還是浙江上市公司,在首次授予股權數量方面,華鐵應急均為第一。
數據來源:同花順iFinD,截至7月31日
值得一提的是,天鐵股份于3月27日與7月1日,分兩次實施了激勵計劃,人數與首次授予股權數量分別為68人、7932.04萬股與70人、5154.7萬股,均已落實。
總的而言,浙江上市公司在股權激勵方面表現出較高的活躍度和規范性。通過向特定員工群體授予限制性股票等激勵措施,激發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力,推動公司業績的持續增長。同時,公司也注重將股權激勵與公司經營緊密掛鉤,以確保激勵效果。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