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06 17:30 | 來源:覽富財經 | 作者:俠名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近兩年來,海康威視(002415.SZ)分拆上市的動作不斷。2022年12月,海康威視旗下聚焦智能家居服務業務的螢石網絡(688475.SH)率先登陸科創板,如果海康機器人順利上市,海...
近兩年來,海康威視(002415.SZ)分拆上市的動作不斷。2022年12月,海康威視旗下聚焦智能家居服務業務的螢石網絡(688475.SH)率先登陸科創板,如果海康機器人順利上市,海康威視將再收獲一個IPO,“海康系”上市公司也將增至3家。
根據最新披露,今年3月31日,海康機器人IPO申請文件中記錄的財務資料已過有效期,海康機器人于6月29日更新提交了相關財務資料。
事實上,通過分拆上市的公司獨立性、與母公司之間的關聯性等,都是監管和投資者重點關注的問題。2020年至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海康機器人的業績表現雖較為亮眼,但仔細觀察后發現其另有隱憂。在嚴監管的背景下,海康威視再推子公司IPO能否成行?
亮眼業績背后隱憂浮現
據了解,螢石網絡和海康機器人都是海康威視內部孵化的創新業務之一。其中,海康機器人是公司頗為看重的業務之一。公開資料顯示,海康威視于2014年成立機器視覺業務中心,主要進行機器視覺和移動機器人軟硬件的自主研發;2016年,該業務獨立為海康機器人公司。
據介紹,海康機器人以視覺感知、AI和導航控制等技術為核心,聚焦于工業物聯網、智慧物流和智能制造等領域。近年來,海康機器人的收入情況保持良好。根據招股書,2020年至2022年,該公司實現營收分別為15.25億元、27.68億元、39.42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6509.64萬元、4.82億元、6.41億元。2023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收22.78億元,歸母凈利潤為4.12億元。
雖然海康機器人的業績表現亮眼,但其背后亦有隱憂。
首先,海康機器人的利潤中有很大一部分都來自政府補助及稅收優惠政策。2020年至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海康機器人的補貼收入占利潤總額的比例分別為22.84%、19.06%、8.61%和12.63%。同期,該公司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增值稅即征即退、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優惠等稅收優惠政策金額占利潤總額的比例分別為112.51%、24.74%28.43%和28.15%。
其次,海康機器人的經營凈現金流持續為負。2020年至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海康機器人的經營凈現金流分別為-1.03億元、-3.25億元、-3971.8萬元、-2.94億元。對此,海康機器人表示,隨著公司生產經營規模的擴大,原材料采購和產品備貨相應增加,應收賬款有所增加,上下游的付款及收款結算存在一定的時間差。
同期,海康機器人的應收賬款賬面余額分別為4.46億元、6.81億元、12.02億元及16.44億元。該公司表示,公司的銷售規模不斷擴大,導致應收賬款有所增長。同時,公司部分客戶內部付款審批流程比較嚴格,造成應收賬款出現逾期。
除此以外,海康機器人的資產負債率也一直處于較高水平。報告期內,海康機器人資產負債率分別為86.84%、69.46%、70.49%及66.23%,明顯高于同行業可比公司。
緣何接連推動子公司上市?
據了解,海康機器人IPO的啟動時間為2021年12月,當時海康威視在公告中表示,將拆分子公司海康機器人在境內上市。
覽富財經網發現,自2023年3月7日海康機器人IPO申請獲得受理后,到2024年1月15日深交所出具《關于杭州海康機器人股份有限公司申請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創業板上市的審核中心意見落實函》,海康機器人的上市流程就再沒有披露最新進展。
只是在2024年3月31日,海康機器人的IPO申請文件中財務資料過期后,海康機器人于6月29日更新提交了相關財務資料。
除了海康機器人以外,海康威視通過海康微影、海康汽車電子、海康存儲、海康消防、螢石網絡等多家子公司構建了一個龐大的創新業務陣營。這部分業務在2023年為海康威視貢獻了超185億元的收入,占公司總收入的比例達到20.77%。
近年來,海康威視頻繁通過分拆子公司來實現上市。2022年12月,螢石網絡成功登陸科創板。但在上市首日,螢石網絡就跌破了發行價,報收25.25元/股,下跌12.23%。并且螢石網絡當年還出現了增收不增利的情況,2022年公司實現營收43.06億元,同比小幅增長1.61%;凈利潤為3.33億元,同比下降26.10%。
需要說明的是,海康威視先后推動子公司IPO上市,或是希望尋求新的增長動力,以突破目前所遇到的發展瓶頸。從2017年開始,海康威視的營收和凈利潤不斷收窄,營收增速分別為31%、19%、16%、10%;凈利潤增速分別為27%、21%、9%、8%。
雖然在2021年恢復了同比增長的狀態,但是海康威視卻在2022年迎來了上市后首次凈利潤下滑,凈利潤為128.38億元,同比下降23.65%;營收為831.66億元,同比增長2.14%,增幅創下歷史新低。
海康威視猶如一輛正在行駛的大貨車,在異常崎嶇的道路上負重前行。在這樣的背景下,海康威視推動子公司獨立上市,以支撐其業務持續增長。
嚴監管下,分拆上市熱情退卻
自從2019年底分拆上市新規出臺后,A股市場就掀起了分拆上市的熱潮。但隨著市場環境的不斷變化,分拆上市的熱度持續下降。近期,海信視像、晶盛機電、寶鋼股份、華海藥業等公司均發布公告表示,終止子公司分拆上市的計劃。
其中,晶盛機電(300316.SZ)原計劃分拆子公司美晶新材至深交所創業板上市;海信視像(600060.SH)原計劃分拆子公司信芯微到上交所科創板上市;寶鋼股份(600019.SH)原本計劃分拆子公司寶武碳業至創業板上市,寶武碳業主要從事焦油精制產品、苯類精制產品與碳基新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等業務。
遺憾的是,上述公司最終都終止了分拆上市的計劃。多家上市公司均表示,基于目前市場環境及子公司自身發展規劃等因素綜合考慮,并經過與相關各方充分溝通和審慎論證后,公司終止了分拆上市事宜。
分析人士表示,目前分拆上市的熱度驟降,有些公司或是基于市場環境變化、自身經營戰略考慮,主動放棄了IPO,但也有部分公司可能在當前嚴監管的背景下,被動放棄了IPO。
今年4月,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強監管防范風險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其中“進一步完善發行上市制度”一項,明確提出“從嚴監管分拆上市”等要求。從嚴監管下,上市公司分拆上市的熱情更趨于理性。
這與海康威視形成了鮮明對比,其余大部分公司都在嚴監管下有所退縮,而海康威視卻多次分拆子公司IPO,可見其對“分拆上市”的渴望。海康威視的分拆上市計劃最終能否成行,覽富財經網將保持跟蹤報道。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