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hhai01.com/uploadfile/2017/0410/20170410105152914.jpg)
2015年底,中國證監會、香港證監會正式注冊了首批3只香港互認基金和4只內地互認基金,截至當前,目前累計有6只北上互認基金在內地銷售,44只內地南下基金在港銷售。互認基金到底是什么?和一般基金有啥區別?這些基金業績如何?
什么是互認基金呢?原本香港、內地不能認購對方發行的基金,而基金互認是指允許境外注冊并受當地監管機構監管的基金向本地居民公開銷售。也就是說,取得互認資格后,內地優秀基金可以在香港公開募集,同理,在香港注冊并受監管的優秀基金也能進入內地市場銷售。
互認名單中不乏名基
據Wind資訊顯示,目前累計共有50只互認基金,其中6只北上互認基金在內地銷售,44只內地南下基金在港銷售。
從南下的44只內地基金類型來看,混合型基金占比逾八成。其中偏股混合型最多共31只,占比7成;另有靈活配置型基金5只,平衡混合型2只;此外,跟以往基本清一色權益類產品不同,去年3月份獲準在港銷售的名單中,開始陸續出現債券型基金,目前獲準的“南下”互認基金中共有招商安泰債券H、南方多利增強H、匯豐晉信平穩增利A、博時信用債券R和建信雙息紅利H5只產品。此外,還有2只指數型基金和匯豐晉信大盤H1只普通股票型基金。
據記者了解,這些基金很多是各基金公司的“明星產品”,不乏業績領先的品種,對于內地投資者來說,選基金時可以重點關注。
相比之下,“北上”基金只有6只,分別為摩根亞洲債券、中銀香港全天候、行健宏揚中國、恒生中國H股、建銀國際國策主導和摩根太平洋(4.720, 0.00, 0.00%)證券。其中前2只為債基,后4只均為股票型產品。去年疊加美元升值因素,境外債券投資基金銷售異常火爆,至今僅有少數QDII債券基金開放申購,但其實投資者也可以另辟蹊徑,選擇互認基金中的債基品種。
內地與香港基金互認,對于兩地普通投資者來說,無疑為其提供了更為多元、豐富的投資產品。相對于普通基金,互認基金一般都是基金公司優中選優的“精品”,故部分業績優秀的產品也值得投資者去關注,尤其是隨著境外投資的升溫,基民投資亦可借助“北上”互認基金等“出海”。
不過有業內人士提醒,在內地銷售的香港互認基金均為人民幣(對沖)或美元份額,但很多情況下,這些份額的成立時間較短,導致業績難以直接與內地相似產品進行比較。另外由于人民幣資本項目還未實現完全可兌換,受匯率影響,人民幣產品和外幣產品收益相差甚遠的情況,這些問題投資者都需要加以關注。
互認基金業績大PK
80%年內收益為正
Wind資訊顯示,截至4月7日,在有業績可查詢的28只南下內地基金中,八成以上產品獲得了正收益,年內收益在5%以上的有16只,占比近六成。其中有5只基金年內收益已逾10%,占比近兩成,可謂表現不俗。
受港股今年以來表現不俗影響,“北上”基金全部取得正收益。其中收益最好的要數摩根太平洋證券基金,收益超過12%,另外恒生H股指數基金收益也超過11%。
南下基金中,景順長城核心競爭力H年內收益已達13.88%,在28只基金中位居第一。南方優選價值H以12.54%的收益率位居其后,上投摩根新興動力H排名第三,該基金年內同期收益為11.48%。此外,華夏回報H、匯豐晉信大盤H兩只基金年內收益也逾10%,分別為10.36%和10.25%。
綜合來看,上述基金大多出自市場上名聲在外的大牌、老牌公募基金公司,管理上述基金的基金經理中也不乏很多知名的投資老將,譬如上投摩根新興動力H由上投摩根副總經理兼投資總監杜猛擔任,匯豐晉信大盤H則由知名基金經理丘棟榮管理。這些基金經理大多從業年限較長,業績也相對穩定。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