獐子島(002069.SZ)“扇貝又跑了”沸反盈天,在市場和交易所的關注中,終于發酵升級至采取行政監管措施和立案調查雙管齊下階段。
2月9日晚,獐子島公告稱,公司及高管受到了來自大連證監局的行政監管,被出具了四份警示函,原因明確為扇貝事件“信息披露不及時”。
“你公司在底播蝦夷扇貝采捕、銷售存在異常情況,對公司2017年三季報作出的2017年度盈利預測數據將產生重大影響,可能導致實際經營業績與預測業績存在重大偏差的情況下,公司未及時對業績預告進行修正或進行必要的風險提示”,大連證監局的警示函如此表示。
今年2月5日,獐子島表示在剛剛完成的蝦夷扇貝存貨盤點時發現扇貝死亡,導致其壞賬計提、核銷處理金額達6.3億元,進而促使該公司全年利潤由盈轉虧。由于2014年獐子島已發生過類似案例,因此此事一出頓時引起市場的軒然大波。
然而,僅僅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并不是“扇貝跑了”事件的重點。
公司同日公告稱,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證監會決定對獐子島進行立案調查,如公司存在重大信息披露違規行為,公司股票交易可能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并暫停上市。
“經公司財務部門初步核算,2018年1月營業收入保持同比增長態勢。在調查期間,公司將積極配合中國證監會的調查工作,并依法履行信息披露義務。”
公告并未披露其被調查原因具體為何。不過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接近監管層人士處獨家確認,獐子島的被立案仍然與“扇貝跑了”事件有關。
記者了解到,證監稽查部門在獐子島事件的調查中正在高度關注兩件事項,第一件正是獐子島蝦夷扇貝存貨的減值問題,而第二件則是上市公司二股東“北京吉融元通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和島一號投資基金(下稱和島一號)”在該消息發布前的減持行為。記者發現,2017年11月13日至12月19日期間,和島一號累計減持公司股份199.85萬股,減持金額1612.39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兩件事此前也被交易所的問詢函所提及,但截至截稿前,獐子島在回復中并未對二股東減持一事進行解釋。
“大連證監局的警示和證監會的立案性質并不相同,前者只是行政監管措施,而后者的執法主體是證監會,如果發現存在違法行為將對其進行行政處罰。”一位接近監管層的投行人士表示,“無論是否存在財務造假,上市公司和管理層如此延遲拋出‘存貨減值’炸彈,都屬于未能勤勉盡責,至于是否存在財務造假、內幕交易,還有待于監管層的進一步認定。”
一位接近證監稽查人士透露,對于獐子島事件中的兩個關注點是彼此獨立的,但目前都是監管層所盯上的重點問題;一旦發現其中存在違法違規行為,必將對其依法嚴肅處理。
《電鰻快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