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監管潮”持續上演。針對違規案例,2018年以來股轉系統出具監管公告110份。業內人士指出,隨著市場規模不斷擴大,部分掛牌企業、投資人在信息披露、經營規范及市場交易方面的問題集中暴露。隨著新三板制度改革建設進入攻堅期,從嚴監管的態勢將持續上演。同時,嚴監管也為新三板市場改革釋放政策紅利做好鋪墊。
處罰違規交易
3月20日,股轉系統同時發布了14條監管公告。因交易違規,左佳、周向東、上海眸熙醫療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弘昌晟集團有限公司等14名投資者被股轉系統實施自律監管措施。
根據公告,這14名新三板投資者在股票交易過程中,均違反了《非上市公眾公司收購管理辦法》的相關規定。根據規定,新三板投資者在交易過程中,持有股票數量達到相應標準時,需要兩日內編制并披露權益變動報告書,報送股轉系統,同時通知該公眾公司。
上述規定的持股標準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在進行新三板股票交易(包括盤中交易和盤后協議轉讓)時,投資者及其一致行動人持有股份達到新三板公司已發行股份的10%;以及達到10%后,持股比例每增加或者減少5%。
梳理發現,左佳、周向東、廣東優泊投資合伙企業等8名投資者在股票減持過程中出現了違規。2月13日,左佳賬戶減持掛牌公司齊思信息的股份,持股比例從36.67%變動為27.50%,持股比例分別達到掛牌公司已發行股份的35%、30%時未暫停股票交易。
上海弘昌晟集團有限公司、李國富等6名投資者則在增持股票操作過程中違規。例如,2月6日,上海弘昌晟集團有限公司賬戶增持掛牌公司卓越能源股份,持股比例從7.22%變動為24.67%,持股比例分別達到掛牌公司已發行股份的10%、15%、20%時未暫停股票交易。
“從監管方式看,股轉系統充分考慮了新三板市場當前的制度環境,先以警示、提醒為主;下次再犯可能面臨更為嚴格的處罰。”華南一家私募基金新三板投資負責人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從目前情況看,有些投資人對相關規則重視程度不夠。此次集中對同一類違規行為進行自律監管,股轉系統釋放出從嚴監管的信號,督促投資者規范參與新三板市場交易。
值得注意的是,這并非今年首次對新三板違規交易集中進行自律監管。新三板新交易制度實施首日,股轉系統就對二級市場的違規交易行為果斷整治。
今年1月15日,新三板盤中引入集合競價交易方式首日,兩名個人投資者和1名機構投資者多次違規申報交易價格,被采取自律監管措施,對相關責任人的證券賬戶交易進行了限制。此后,又針對多名采用違規手法的投資者進行了處罰,保障了新交易制度的順利實施。
規范信息披露
進入2018年,新三板市場監管從嚴態勢持續上演。根據全國股轉系統網站披露的數據,2017年3月26日-2018年3月26日,股轉系統出具了監管公告329份。其中,2018年以來出具的監管公告達到110份。除了規范市場交易行為,今年以來的“監管潮”還體現在對新三板掛牌企業的信息披露和經營規范方面。
2月26日,股轉系統集中披露了對威龍再造、貴之步、倍通檢測等25家新三板公司實施自律監管措施的決定書。監管公告顯示,這些公司在2017年均涉及股權被凍結,但均未按照規定及時進行信息披露。
以威龍再造為例,2017年11月23日,股東鳳國保所持公司股份1534余萬股被司法凍結,占總股本比例為51.15%,累計被司法凍結股數占總股本比例51.15%。但威龍再造沒有第一時間披露上述司法凍結信息,直至2017年12月22日才進行了相關信披。
股轉系統表示,依據相關規定,這25家公司的行為構成信息披露違規,決定對其采取要求提交書面承諾的自律監管措施。股轉系統強調,承諾應當包括對違規事實和性質的深刻認識,對相關規則的正確理解、整改措施和行為保證。
除了股權質押被凍結被重點關注外,掛牌企業違規擔保事項也是重要的監管方向。2月13日,股轉系統向勃達微波、怡蓮蠶桑、榮寶科技等12家掛牌公司及其相關責任人出具了實施自律監管的公告。
監管公告披露,這12家掛牌公司均涉及擔保事項未及時經內部程序審議并披露相關信息。其中,涉及金額最大的為榮寶科技。2016年12月至2017年7月,榮寶科技為武威泰豐新能源有限責任公司提供了1筆擔保,涉及擔保金額高達6000萬元,占掛牌公司2015年末經審計凈資產的141.08%。為此,榮寶科技和公司實控人都受到了股轉系統出具警示函的處罰。
對于2018年以來持續上演的“監管潮”,南山京石投資創始合伙人周運南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2016年以來,新三板監管持續趨嚴,包括實施《主辦券商執業質量評價辦法》、嚴查企業資金挪用、嚴查投資門檻變相降低,并開展掛牌公司“監管第一課”培訓。股轉系統明確,對日常監管中發現的違法違規行為依法嚴厲打擊,確保“有異動必有反應、有違規必有查處”,提高掛牌公司整體質量。
“不規范的掛牌企業容易引起很多投資風險。”東北證券(7.730, -0.04, -0.51%)研究總監付立春認為,企業掛牌新三板的前提應該是更規范、具有持續經營能力。但有些企業掛牌之初就有所欠缺,必須通過嚴監管予以規范。
為制度改革鋪路
當前新三板市場仍面臨流動性不足的問題。業內人士表示,強監管與解決當下新三板流動問題、幫助企業成長等命題并不沖突。事實上,加強監管,規范市場,為新三板下一步深化制度改革起到鋪路作用。監管先行,差異化利好隨后,新三板健康發展可期。
“沒有合規的市場主體,沒有規范的市場環境,解決新三板流動性問題只能是空中樓閣。”周運南表示,嚴監管是為了凈化新三板的市場環境,對掛牌門檻低形成有效補充。嚴監管將為解決新三板流動性困局打下牢固保障。
周運南認為,監管將向主板靠齊,其實對新三板是利好。嚴監管引導新三板參與主體自覺規范化運作;市場環境凈化良好,有助于深化新三板制度改革,實現良性循環。
“嚴監管可以看作是下一步推出利好政策的配套措施。”中科沃土基金董事長朱為繹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優質公司足夠多,市場規范,自然能夠吸引更多投資人進入。因此,嚴監管可以為下一步提高市場流動性以及推動二級市場建設做鋪墊。建議投資者把眼光放長遠,不要過分追求短期利益。在新三板投資應該選擇成長性較好的公司,這樣可以抵消部分流動性風險。
“不管規模大小、成長性高低,規范經營都是企業安身立命之本。”付立春認為,當前新三板監管趨嚴,讓掛牌企業主動去滿足規范性,增強持續經營能力,為未來更多的政策紅利落地打好基礎。從長遠的邏輯看,監管加強,市場規范性就比較好,更多投資者能參與到新三板市場投資。
對于市場參與者如何應對“監管潮”的問題,周運南認為,中介機構、掛牌企業和投資者都應該主動順應當前嚴監管的要求,自覺規范,加強自律,營造良好的新三板市場環境。新三板市場良性發展,改革政策落地自然水到渠成。同時,投資者應及時掌握公開信息,擦亮眼睛,回避違規違法的掛牌企業。
付立春認為,掛牌企業要適應新三板的嚴監管常態,將規范性作為發展的前提,回歸主業,將基本面做得更扎實。投資者則要摒棄投機取巧、鉆規則漏洞的心理。同時,提高自身專業投資水平,選擇優質的企業進行深度研究,伴隨企業共同成長,享受成長溢價。
《電鰻快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