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21 12:43 | 來源:未知 | 作者:未知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博時20年養出的13只“倍增基”涵蓋不同類型:博時主題行業主打價值風格,博時創業成長混合A跟蹤成長風格,也有配置國內各類資產的博時平衡配置混合
截至今天,號外財經的“您好!公募20年”欄目已經刊發出5篇,今天的主角就是作為“老五家”之一的博時基金。號外財經發現,經過20年的歷練,博時基金不管在投資業績上還是規模上,均是基金行業的佼佼者,它以“榜樣”的存在影響著我國基金行業的發展。
據號外財經最新統計,截至3月20日,共有516只基金自成立以來實現了業績翻倍 ,占比超過了十分之一。而在這516只業績翻倍的基金中,博時基金攬下13個席位。其中于2005年1月6日成立的博時主題行業混合(LOF),自成立日起復權單位凈值增長率高達1318.26%,是市場上罕有的“十倍基”,在主動權益基金中位居第三,堪稱業績常青樹。Wind數據顯示,截至3月20日,該基金今年以來的回報率為1.19%,躋身前半營;近三年回報率為50.24%,更是躋身同業前四分之一,大幅領先于同期滬深300指數的漲幅。
據海通證券統計,截至2017年年末,博時固定收益類基金過去五年按管理資產規模加權平均累計凈值增長率66.66%,在同類可比60家基金公司里高居第四,過去三年為13.62%;博時權益投資類基金過去五年歷經牛熊也取得了64.49%的加權平均累計凈值增長率,過去三年為24.22%。
具體來看,博時旗下長跑健將還有博時精選混合,該基金于2004年6月22日成立,自成立日起復權單位凈值增長率高達445.16%;2003年8月26日成立的博時滬深300指數A、2002年10月9日成立的博時價值增長混合也不遜色,自成立以來累計回報率分別達381.62%、321.88%。此外,博時平衡配置混合、博時信用債券A、博時信用債券B、博時信用債券C、博時特許價值混合A、博時創業成長混合A、博時裕隆混合、博時標普500ETF聯接(QDII)、博時卓越品牌混合(LOF)等基金,自成立以來回報率同樣實現翻倍。
分析顯示,博時20年養出的13只“倍增基”涵蓋不同類型:博時主題行業主打價值風格,博時創業成長混合A跟蹤成長風格,也有配置國內各類資產的博時平衡配置混合,還有被動指數型基金博時裕富滬深300指數A,QDII基金博時標普500ETF聯接,債券型基金博時信用債券A、博時信用債券B、博時信用債券C等。可見,經過20年的歷練,博時基金對不同類型、不同風格、不同區域基金均有較強的駕馭能力。
號外財經還注意到,博時基金的發展是均衡協調式的,不但業績上遍地開花,在規模上也長驅直入,讓業內同齡人艷羨不已。
截至2017年12月末,博時基金母公司資產管理規模約7587億元人民幣,加上子公司后綜合資產管理規模超過1.1萬億,共管理192只開放式基金,公募累計分紅逾828億元。博時基金產品線覆蓋了從公募到非公募、從股票投資到固定收益投資、從低風險到高風險、從主動管理到被動管理、從國內到海外等不同基金產品類型,服務客戶總數量超過4480萬人。相較2014年,2017年末博時基金管理資產總規模增長321%,公募基金規模增長392%,公募產品數量增長262%,凈利潤也實現了成倍增長。
據中國基金業協會統計,博時2017年末以非貨幣公募基金月均2454.17億元人民幣的規模,高居全行業第二位;非公募業務方面,博時社保及企業年金管理規模排名全行業第一位,專戶管理資產月均規模排名全行業第12位,基金子公司專戶管理資產月均規模排名全行業第5位。
這就是博時基金的成長成績單,其在國內基金業甚至全世界都令人刮目相看。博時基金的“帶頭人”會有什么感想呢?
博時基金董事長張光華表示,“要成為一流的現代資產管理公司,一些重要的業務指標如資產管理規模、盈利能力、業務結構、投資業績、產品創新等必須處于行業領先地位。我們這個行業的核心競爭力,就是不斷培養、完善、提高專業的能力,這既包括專業的投研能力,也包括專業的銷售能力、運作能力、合規內控能力,最終體現為專業的產品設計能力和專業的服務能力。”
作為掌舵者,張光華更是重視“人”的作用,在他看來,公募基金必須打造一流的人力資源體系,能吸引、留住和培養優秀人才。“我們一方面要有前瞻性,把握好未來的發展方向,另一方面要增強公司的凝聚力和戰斗力,給員工創造良好的工作氛圍,不斷提升他們的歸屬感和自豪感。”他說,“我們目前還在與股東探討建立更有效的長期激勵機制,同時還著力在公司內部培養積極向上、勇于拼搏、團隊協助、互相配合的文化氛圍。總之,就是要通過全方位努力,給員工在博時實現自我價值搭建一個理想的平臺,用凝聚力來換戰斗力。”
號外財經發現,2016年至2017年,博時基金的員工離職率僅為6.9%、7.5%,均遠低于行業平均水平。據了解,博時基金根據行業發展趨勢和公司實際情況,持續優化績效評價和薪酬管理體系,以最大限度地解決原有制度的激勵效果弱化等問題。同時,還積極推動公司內部事業部試點,持續引進業界優秀人才,不斷強化公司的人才儲備。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