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hhai01.com/uploadfile/2017/0317/20170317101548849.jpg)
去年以來,監管的稽查風暴轉向基金子公司。繼基金子公司兩項最嚴新規后,各地證監局要求子公司根據新政規則進行比對自查,不合格的要在3月底之前上報相關情況并拿出整改方案。如今,基金子公司自查業務大限已近,業務整改的腳步也在逐漸加快。
據了解,截至3月31日,基金子公司需要對公司內部兼職人員、凈資本整改、增資事宜以及通道業務清理情況中無法滿足監管要求的內容進行匯報并給出業務整改方案。
通常情況下為了滿足凈資本約束要求,基金子公司會通過增資或者將通道業務轉型來達標。目前,已有多家基金子公司尋求股東方幫助,如興業財富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長安財富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等均選擇增資提高資本金來達到凈資本的要求。
另一方面,部分基金子公司對ABS業務大舉發力,中國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資產證券化(ABS)管理人已備案產品規模排名20強中,包括嘉實資本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富誠海富通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華夏資本管理有限公司在內的6家基金子公司榜上有名,且規模均超過100億元大關,上述6家基金子公司ABS業務規模排名較去年三季度末普遍出現上移。越來越多的基金子公司開始向此類業務轉型推進。
事實上,去年12月初,監管層下發《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管理規定》及《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戶資產管理子公司風險控制指標管理暫行規定》兩項基金子公司新規,受凈資本約束影響,基金子公司通道業務紅利消失,由此也標志著基金子公司野蠻生長時代正式告終。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