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hhai01.com/uploadfile/2018/0117/20180117113310437.jpg)
1月15日晚,華西股份(000936,SZ)晚間發布公告,公司預計2017年實現盈利1.75億元~2.36億元,同比下降61%~71%,上年同期盈利6.04億元。
華西股份認為,報告期實現的投資收益較上年同期減少,上年同期公司處置東海證券股份實現稅前投資收益6.05億元,本期無此項;財務費用較上年同期增加。
華西股份業績大幅下滑除了與投資收益大幅減少有關,背后折射的是公司實體經濟的不景氣。此前有報道稱,華西股份的控股股東華西集團負債高達389億元,,負債率超7成。鋼鐵、海運等業務板塊陷入虧損。
1月16日上班期間,記者致電華西股份證券部,但是電話一直無人接聽。
2017年報凈利預降61%~71%
華西股份1月15日晚間公告,公司預計2017年實現盈利1.75億元~2.36億元,同比下降61%-71%。
對此,公司認為,預計業績較上年同期下降主要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本報告期實現的投資收益較上年同期減少(上年同期公司處置東海證券股份實現稅前投資收益60,537萬元,本期無此項);二是財務費用較上年同期增加。
記者梳理華西股份最近三年的財報顯示,公司2014年、2015年凈利潤分別為5630.9萬元、8580.3萬元,2016年的凈利潤則大幅升至6億元。
華西股份2016年業績大幅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減持了東海證券,獲得的投資收益大幅增長。公告顯示,公司于當年8月初分別轉讓東海證券4000萬股和6000萬股,轉讓總價分別為4.02億元及6.03億元。扣除成本后公司獲得的稅后的投資收益約為4.55億元。
國盛證券一位分析師認為,華西股份年報凈利較為“難看”的主要原因是在于本期沒有了投資收益,而如果剔除該部分收益,華西股份的業績并不難看。“2016年之前的三年,華西股份的業績是呈逐年上升的趨勢。”
上述分析師表示,華西股份減持東海證券是在2016年下半年,如果僅僅對比2016年上半年的業績,華西股份2017年上半年數據還是不錯的。“2017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16億元,同比上升70%;實現歸母凈利潤8252萬元,同比上升39%。”
華西股份認為,2017年上半年公司營收大幅增長主要是受主業和原材料貿易板塊驅動。
2017年上半年,華西股份在紡織化纖和倉儲這兩項傳統業務上實現營業收入11億元和5438萬元,同比分別上升34%和26%。在開拓海外市場、技術改造等措施支持下,公司主營產品滌綸短纖維銷售量與銷售收入同比分別增加12%和34%。華西碼頭依托區位優勢,提升優質客戶粘性,繼續保持穩定的經營規模和盈利水平,凈利潤同比增加近30%。
上述分析師認為,除了傳統主營業務之外,華西股份還在并購基金業務板塊,增持券商銀行等方面有所動作,為公司創造新的利潤增長點。
控股股東兩大支柱板塊面臨挑戰
華西股份年報凈利下降,與之對應的是此前網上熱傳的華西集團負債389億元,讓人們很好奇,這個有著“中國第一村”的江蘇華西村辦企業,遭遇了什么樣的危機?
華西集團是華西村的主要資產,前身為1987年成立的華西工業供銷公司,經歷多次變更,于1994年組建為華西集團公司,如今注冊資本90億元,華西村民委員會持股99.9%,華西社區服務中心持股0.1%。
華西集團2016年的一份發行債券說明書顯示,截至當年3月末,華西集團共有子公司186家,聯營企業19家,合營企業3家,旗下企業總數達到了208家,這些企業,被華西集團劃分為鋼鐵、紡織化纖、材料、商業、其它等5大板塊。
也正是上述發行債券說明書透露了一項數據,截至2016年一季度,華西集團總資產541億元,負債389億元,負債率達71.9%。
華西集團兩大支柱板塊的業務為鋼鐵和海運,近年來經營壓力較大。鋼鐵產業曾占據著華西集團收入的半壁江山。華西集團2009年的發債說明書上顯示,2007年,鋼鐵業務營收已達267.48億元,對集團的主營業務收入貢獻為66.31%。
華西集團公開的數據顯示,集團旗下三大鋼鐵企業——博豐鋼鐵、華西北鋼、華西南鋼2016年一季度業績均為虧損,凈利潤分別虧損403.96萬元、6818.25萬元和2988.51萬元。
與此同時,華西集團嘗試的海運業務目前也面臨著巨額虧損。2007年,由于外貿興旺,海運業發展迅猛,于是,華西集團開始發展遠洋業,投入大量資金買船。但是此后受外貿行業影響,海運業出現低迷。到2016年,華西集團海工板塊仍未扭虧,海工業務凈利潤虧損2.26億元。
對于華西集團旗下板塊業務,集團董事長吳協恩仍然非常看好。他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今年以來,鋼鐵、化纖行業行情火爆,是近年來表現最好的一年,你說在這種情況下,華西集團會經營不好?”
吳協恩表示,負債有所提升,主要是因為布局了許多新業務。
《電鰻快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