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08 12:08 | 來源:未知 | 作者:方麗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2017年上證50等藍籌指數走出一波強勢行情,而創業板指則一路節節下跌。
中國基金報每年年底都會對公私募基金經理發放問卷,調查他們對下一年大市的看法,并征求他們對基金倉位、貨幣政策、市場風格、熱門投資主題、看好板塊及概念的意見。今年接受調查的169名基金經理普遍對大勢表示樂觀,倉位保持在高位,而2018年,醫藥、電子、非銀金融是他們最看好的板塊。
2017年上證50等藍籌指數走出一波強勢行情,而創業板指則一路節節下跌。當目前上證指數站上3300點,目前估值修復差不多完成的藍籌股能否延續強勢?一直表現萎靡的中小創能否重現輝煌?2018年哪些領域更有機會?
《中國基金報》為此展開2018年基金經理隨機調查,收集到來自北京、上海、深圳、廣州等地超過100家公募、私募基金公司旗下169名偏股基金經理的反饋。調查結果顯示, 82.84%對后市謹慎樂觀,近97%的基金經理認為2018年上漲指數“漲”,整體顯示出偏樂觀的態度,更多主流觀點是通過均衡配置應對市場。
行業上,最被看好的是醫藥生物、電子、非銀金融;投資主題則看好5G、醫療健康、新能源車等。
超九成基金經理認為
2018年上證指數“上漲”
自去年以來市場出現的價值股回歸行情,未來是否還能延續?事實上,基金經理更偏謹慎樂觀情緒,超九成認為上證指數2018年仍能上漲。
當被問及2018年上證指數漲幅時,分別有49.7%、41.42%、5.92%的基金經理認為“上漲0~10%”、“上漲10%~20%”、“上漲20%”,這也意味著近97%的參與調查的投資人員看多2018。而認為2018年上證指數會下跌的僅4位。判斷2018年市場行情時,有62.13%認為目前顯示是結構性牛市,認為是持續1~3年牛市的也有12.43%。
同時,當被問及對后市態度如何,有82.84%的基金經理選擇了“謹慎樂觀”,另外,選擇“很樂觀”和“悲觀”的分別為4.73%、1.83%,整體顯示出偏積極態度。
“上市公司業績增速”、“資金面”是基金經理們認為最影響后市的兩大因素,分別有128位、102位基金經理選擇上述兩項,更有多位基金經理將“上市公司業績增速”視作最看重因素。此外,基金經理重視的因素還有“貨幣政策”、“改革力度和速度”、“宏觀經濟下滑速度”、“市場情緒”等。
超三成基金經理倉位在
“80%~90%”
留一分清醒留一分醉。中性偏高的倉位似乎成為市場主流。當被問及目前所管理基金倉位時,兩類倉位有超30%的基金經理選擇,一是34%的基金經理選擇了“60%~80%”,另一個是31%的基金經理選擇了“80%~90%”,顯示出是目前市場的主流水平,此外選擇“90%以上”的占比為10.65%,也就是說差不多75%的基金經理倉位在60%以上。少數基金經理的倉位低于40%。
主流觀點對后市謹慎樂觀的大背景下,54.44%的基金經理選擇“靈活配置”應對市場,更有31.36%的基金經理認為要保持“高倉位”,顯示出偏樂觀態度,僅14.2%的基金經理認為要“中低倉位”,相較之下目前基金經理樂觀者多于悲觀者。
此外,選擇“重精選個股”或者“重行業配置”應對市場的基金經理各占據半壁江山。
42.6%認為藍籌股
估值修復到位
2017年市場結構分化明顯,藍籌價值股表現突出,而中小創表現平平。市場非常關注2018藍籌股行情是否能高歌猛進,中小創能否“絕地翻身”?眾基金經理的答案顯得有點糾結。
對于2017年藍籌股行情,更多基金經理認為“藍籌股估值修復已經到位”,占比達到42.6%,而認為藍籌股將繼續成為2018年主線的基金經理有55位,占比32.54%,認為較難說的也達到24.85%。
正是因為這種糾結的心態,導致在目前市場階段,67.46%的基金經理更傾向于選擇“均衡配置”來應對市場。選擇“藍籌股”、“中小盤股”的基金經理占比則分別達到26.63%、5.92%,顯示出愿意追藍籌風的投資人略占上風。
而在被問及中小創2017年表現較弱,2018年能否跑贏大勢時,除去選擇“難說”的49.7%基金經理,選擇“會”和“不會”的基金經理占比分別為12.43%和37.87%,也略略看出基金經理們更傾向于認為藍籌風延續。
醫藥、電子、非銀金融被看好
最大主題為5G
展望后市,基金經理究竟最看好哪個行業?答案是醫藥生物。
對于能穿越牛熊的醫藥生物板塊,有113位基金經理看好這一行業,占比超過66%,對于這個大主題,《中國基金報》多年來進行多次基金經理調研發現,醫藥生物經常成為最被看好的品種。
電子行業緊隨其后,成為基金經理們對后市看好的第二大行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銀行業和非銀金融業被多為基金經理看好,分別達到70人、77人,有部分基金經理僅看好這兩大行業。此外,食品飲料、通訊、機械設備、家用電器等行業也被看好。
而2018年最不被基金經理看好的行業是采掘、鋼鐵,分別有55位、51位基金經理選中,有色金屬、綜合、建筑裝飾汽車、建筑材料等行業也不被看好。對于房地產、對計算機、化工、國防軍工等行業在基金經理間存在較大爭議,值得關注。而2017年備受追捧的家用電器、食品飲料等行業也存在較明顯爭議,有不少基金經理選擇不看好。
從投資主題看,有85位基金經理選擇5G,成為2018年最被基金經理看好的主題。而醫療健康、新能源汽車、節能減排環保等也被不少基金經理看好,分別有76位、71位、60位基金經理看好。此外國企改革、軍工概念也是看好較多。
也有一些基金經理自己提出看好概念,較多人士看好半導體、人工智能、芯片國產、包括光伏及新能源產業等,此外“雄安新區”、“海南島”、 “高端制造-自主創新” 、“中國資產的價值重估”等也有基金經理專門提及。
普遍預測上市公司盈利
在“10%~15%”間
今年GDP增速會如何?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如何?更多基金經理選擇“中性”數據。
目前宏觀經濟步入“新常態”,各項改革刺激經濟發展,預測下2018年GDP增速時,有92.0%的基金經理認為將在“6.5%~6.8%”這一中性水平徘徊,僅4.14%的基金經理認為“經濟增速低于6.5%”,僅2.96%認為會在“增速低于6.5%”水平。
最近幾年伴隨著經濟下行,上市公司業績增幅也出現下滑。而70.41%的基金經理認為2018年上市公司業績增速在10%~15%,顯然對增速預期偏中性樂觀。還有20.12%的基金經理認為“15%~20%間”,不過也沒有基金經理選擇“20%以上”,僅9.47%的基金經理選擇“不足10%”。
對于市場關注度較高的房地產政策,更多基金經理認為會維持現狀,如56.21%的基金經理選擇了“維持目前狀態,可能加強限購”,成為主流觀點,只有4.14%的基金經理認為“可能會改變目前限購政策,轉為刺激”;認為“不好說”的基金經理占比也逼近40%。
對于2018年的通脹率,主流觀點認為“保持溫和通脹水平,不是重要因素”,占基金經理比例達到84.02%;此外也有27位基金經理認為“會上升,或觸動經濟調控政策出臺”,投資者可以適度關注下通脹走勢。
此外,在貨幣政策上,62.13%的基金經理認為2018年不會加息而是通過其他手段調控。而加息1次和加息2~3次也分別有17.16%、17.75%的基金經理選擇。因此,認為2018年資金成本會繼續保持較高水平的基金經理達到123人,占比72.78%,還有13.02%的基金經理認為資金成本還會繼續走高。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