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創辦中國圣牧的姚同山決定離開。
12月17日,中國圣牧有機奶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圣牧”,01432.HK)發布公告表示,公司創始人姚同山離任CEO一職,和他一同離開的還有從蒙牛時候一直跟隨他的公司財務總監崔瑞成,接替他們的分別是邵根伙和王躍華。
這一抉擇,與中國圣牧在2016年的一連串選擇不無關系。
中國圣牧的2016年并不平靜。2016年,中國圣牧當時的大股東,亦可被稱作“圣牧合伙人”的World Shining通過兩次交割,合計向邵根伙控股的Nong You出售19%的股份,在股份交割的最后階段,邵根伙帶著張家旺進入中國圣牧的董事會擔任非執行董事。
在邵根伙成為中國圣牧第一大股東后不久,即11月22日,中國圣牧同伊利股份(600887)同時發布公告表示,伊利愿意通過收購中國圣牧37%的股份將這家中國最大的有機奶生產商收入麾下。
姚同山同蒙牛之間的前緣以及蒙牛同伊利之間的恩怨讓這一場收購變成了輿論關注的焦點。但是這場交易最終未能實現。
“截至二零一七年四月二十一日,買賣協議項下的先決條件尚未獲全部達成,特別是尚未收到商務部反壟斷局就有關交易的經營者集中申報的批準。”中國圣牧在公告中如是解釋交易失利原因。
截至2017年6月底,邵根伙持有中國圣牧20.48%的股份,已成為這家中國最大有機奶企業的實際控制人。
2017年6月29日,邵根伙接替姚同山成為中國圣牧董事會董事長,當時公告表示,這樣的安排更符合港交所“董事長及首席執行官不由一人擔任”的規定。然而僅半年后,邵根伙便以董事長的身份兼任公司的首席執行官。
姚同山的離職是否意味著中國圣牧的股權結構從此趨于穩定?時代周報記者多次撥打中國圣牧投資者關系辦公室電話,但截至發稿,電話無法接通。
“不管怎么說,姚同山將中國圣牧在沙漠中一手建起來,十分不容易。”一位不愿具名的乳業人士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
股權分散
蒙牛注定將成為中國乳業史上一個特別的存在,不僅在于其業績和體量,更在于“蒙牛系”對中國乳業人事上的影響:前副董事長鄧九強創辦了國內最大的原料奶生產商—現代牧業(01117);前總裁楊文俊現在為內蒙古賽科星繁育生物技術(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賽科星”,834179)的董事長;前副總裁孫先紅曾是內蒙古和信園蒙草抗旱綠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蒙草抗旱”,300355)的股東。
姚同山也被業內人士視為“蒙牛系”的一員。同鄧九強等人不同的是,在加入蒙牛前,姚同山曾在建設銀行(7.500, 0.10, 1.35%)內蒙古分行等金融機構任職,而后在2001年成為蒙牛的首席財務官。
蒙牛于2004年在香港聯交所上市,姚同山功不可沒。事實上,姚同山自來到蒙牛后便幫助蒙牛建立一套較為完善的內控體系。有媒體報道稱,這套內控體系在當時得到了摩根士丹利的高評價,認為蒙牛的財務質量、管理以及穩健性,在中國國內是很少見的。
不過,完善的企業內控制度并不構成一個企業順利發展的充要條件。2008年,重營銷輕奶源的蒙牛同國內很多乳企一樣被卷入到“三聚氰胺事件”中,蒙牛股價接連跳水。
當時,姚同山被派到香港成為蒙牛應對媒體的唯一發言人,這件事令姚同山受到了很大的觸動。后來姚同山曾在公開場合表示,這件事也是他出走創業,進軍乳業上游牧業的重要原因之一。
2010年3月,姚同山離開蒙牛,創辦中國圣牧。
中國圣牧的第一桶金主要來源于姚同山及其合伙人們的“自身財務資源及/或出售其于中國蒙牛乳業有限公司及其附屬公司之股權之所得款項”。而從股權結構上看,剛成立的中國圣牧的股權結構相當分散,其中姚同山僅持股5.71%,位列第五大股東。
2013年底,為了實現在香港上市,姚同山及其創業伙伴們成立一家境外持股公司World Shining,為中國圣牧的第一大股東,姚同山同該公司的部分股東簽署了一致行動協議。
姚同山對中國圣牧控制權及管理權的實現,主要是通過同股東們簽訂的“一致行動協議”實現。根據中國圣牧發布的公告,這份協議是為了方便圣牧控股(即中國圣牧的前身)可以快速達成一致意見以實現初期的高速增長目標。
然而,這種模式卻為姚同山日后的離開埋下了伏筆。
新股東入主
同蒙牛前元老鄧九強一樣,姚同山也選擇向牧業,即乳業的上游發展,并選擇了一條更為細分的道路—有機奶。
2011年,蒙牛旗下的蒙牛投資出資成為中國圣牧的股東,持股比例達5.44%。而蒙牛集團亦是其第一大客戶,在2013-2015年間,公司近50%的原料奶銷售收入來自于蒙牛集團,中國圣牧在發債報告中坦承,公司對蒙牛集團的依賴程度很高。
同現代牧業不同的是,中國圣牧并不排除同伊利的合作。2016年11月,中國圣牧和伊利一同發布了收購公告,按照原定計劃,伊利將以每股2.25港元的價格收購王福柱、王振喜、楊亞萍等股東手中的股份,協議收購完成后,伊利將持有中國圣牧37%的股份并成為其第一大股東。
就在收購公告發出的一個月前,中國圣牧才剛剛同由邵根伙控股的Nong You完成第二階段的股權交割。公開資料顯示,Nong You 是北京智農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北京智農”)的全資子公司,而北京智農的唯一股東為邵根伙,邵根伙的另一重身份為大北農(6.020, 0.09, 1.52%)集團(002385)的控股股東。
僅從公開資料來看,大北農集團并不直接持股中國圣牧,但在股權交割的最后階段,兩位有大北農集團背景的董事邵根伙及張家旺進入中國圣牧的董事會。
而在邵根伙控股中國圣牧的時候,World Shinning之間的一致行動協議也隨之終止,這不僅是雙方協議的要求,還是將“一致行動協議之當事方早已形成之意圖付諸現實”。
中國圣牧在公告中表示,在公司上市一年后,多位World Shining前股東有著各自不同之目標、財務安排以及來自其他經營活動的資金需求,在此情況下,“解除一致行動協議項下的安排已變得勢在必行”。
根據中國圣牧的統計,在World Shining的21名前股東中,只有姚同山等5人決定不出售任何股份,其他人皆準備出售部分或全部股份。
一致行動協議的解除以及新股東的入主,意味著姚同山無法從股權關系上控股中國圣牧。
此前,姚同山曾向Nong You承諾將在2016年9月28日起18個月的期間內與中國圣牧訂立雇傭協議維持雇傭關系,但在18個月之期結束之前,姚同山便已離開中國圣牧。
今年6月,邵根伙接替姚同山成為中國圣牧的董事長,6個月后兼任首席執行官。
下游擴張艱難
在中國產業研究院食品飲料行業研究員朱丹蓬看來,中國圣牧目前的董事會變動意味著新股東同老股東之間在經營理念、戰略目標等方面存在一定差異,“新股東也想扭轉困境,所以才會采取這么快速的動作”。
對于乳企來說,穩定且高質量的奶源十分重要,但在乳業產業鏈中,牧業的話語權并不強且容易受到行業周期影響,此外牧業屬于重資產經營,企業需要源源不斷地投入大量資金。
數據顯示,在2014年,中國圣牧超過一半的收入來源于奶牛養殖業務。
“圣牧同現代牧業、輝山乳業這些企業一樣,都是重資產包袱太重,圣牧之前大力發展上游,但上游是不能造血的,反而需要企業不停地對其輸血,于是圣牧向下游產品端發展。但從目前來看,下游的輸血能力有限。”朱丹蓬如是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2014-2016年,中國圣牧投資活動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19.15億元,-13.71億元以及-12.34億元;與之相對應的經營活動所得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4.27億元,9.29億元以及9.42億元。
而作為中國圣牧旗下的重要公司,2017年前9個月,內蒙古圣牧高科牧業有限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0億元,相比去年同期的25億元,同比減少20%;凈利潤2.3億元,去年同期為8.2億元,同比減少約72%。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