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模排在前列的滬港深基金(截至6月底)
各類QDII基金數量
記者 李樹超
2007年9~10月間,我國首批4只QDII基金閃電募集約1200億元揚帆出海,開啟公募基金國際化資產配置的新時代。十年間,公募海外業務從萌芽到發展,從4只試水的“小舢板”到各類產品“百舸爭流”,公募海外投資十年后又站上更高的起點。
從小船出海到百舸爭流
截至今日,距離首批四只公募QDII基金正式成立已有10年時間,推出的QDII基金產品數量從當初的4只增至131只,出海基金類型也從首批出海的股票型、混合型增加了被動指數型、債券型、另類投資基金(如股票多空、REITs、商品基金)等,從主動到被動、從權益到固收、從普通產品到另類投資,出海基金產品隊伍不斷壯大,投資類型也逐漸豐富。
十年間,公募基金行業也積極布局海外業務,構建QDII基金產品線,培育國際投資人才,以最早一批“出海”的嘉實基金為例,目前該公司旗下QDII基金多達12只。
嘉實基金相關負責人表示,“嘉實基金非常重視對海外產品的布局,既布局了傳統的股債,也有黃金、原油、房地產等另類資產,并根據投資市場進行了進一步細分。以嘉實全球互聯網基金為例,這是市場上首只以互聯網為主題的全市場跨境投資的QDII類基金。從主投A股到主投美股,跨境市場之間的靈活切換為產品提供了足夠豐富的戰場。”
銀華基金也早在2007年就成立了境外投資部,2014年10月底,銀華基金海外子公司銀華國際資本獲得香港證監會頒發的第4類和第9類牌照,開展海外資產管理業務。目前公司的境外投資部和海外子公司緊密合作,既有主要在境內工作的基金經理及助理、合規風控經理、交易員和估值人員等,也有常駐香港的投資人員與合規經理,已形成一支十余人的團隊。
Wind數據顯示,目前已經布局QDII基金的公募基金公司數量已從當年的4家壯大到31家,接近全市場1/4,十年前的業務試水在今天已初具規模。
北京一位大型公募QDII基金經理稱,“布局海外投資一直是公司發展的重要方向,在國內公募和基金產品同質化競爭的格局下,海外投資業務無疑是國內資產管理公司的新方向,但由于海外投資人才相對匱乏、投資環境多變,能在海外做好投資還有很多制約,但從長遠看,只要能把業績做好,海外市場未來有望成為公募業務新的增長點,仍然是國內公募發展的藍海。”
海外產品仍具備
長足發展契機
近兩年來,海外市場尤其是國內QDII基金集中布局的美股和港股市場的靚麗表現,一度淡出公眾視野的QDII基金再度引發市場關注,播種、耕耘長達十年的QDII基金迎來了收獲期。
Wind數據顯示,截至最新收盤價,今年以來QDII基金平均收益率達到12.66%,其中QDII股票型基金收益率為24.42%,QDII被動指數型基金收益率為15.84%,體現了較好的賺錢效應。而從成立以來收益率看,共有8只QDII基金設立以來收益率超過100%,2010年4月成立的國泰納斯達克100基金成立以來收益接近兩倍,在所有QDII基金中最高。而交銀環球精選和富國中小盤成立以來分別取得135%和129%的收益率,是收益率最高的主動型QDII。
北京上述大型公募QDII基金經理分析,10年前剛出海時基金行業缺乏國際投資人才和投資經驗,在投資上也過分倚重港股、中概股,各種因素導致業績不如人意。但經過十年的發展和歷練,他們的人才隊伍、投資思路和經驗都在積累和完善,現在是新的發展起點。
從十年前海外資產配置的興起到現在港股通的開通、海外市場的走牛,海外資產配置再掀熱潮,回顧這十年公募出海歷程,銀華全球核心優選基金經理樂育濤稱,“資本市場有回報也有風險,時刻發生著變化,有些是噪音,有些是大趨勢。資產管理的重要一環是甄別風險和機遇,在嚴格控制風險的前提下根據不同投資者的投資目標而提供適當的資產管理服務和產品,方能使業務穩步發展。”未來銀華基金將通過分散資產類別、采用對沖策略等方法,為投資者提供低波動的基金產品。
嘉實基金上述負責人也表示,在投資方式上公司主要采用主動管理進行投資運作,這樣的模式也提高了嘉實基金的跨境管理能力。
十年沉浮,也讓市場認識到QDII產品對行業的意義所在,大宗商品基金、黃金基金、REITs基金等QDII細分產品的出現,填補了國內產品線的空白,而近年來公募QDII基金在海外互聯網等領域的價值挖掘,也讓投資者分享到境外互聯網牛市的福利。分散投資、對沖風險,公募QDII十年初心不變。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