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27 11:51 | 來源:未知 | 作者:未知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未來退休人員養老金調整將走向
養老金十四連漲,2018年漲幅5%
國家有關部門強調,此次調整是國家繼2016年、2017年連續兩年統一調整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以來,繼續同步安排適當提高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養老金水平,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的重要措施,進一步體現了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養老保險制度的“并軌”,體現了國家對廣大退休人員的親切關懷。
《通知》提出,調整基本養老金所需資金,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從企業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列支,參加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基本養老保險的從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列支。
實際上,我國從2005年開始調整提高養老金待遇水平,養老金已經實現十四連漲。2005年至2015年之間,基本上按照每年10%左右的漲幅調整。近三年養老金調整幅度開始下滑,2016年6.5%,2017年5.5%,2018年則是5%,但仍超過CPI的漲幅,其中,2016、2017年的CPI分別同比上漲2.0%、1.6%。
總體上來看,自2005年至2017年,我國企業退休人員月人均基本養老金水平從700多元提高到2017年的2500元左右,從絕對水平上來說增長3.5倍,并且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差距在不斷縮小。
未來退休人員養老金調整將走向
常態化、制度化
《通知》指出,此次調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繼續采取定額調整、掛鉤調整與適當傾斜相結合的辦法,實現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調整辦法基本統一。定額調整要體現公平原則;掛鉤調整要體現“長繳多得”、“多繳多得”的激勵機制,可與退休人員本人繳費年限(或工作年限)、基本養老金水平等因素掛鉤;對高齡退休人員、艱苦邊遠地區退休人員可適當提高調整水平,繼續確保企業退休軍轉干部基本養老金不低于當地企業退休人員平均水平。要兼顧公平與激勵,合理確定定額調整、掛鉤調整與適當傾斜三部分比重。
從國外經驗來看,各國普遍建立了退休人員養老金的常態化調整機制,每年調整機制。養老金常態調整機制,一般會參考物價指數、社會平均工資增長率、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等數據,主要目標是保障養老金購買力或維持退休收入的替代率水平等。
據有關專家介紹,2018年基本養老金5%的調整幅度,主要相關部門是通過相應的指標數據計算并得出的,包括職工平均工資增長、CPI水平、基金支撐能力等因素。
從我國實際情況來看,一方面經過四十年的改革開放,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已經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經濟增速放緩,養老金調整幅度隨之相應下降;另一方面,隨著我國養老保險體系不斷完善,人口老齡化加速發展,領取養老金的人數不斷增加,人口撫養比不斷下降,養老基金收支壓力不斷增大。
因此,未來我國退休人員養老金調整將走向制度化,將建立起涵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職工平均工資增長、CPI水平等指標的長效調整體系,在保障退休人員基本生活的基礎上,讓廣大退休人員適當分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
完善養老保險體制,加快發展二、三支柱
我國人口老齡化呈現加速趨勢,養老形勢異常嚴峻。截至2017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有2.41億人,占總人口17.3%。據有關方面預測,到2050年前后,我國老年人口數將達到峰值4.87億,占總人口的34.9%。在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老年人口比例維持較高水平,人口老齡化處于“高原”水平。
人口老齡化的加速發展,意味著一段時期內,領取養老金的人口規模將繼續快速增長,養老金的支出壓力降繼續加大。
事實上,為了應對未來養老金的支付壓力,國家采取了多種措施:一是建立全國社會保障基金,作為重要的戰略儲備,用于彌補今后人口老齡化高峰時期的社會保障需要;二是推薦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市場化投資運營,實現養老保險基金的保值增值;三是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穑谷w人民共享國有企業發展成果,增進民生福祉,促進改革和完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實現代際公平,增強制度的可持續性。
同時,我國要發揮市場主體和社會的力量,加快發展養老保險第二、 第三支柱,健全完善多層次的養老保險體系。
目前我國第一支柱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超過9億人,是世界上最大的社會保障價值。企業職工退休金成為老人最主要的退休后收入來源,在養老保險體系中一家獨大。
第二支柱的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都已經落地實施,目前覆蓋了6000多萬職工,基本實現了補充養老保險的重要作用,但未來還有巨大的增長空間。
第三支柱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和商業養老保險制度有望近期開始實施,核心理念是建立個人賬戶制度,國家給予一定稅收優惠,鼓勵參加者在稅前存入一定工資金額,并通過長期投資積累養老資產。
長遠來看,加快發展養老保險二三支柱,推動養老保險體制的可持續發展,是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根本舉措,也是我國養老保險制度發展的重要方向。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