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06 10:01 | 來源:未知 | 作者: 李蕾 宋雙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3月2日上午10點,剛剛履新中國銀行業(3650,000,000%)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的郭樹清在國新辦舉行了新聞發布會。在這場廣受關注的首秀
3月2日上午10點,剛剛履新中國銀行業(3.650, 0.00, 0.00%)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的郭樹清在國新辦舉行了新聞發布會。在這場廣受關注的“首秀”上,郭樹清介紹了銀行業支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
此前,已經有不少同仁總結了這場發布會的重點,理財不二牛(微信號:buerniu5188)今天要做的是把關于公募基金的重點給大家劃出來。
銀監會副主席曹宇在會上表示,從銀監會本身來說,主導思想是進一步加強監管。“一是要引導理財產品更多地投向標準化金融資產;二是要求理財產品與所投資產相對應,單獨管理、單獨建賬、單獨核算;三是嚴控期限錯配和杠桿投資,不得開展滾動發售、混合運作、期限錯配、分離定價的資金池理財業務,這個政策銀監會一直很明確;四是嚴格控制嵌套投資,加強銀行理財對接資管計劃和委外投資的監管,強化穿透管理,縮短融資鏈條。”
值得關注的是,公募基金馳騁江湖的一大優勢不就是屬于“標準化資產”嗎?
一位股份制銀行資管人士也指出,之前的投資標的就是一個大資金池,各種非標產品都在里面,新規“對這一塊要求比較嚴格了,肯定會加大對標準化產品例如公募基金等的投資”。
也有基金公司人士表示,公募基金因為監管最嚴,監管機構對它也最放心,所以“監管層肯定是鼓勵發展的,指數化產品也是一個方向”。
一家大型基金公司的高管更是指出,根據國內理財新規對標準化產品的界定,“看來公募和指數化產品要面臨大的發展機遇了”。
該高管坦言,自己平時和銀行資管人士打交道的機會非常多。在他看來,目前從監管環境來說,銀行理財一是要打破剛兌,第二要投資凈值化的產品,要合規,要獨立托管。從這些要求看起來,公募基金是最符合監管方向的資管品種,因為是獨立第三方托管、每天計算凈值,同時也沒有剛兌的要求。“特別是在標準化這塊,銀行更多地是想投資一些比較確定的大類資產并獲取穩定回報,在這個基礎上他們運用一些資產配置的策略來加以組合,來達到客戶所需要的風險收益比例。這是我們和銀行資管人士交流的結果。”
正是基于此,該高管判斷(收益)比較確定的指數型產品,包括股票指數、貴金屬指數以及債券指數這些標準化、合規、特色比較鮮明的金融產品,未來的需求量會非常大,“很可能被納入到銀行理財標的當中”。
理財不二牛(微信號:buerniu5188)經過統計后發現,目前市面上一共有572只指數基金,當然包括被動指數型、增強指數型及指數債券型基金等。因為緊跟市場、大幅降低了管理人的主觀能動性,就更突出了指數基金高度標準化的特性。
上海證券基金評價研究中心負責人劉亦千表示,公募基金就是最規范的標準化產品,“這個市場很大,以前很多理財產品也購買了一些非標準化的產品,現在這些資金可能會轉向投向公募”。
劉亦千同時指出,此前監管機構提出的定制基金新規并不是要控制機構資金,而是因為通過單一通道,有些機構資金可能會造成干擾基金決策權,以及因為機構干擾沒有公平對待所有投資者的情況,主要是對這一塊加強了監管。
“監管機構從來都是鼓勵資金投向公募的,只是對這種單一渠道、定制化、資金性質特殊的產品要保持警惕。”劉亦千表示。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