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01 09:34 | 來源:未知 | 作者: 譚楚丹 深圳報道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值得關注的是,在“失聯”前三個月,前海旗隆股東8月突現變更,公司創始人代雪峰退出股東身份。
導讀
值得關注的是,在“失聯”前三個月,前海旗隆股東8月突現變更,公司創始人代雪峰退出股東身份。此外,出資5億,國民技術(15.660, 0.00, 0.00%)全資子公司和北京旗隆合作成立的產業投資基金,至今仍未在基金業協會備案。
國民技術(300077.SZ)的“失聯事件”已引起監管層的關注。
11月30日晚間,深交所對國民技術下發關注函,要求公司預計深圳前海旗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前海旗隆)、北京旗隆醫藥控股有限公司(下稱北京旗隆)相關人員失聯可能導致的損失及對公司2017年度業績的影響,并說明擬采取措施。
此前的11月28日晚間,國民技術公告,公司使用閑置自有資金2億元,購買前海旗隆的基金產品的穩健份額。同時,前海旗隆下設的子公司北京旗隆與國民技術全資子公司深圳前海國民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國民投資)合作設立產業投資基金深圳國泰旗興產業投資基金管理中心(有限合伙)(下稱深圳國泰),國民投資累計投入5億元。
但目前,前海旗隆、北京旗隆的相關人員失去聯系,公司于2017年11月28日晚間已緊急安排向公安機關報案。
事實上,這一幕 “前海旗隆去哪兒”的戲碼,數月前已有伏筆。
11月30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北京和深圳兩地采訪了解到,前海旗隆股東8月已出現變更,公司創始人代雪峰退出股東身份;合作伙伴9月底起已無法持續更新基金產品凈值數據;10月底北京深圳兩地辦公室搬離,不知去處……
亂象之下,眾多謎團仍未解開:前海旗隆高管緣何集體失聯?國民技術的涉事資金是否已被挪用?數億資金投資,合作機構卻突然失聯,國民技術風控措施是否得當?
創始人突擊轉讓股份
11月30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前往前海旗隆的辦公地點——深圳福田新世界(10.240,-0.01, -0.10%)商務中心,然而辦公室早已人去樓空,門面已撤。新世界商務中心物業人員告訴記者,公司在10月底已搬離。
幾乎同時“消失”的還有北京旗隆。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走訪發現,北京旗隆原地址在金融大街17號中國人壽(30.880, -0.10, -0.32%)中心,但其已在今年3月左右搬至金融大街9號金融街(11.180, 0.00, 0.00%)中心10層,不過第二個辦公地址的前臺人員告訴記者,北京旗隆也于一個多月前搬離。
與公司一同“消失”的還有相關高管,11月30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試圖電話相關高管,均未能聯系上。
代雪峰——前海旗隆創始人,聲稱畢業于華西醫科大學,擁有20余年海內外證券投資、基金管理經驗,具有專業醫生背景,在業內享有“醫藥巴菲特”美譽。
記者發現,其博客更新至今年10月11日;微信個人公眾號更新至9月11日,微信朋友圈更新至11月11日。
一條“異常”的線索是,2017年8月22日,前海旗隆進行了一系列股東出資變更,總經理徐馨漫妮的出資額由零變成11915萬元,代雪峰的出資額由11915萬元變為零,兩者之間可能進行了股權轉讓。至此,代雪峰已退出了前海旗隆股東之位。
蹊蹺的是,為何代雪峰會在“失聯”前的三個月前突然轉讓股份?
11月30日下午,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撥打前海旗隆總經理徐馨漫妮電話、深圳市旗隆投資管理公司法定代表人劉穎電話,前者提示為對方啟動來電提醒,后者則已關機。新世界商務中心物業人員嘗試撥打前海旗隆一名姓氏為代的財務人員電話,同樣為關機狀態。
集體失聯、人去樓空并非突然。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多方了解到,前海旗隆“跑路”或早有預謀。
新世界商務中心物業人員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公司10月底搬離,是提前結束租約,其原計劃租住至2020年,公司搬走理由為“已找到更大的辦公室”。但物業表示,公司平時辦公只有3-4人,似乎無更大辦公空間需求。
記者查詢基金業協會備案資料發現,公司員工有16名。有尚未證實的傳聞稱,其員工在10月已陸續離職完畢。
11月30日,一名前來新世界商務中心了解情況的投資者表示,其最近一次與公司工作人員聯系時,是在10月。
當天,前海旗隆的一名合作伙伴則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其早在9月底曾與公司聯系基金產品凈值數據,然而對方表示,網站需要延期兩周才公布;隨后再無回應,之后也無法聯系上。記者發現,盡管前海旗隆的網站能打開,但不能查詢凈值,其數據自9月22日起再無更新。
產業基金未備案
前海旗隆的憑空消失,留下一地雞毛。市場投資者最為關心的是,國民技術涉事的資金是否存在風險?
公告顯示,國民技術與前海旗隆的7億元,包括兩個部分,一是公司自有資金2億購買的前海旗隆基金產品的穩健份額,另一部分則是投入到產業投資基金深圳國泰的5億元。
根據公告顯示,國民技術2014年11月使用閑置自有資金2億元購買前海旗隆的基金產品,其已于2016年11月基金存續期結束后,收回投資并取得預期收益。
私募排排網數據統計,國民技術購買的私募基金產品為“前海旗隆量化分級基金”,穩健A份額的基準年化收益為6.5%。該產品雖然為量化基金,但在經歷2015年股市異常波動后,凈值跌到1以下。截至產品清算時,基金凈值為0.9822。
目前處于風險區域內的資金,或是國民技術投資到深圳國泰的5億元。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公告顯示,國民投資與北京旗隆在2015年年末合作設立產業投資基金深圳國泰,北京旗隆為普通合伙人和執行事務合伙人。
根據公告顯示,國民技術首次投入3億元參與設立深圳國泰。深圳國泰設立后,主要尋找新興科技、醫藥等行業的優質成長型企業項目。隨著擬投項目的推進,國民技術決議增加投資額。2016年3月國民投資增資2億。
至此,國民技術累計投入5億元。隨后在2016年年末,國民投資收到深圳國泰分紅5000萬元。
然而,由于前海旗隆、北京旗隆的相關人員的失聯,這5億投資或已有風險隱患。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查閱基金業協會信息時發現,2015年就已成立的產業投資基金深圳國泰,并未在協會進行備案。
“目前所有私募基金,無論一級抑或二級,都要在協會進行備案,否則容易出問題。”一位深圳資本市場領域的律師告訴記者。
“由于尋找并購項目過程漫長,產業基金基本無法做到在一年內就能獲得并購收益。這意味著可能有兩種情形,第一資金被私募挪用進行炒股或理財;第二資金被私募進行高息攬存。” 深圳一名私募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表示。
該人士表示,如果是第二種情形,那么意味著私募有可能出現資金鏈斷裂的問題,最終無法解決問題后選擇跑路。
從目前來看,5億資金對國民技術影響不小。三季報數據顯示,國民技術營業總收入為5.39億,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僅為5053.69萬。
“產業基金在設立時需要托管機構,大多尋找銀行,如果有托管機構,資金還是能得到保障。” 一名致力于設立產業并購基金的私募人士表示。
不過,由于沒有備案信息,截至截稿,記者尚未能查詢到深圳國泰的托管機構。
上述深圳資本市場領域律師表示,在私募跑路的背景下,股權投資基金面臨的問題是,一旦資金投向項目后,就很難及時變現。“可能要召開持有人會議來決定是否要拍賣股權,否則很難變現。”
對于上述信息,截至截稿,國民技術董秘尚未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進行回應。
而對上述產業基金成立時的風控問題,監管層也已表示關注。
深交所在關注函中提出,“請結合國民投資公司投資深圳國泰事項,說明你公司和國民投資在做出重大投資決定時的盡職調查流程、審核決策機制以及內部控制制度,并補充說明前期對深圳國泰進行投資的決策依據及合理性”。
14只產品投資者權益有保障
除了與國民技術的合作外,前海旗隆還有一系列二級市場產品運營。
公開資料顯示,前海旗隆目前在基金業協會備案可查的私募產品達到14只。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查詢發現,這些產品由不同機構托管,其中6只托管在工商銀行(5.900, -0.02,-0.34%)。
11月30日,其中一家托管機構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前海旗隆在其公司托管的產品已經清盤,因此對公司及投資人未造成影響。
同樣與前海旗隆有托管關系的一家上市券商亦表示,其托管的前海旗隆的產品已經清盤。
如果前海旗隆高管確認跑路,那么托管機構如何履職,投資者能否追討收益,則是目前面臨的重要問題。
北京一家券商PB人士向記者解釋,具體情況要看合同來定,每個券商的基金合同清算規定并不相同。一般而言,管理人違約以后,會強制清算,二級市場產品不受私募跑路影響。投資者權益能夠得到合法保障,因為托管方的責任主要就是監管資金。
前述資本市場律師亦表示,托管機構會程序性地召開持有人會議,讓投資者投票決定是否清盤還是聘請其他機構管理;如果投資者決定清盤,那么大家可以共同聘請第三方機構進行清算和變現。
(本報記者饒守春對本文亦有貢獻)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