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圖謀繞過“紅線” 創業板“類借殼”魅影重重】今年以來,在A股上市公司“控制權轉讓+資產重組”案例中,不乏創業板公司的身影。雖然創業板不允許借殼上市,但仍有機構通過設計方案,試圖繞過借殼“紅線”完成“類借殼”。今年9月修訂的《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進一步嚴格了對借殼的認定,“類借殼”的操作難度大大增加,但近期仍有創業板公司資產重組案例存在“類借殼”之嫌。
今年以來,在A股上市公司“控制權轉讓+資產重組”案例中,不乏創業板公司的身影。雖然創業板不允許借殼上市,但仍有機構通過設計方案,試圖繞過借殼“紅線”完成“類借殼”。今年9月修訂的《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進一步嚴格了對借殼的認定,“類借殼”的操作難度大大增加,但近期仍有創業板公司資產重組案例存在“類借殼”之嫌。
“類借殼”難度大
近日,萬福生科控股股東桃源湘暉將其持有的萬福生科26.57%股份的表決權授予佳沃集團,后者由此取得萬福生科的控制權,聯想控股成為萬福生科的實際控制人。佳沃集團表示,從增強上市公司的持續發展能力和盈利能力以及改善上市公司資產質量的角度出發,未來12個月內不排除向無關聯第三方購買資產注入萬福生科。
從借殼的認定標準來看,佳沃集團取得萬福生科的控制權不構成借殼,但是,在部分市場人士看來,“不排除向無關聯第三方購買資產注入萬福生科”的說法可以理解為“類借殼”。
根據今年9月修訂前的《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構成借殼上市需滿足兩個條件:一是上市公司實際控制權發生變更;二是上市公司向收購人及其關聯人購買的資產總額,占上市公司控制權發生變更的前一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的合并財務會計報告期末資產總額的比例達到100%以上。在上述規定下,“類借殼”操作一般通過先實現控制權變更,再圍繞資產總額比例做文章。
今年9月修訂的《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進一步嚴格了借殼標準的認定,除資產總額指標外,營業收入、凈利潤、資產凈額、發行股份數量四個指標超過100%也被認定為借殼。即使不滿足這五個標準,但可能導致上市公司主營業務發生根本變化或中國證監會認定的可能導致上市公司發生根本變化的其他情形,也被視為借殼。
在此背景下,繞過借殼“紅線”實施“類借殼”的難度大大增加。以南通鍛壓為例,公司計劃通過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先行變更,而后向新實際控制人以外的第三方收購資產的方式實現“類借殼”的操作。不過,今年10月,南通鍛壓這一“類借殼”方案被證監會否決。
欲規避監管
證監會官方微博此前表示,不允許創業板上市公司借殼上市的規定是經過綜合考量以后做出的。創業板定位于促進自主創新企業和其他成長型企業的創新發展,上市門檻相對較低,同時面臨創業失敗風險,投資者應當充分了解并承擔投資風險。為了有效發揮優勝劣汰的市場機制,避免創業板上市公司成為炒作對象,不允許創業板上市公司借殼上市。
北京某大型律所證券行業律師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涵蓋了絕大多數的借殼形式,但在操作中,存在先注入資產、其后通過其他手段取得上市公司控制權的可能。在重組過程中,通過方案設計,保證標的公司股東在取得上市公司股權的同時,其地位較上市公司控股股東有一定距離,同時附帶與參與重組的其他主體沒有一致行動關系、不謀求上市公司控制權等承諾,從而在形式上滿足證監會的審核要求。待重組實施完畢后,標的公司股東再通過各種手段取得上市公司控制權,從而達到借殼的效果。
以近期陷入“宮斗”的三維絲為例。今年3月,三維絲完成了對廈門坤拿和廈門上越持有的廈門珀挺80%股權的收購。為規避創業板不允許借殼的監管要求,廈門坤拿及其實控人廖政宗分別做出了不謀求上市公司實際控制權和實際控制人地位的公開承諾。然而,近期,三維絲原董事長羅祥波和實控人羅紅花被逐出董事會和管理層,廖政宗成為董事長。
羅紅花認為,廈門坤拿和廈門上越在重組過程中隱瞞了一致行動關系,違反了其所作出的與該次重大資產重組其他相關方不存在一致行動的承諾。同時,在三維絲重大資產重組完成后半年時間內,廖政宗通過其控制的廈門坤拿、廈門上越并聯合三維絲部分股東實現了對三維絲2016年第二次臨時股東大會相對多數表決票的控制,涉嫌違反創業板不允許借殼的規定。
推進創業板改革
業內人士表示,不少創業板公司在度過成長期后,陷入主業增速放緩的境地,一些公司走到了退市邊緣,具備“殼公司”的特征。雖然監管部門不允許借殼,但仍有一些機構受到這些“殼”資源的吸引。華泰聯合證券投行部董事總經理勞志明表示,創業板“類借殼”的出現反映了優質資產對于資產證券化的需求,實質是市場利益和監管要求的博弈。
在主業下滑的情況下,并購重組一直是盤活公司的重要手段,創業板公司的并購重組尤其活躍。西南證券策略分析師朱斌認為,那些游離在退市邊緣的創業板公司往往會借助并購重組應對自身危機。
業內人士指出,考慮到創投周期的更迭,有必要進一步推進創業板的存量和增量改革,增強創業板的新陳代謝功能,讓創業板更好地服務自主創新企業和其他成長型企業的創新發展。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