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夏貝爾無視凈利下滑瘋狂開店 股價破發被指"回A割韭菜"
回歸A股近17個月的拉夏貝爾,并未締造出想象中的暴富神話。
科創板要來了新三板何去何從? 或倒逼改革步伐加快
科創板要來了門檻、流動性較新三板更具吸引力
多因素加大不良貸款壓力 商業銀行關注資產質量問題
近年來,商業銀行資產質量壓力不斷增大。如何增強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能力、加大對不良資產的處置力度,是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所要思考的關鍵問題。
開年已有杉德支付等14家支付機構收罰單 罰金近700萬
2019年1月份,已有14家支付機構收到罰單,累計罰沒金額已達68514萬元。
保險業過半罰單劍指中介 虛列費用仍是違規重災區
在“保險姓保”、監管從嚴背景下,持續整治并預防中介市場亂象成為保險業2019開年監管重點。
信威集團復牌一拖再拖:連虧兩年臨退市 公募下調估值
A股“釘子戶”信威集團(14590,000,000%)又被公募基金下調估值了。
三年收購狂奔:泰禾南京陷38億土地訴訟
泰禾目前在南京所持項目均為收并購方式獲取。
龐大救命稻草在哪:激進擴張后遺癥 預虧60億
自救努力未見成效,龐大集團(1270,003,242%)正陷入業績危局。
56家公司2018年業績大“變臉”
數據顯示,截至2月11日,522家A股公司更新了2018年度業績預告。其中,56家公司由預喜變為巨虧。
不良口徑調整 銀行撥備暗儲“余糧”
一邊是不良貸款認定口徑趨嚴,一邊是新會計準則下撥備計提力度加大,銀行或面臨“增收不增利”的業績考驗。
16家整車企業僅4家凈利預增 預虧車企平均降幅高達76%
2018年,我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7809萬輛和28081萬輛,產銷量比上年同期分別下降42%和28%,為1990年來首次年度下降。
捷豹路虎在華銷量下滑巨虧40億美元 塔塔交出最差季報
曾經的利潤奶牛,一下子變成了“拖累”。
新三板企業升級路徑多 市場期待推出精選層
近期,新三板掛牌企業排隊IPO的數量有所下滑,據安信證券統計,目前新三板企業IPO排隊企業降至69家。
個別險企違規銷售抬頭 業內呼吁實行營銷員行業禁入
監管警報再度拉響
險企首月被罰超1800萬元 14家財險公司罰金占四成
春節剛過,保險行業今年1月份開門紅期間的處罰情況也隨之出爐。據《證券日報》記者統計顯示,1月份保險機構(保險公司+保險中介)合計被罰1852萬元。
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