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常年墊底的中法人壽,因持續虧損資本金已消耗殆盡,陷入流動性枯竭的困境。1月30日,中法人壽在官網披露的2017年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去年四季度,該公司償付能力從去年三季度的-2776.16%下降至-4035.94%。在償付能力持續惡化的情況下,中法人壽增資止步不前,在引入新股東的道路上也并不順利,償付能力是否還會一降再降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償付能力再度惡化
根據中法人壽官網披露的2017年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去年四季度,該公司償付能力為-4035.94%,成為壽險公司償付能力最低的一家公司。
由于長期沒有開展新業務,中法人壽去年四季度保險業務收入為零,凈利潤-1300萬元,去年全年累計虧損-7410萬元。對于虧損原因,中法人壽表示,這主要是因為公司資本金長期未得到補充,在以風險為導向的償付能力評估體系下,公司經營費用支出導致實際資本持續下降,公司總體償付能力低于監管要求水平。
中法人壽償付能力由正轉負的“質變”時點是在2016年。北京商報記者查詢歷史數據顯示,中法人壽償付能力從2016年三季度開始轉為負數,當季度償付能力為-128.35%,此后便開始快速下跌,一直到2017年四季度的-4035.94%,低于監管紅線,保險業務收入2017年三季度和四季度均為零。對此,一位接近中法人壽的相關負責人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中法人壽在2016年9月就主動停止業務了,所以現在沒有新業務,目前只能等待增資后恢復業務。但服務存量客戶做得非常好,已經連續兩年零投訴。目前,中法人壽正在研究監管政策,探討業務發展模式,進行沙盤推演。恢復業務后應該會趕上大部隊。”
據了解,基于償付能力充足率的結果,中法人壽目前已啟動業務管控、費用管控、投資管控等償付能力管理的相關措施,并對償付能力的發展情況進行密切追蹤。
流動性枯竭
公開資料顯示,中法人壽成立于2005年12月,注冊資本2億元。不過,該公司自2005年成立以來,資本金從未得到過補充,因持續虧損,資本金已消耗殆盡,現金流持續凈流出,自2017年4月出現流動性枯竭情形。
中法人壽在報告中透露,根據《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監管規則第12號:流動性風險》的規定來測算凈現金流、綜合流動比率、流動性覆蓋率等流動性風險監管指標,公司存在流動性風險不足的問題,并且有進一步惡化的可能,預計未來一個季度,中法人壽流動性覆蓋率為103.22%,預計未來一年,中法人壽綜合流動比率為5.54%。
陷入流動性枯竭后,中法人壽也采取了一些行動,例如努力協調股東借款,已采取管理層降薪、削減非必要支出等多項應急措施暫緩風險暴露,截至2017年四季度末,中法人壽已向股東借款1.31億元,日常運營均靠股東借款維持。
2017年中法人壽向股東借款9次,累計金額13084萬元。借款資金主要用于應對中法人壽出現的流動性風險,用于支付存量保單到期、退保等與客戶相關的利益支出,滿足維持日常運營的基本需要。
值得關注的是,因償付能力不足、經營費用管控,導致中法人壽人員流失、招聘困難,存在部分關鍵崗位人員配備不足,無法保證履職的風險。上述接近中法人壽相關負責人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公司現在人員確實較少,但都是精兵強將,各項工作都有序進行。”不過,現實情況并沒有想象中理想,去年11月6日,中法人壽就發布公告稱,公司原副總經理羅振華正式辭職。
增資路漫漫
中法人壽曾經背靠中國郵政集團這棵大樹而創下不菲業績,但在遭到中國郵政集團拋棄后,中法人壽保費收入下滑,增資事項也歷經多番波折。
成立之初,中國郵政集團與法國人壽分別持股50%。然而,隨著中國郵政集團另起爐灶,獨資設立中郵人壽,中法人壽逐漸被冷落。
在中法人壽經營情況逐漸惡化的情況下,雙方股東都在琢磨擇機出售中法人壽股權。幾經波折之后,2015年4月,兩家民營企業鴻商集團與人濟九鼎接盤中法人壽75%股權,中國郵政集團退出,法國人壽持股比例降至25%。
在引入新股東后,中法人壽2017年4月宣布,擬引入3家民營戰略投資者,從而有望帶來12年以來的首次補血,金額為13億元。在這一過程中,作為外方股東,法國人壽的話語權將縮減,持股比例將縮至3.33%。
不過,這一增資擴股方案并不順利。2017年8月,該公司再次披露將進行13億元增資。根據中法人壽公布的《增資擴股方案的議案》,該公司之前擬新增的3家股東已經變為廣西長久和寧德時代兩家,原民營投資者西藏先仁退出。
踩線償付能力新規
在償付能力高壓下,中法人壽也在積極推進增資事項。不過,面對即將發布的償付能力新規,對于償付能力指標嚴重低于監管紅線的中法人壽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根據去年10月20日保監會發布的《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管理規定(征求意見稿)》,保監會將每季度對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低于60%或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低于120%等償付能力風險較大的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數據進行重點非現場核查,建立常態化的現場檢查機制。也就是說,中法人壽償付能力問題需要盡快解決,否則將有被列入重點核查對象的風險。
此外,根據征求意見稿,保監會將根據保險公司風險成因和嚴重程度,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例如對于因難以資本化風險導致償付能力不達標的公司,保監會將根據公司操作風險、戰略風險、聲譽風險或流動性風險存在的具體問題采取相應措施;而特殊措施則包括停止部分或全部新業務、接管、申請破產等。
《電鰻快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