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交通銀行(6.250, -0.01, -0.16%)發布2017年經營業績,該行去年實現歸屬于股東的凈利潤702.23億元,同比增長4.48%,增幅顯著高于前兩年。
得益于“兩化一行”發展策略,交行去年全年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同比增長10.21%至405.51億元,此外,該行控股子公司全年實現凈利潤同比增長14.87%、六大事業部利潤中心稅前撥備利潤同比增長14.88%,成為三個重要的利潤增長引擎。
關于資管業務,交行董事長彭純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設立資管子公司也是下一步發展資管業務的一種重要渠道,該行正在選擇和論證可行性,已有相關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證金公司去年連續增持交行A股,持股比例由年初的2.29%上升至3.24%,全年增持數量達到7.06億股。
總資產同比增7.56%
信貸資源繼續向零售傾斜
截至去年末,交行總資產突破9萬億,達到90382.54億元,較年初增長7.56%。從結構上看,該行貸款總額較年初增長8.63%至4.46萬億元,是去年最主要的資產增量。此外,帶動該行規模增長的另一個重要原因,還在于投資類資產的擴張,其中八成左右的投資類資產增量集中于對國債、地方債等利息收入免稅資產的增加投資。
從信貸結構上看,該行去年零售貸款增長明顯快于公司貸款,年末零售貸款余額較年初增長18.86%至1.41萬億元,其中按揭貸款、信用卡貸款分別較年初增加1270億元和911億元,較年初分別增長16.49%和29.61%;而公司貸款自去年一季度后便處于壓降狀態,其中批發和零售業、房地產業貸款年末余額較年初壓降規模相對較大。
零售貸款的較快增長也帶來利潤占比的明顯提升。數據顯示,2017年該行實現零售業務稅前利潤253.77億元,同比增長23.74%;零售業務稅前利潤占比較2016年上升6.67個百分點至30.48%。此外,該行去年零售業務帶來的中間業務收入同樣實現接近兩成的增速,境內行個人客戶總數較年初增長18.19%。
交行副行長侯維棟在回答證券時報記者提問時表示,擴大零售業務占比是交行轉型重點之一,近兩年板塊利潤占比基本保持每年2~3個百分點的升勢,2018年該行將繼續推進零售業務轉型,在資源擺布上持續加大力度,2018年信貸規模仍然向零售傾斜。
具體到零售轉型的思路,侯維棟表示,一是要持續擴大信用卡業務資產規模占比,這也是一項回報較高的優質資產;二是要繼續支持居民消費融資,其中房貸規模在接近9000億的基礎上還將繼續擴大;三是通過財富管理加快中間業務收入的增長。“通過這些,我們2018年有信心持續提高零售業務的市場占比。”
“雙輪驅動”成效顯著
交行2017年也繼續推進“兩化一行”戰略轉型,即以財富管理為特色,實現綜合化和國際化。
財富管理方面,非利息收入已成為該行利潤增長的重要引擎。去年該行實現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同比增長10.21%至405.51億元,在營業收入中的占比達20.63%,同比提升1.67個百分點,其中銀行卡類和管理類業務是該行中間業務的主要增長點。
而在“兩化”方面,去年該行境外銀行機構的凈利潤貢獻超過51億元,占比為7.3%;子公司全年凈利潤貢獻同比增長14.87%至41.94億元,在集團凈利潤中占比5.97%,即境外銀行和子公司合計凈利潤貢獻超13%。
此外,作為國務院批準的首家深化改革試點行,交行“分行制+事業部制”的“雙輪驅動”經營模式效果顯著。去年該行包括資管業務中心在內的六大事業部制利潤中心稅前撥備前利潤同比增長14.88%。
彭純在談及交行深改也表示,事實上,交行“天天都在改革”,關鍵是要重實效、要下沉到經營單位,改革的著力點是要為“兩化”加油、為“雙輪”加力、為線上線下金融“雙線”充電。“下一步我行在職業經理人制度的改革上還將加大力度,特別是在子公司、分行層面要加快推進,建立一個市場化、具有競爭力的人事、薪酬激勵約束機制。”
《電鰻快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