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15 04:11 | 來源:未知 | 作者:高偉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韓茂華直言將從兩條主線來布局,第一條主線是積極布局代表未來經濟發展方向的優質中小創公司,也就是新的核心資產;第二條主線則是基于全球經濟復蘇去尋找優質標的
號外財經訊
上證綜指周線4連陽、日線12連陽,創25年來上證綜指日線連漲記錄。本周上漲1.10%,深證成指上漲1.05%,上證50上漲2.94%,創業板下跌0.87%,表現最好的指數是中證100,上漲3.23%。板塊方面房地產、家電、食品飲料、石油石化、建材等板塊漲幅靠前,通信、電力設備、軍工、機械等板塊表現一般,主題方面區塊鏈異軍突起。
號外財經注意到,新年伊始,延續了去年的風格。創業板指數在上周終結四連跌,周漲2.78%;但在本周,創業板難以維系反彈,累計下跌0.87%。
難道中小創又沒戲了?風格會否轉換或成為2018年市場最為關心問題。
“其實目前市場很多觀點推斷2018年會發生風格轉換是基于概率角度,雖然有些統計學依據,但總體不夠嚴謹。”博時基金基金經理韓茂華直言,要講清楚2018年能否發生風格轉換,首先要想清楚2017年為何會出現藍籌股行情。
韓茂華一針見血指出,2017年藍籌股行情演繹的是一場類似股票市場供給側改革。他先談及供給端,2017年表現突出的是白酒、家電等核心資產品種,這類企業大多在過去十年已經完成上市,而近兩年很少看到傳統領域的公司進行IPO,也就意味著供給端上,這些資產的供給在最近幾年并沒有出現大幅度的擴張。
“再看需求端,自2015年三季度開始整個A股市場的風險偏好持續下降,去杠桿的資金逐步流入一些風險偏好相對較低的資產中,由此出現了2016年債券牛市以及2017年的藍籌股牛市。”韓茂華指出,也就是說,需求端上資金也逐漸流向一些相對安全且低估的資產做配置,因此對這些核心資產需求是大幅增加的。與此同時,大市值股票等代表核心資產的公司本身估值和盈利都沒有太多瑕疵,這就使得藍籌股的行情得以爆發。
深刻理解2017年行情背后邏輯再去審視2018年的方向,顯然更有說服力。韓茂華判斷,目前A股大市值公司和中小創公司的性價比正進入了另一個臨界點,和一年多之前是恰恰相反,目前是所謂中小成長股性價比在快速提升。
韓茂華直言將從兩條主線來布局,第一條主線是積極布局代表未來經濟發展方向的優質中小創公司,也就是新的核心資產;第二條主線則是基于全球經濟復蘇去尋找優質標的,如周期品種等。值得一提的是,韓茂華擬任管理的博時創新驅動正在火熱發行中,其正是一只積極布局新的核心資產、擁抱2018新興產業的靈活配置型基金。
“買股票就是買‘未來’而不是買‘博弈’。”韓茂華直言。追求整體均衡、做長期投資正是他的風格。他自2013年8月26日起任職博時創業成長混合基金經理以來,任職以來斬獲112.95%的收益率,年化收益率為18.95%,同期業績比較基準漲幅僅為46.46%,足以證明其投資理念的價值。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