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板過會率最低
數據顯示,2018年第一季度發審委共審核71家企業,32家企業成功過會,過會率為45.07%,32家企業被否,3家取消審核,4家暫緩表決。
那么,主板、中小板、創業板中哪個板塊IPO過會率最高?哪個板塊上會企業資質差?
1-3月,上會企業共36家欲登陸主板市場,其中18家企業過會,過會率達50%;共13家企業欲登陸中小板,其中8家企業過會,過會率達61.54%;共22家企業欲登陸創業板,其中6家過會,過會率達27.27%。
在三大板塊中,中小板是過會率最高的板塊,欲登陸主板的企業可謂是一半火焰一半海水,有一半的幾率過會;創業板的過會率明顯最低。
監管層對創業板要求最“嚴”嗎?
有業內人士表示,很多業績、資質不佳的企業希望登陸要求相對較低的創業板,可能拉低了創業板的過會率。
新三板轉往創業板最慘
在板塊的評選中,還有一類企業不可忽略——新三板轉板企業。
數據顯示,2018年第一季度共有16家新三板企業欲“轉戰”A股,登上更大的資本“舞臺”,然而,有人歡喜有人愁,16家企業中,僅7家企業順利過會,過會率達43.75%,8家企業被否,否決率達50%,1家暫緩表決。
有意思的是,上述新三板轉板的企業似乎更傾向于轉到主板或創業板。
數據顯示,上述16家企業中,欲登陸主板或創業板的新三板企業均有6家。
然而,它們的命運卻截然相反。轉向主板的6家新三板企業,4家企業過會,過會率為66.66%;轉向創業板的6家企業接近“團滅”,僅1家過會,過會率為16.67%,過會的這家企業是泰林生物。
京滬粵通過率僅26.92%
看完了板塊的情況,再看看哪些省份的企業IPO過會數量最多。
數據顯示,1-3月,IPO審核企業中數量最多的省份是廣東省,緊隨其后的是江蘇省、浙江省。其中廣東共16家企業上會,江蘇共14家企業上會,浙江共12家企業上會,上述3省合計上會企業為42家,占比59.15%。
然而,上會企業最多的地區,企業的過會率并不一定高。
數據顯示,貴州、四川、西藏均有2家企業上會,且均過會,過會率達100%。
而廣東共16家企業上會,6家企業順利過會,過會率為37.5%;江蘇共14家企業上會,8家企業過會,過會率為57.14%;浙江共12家企業上會,7家企業過會,過會率為58.33%。
廣告
值得注意的是,京滬粵合計有26家企業上會,僅7家過會,過會率為26.92%,特別是北京,共6家企業上會,全軍覆沒。
終止審查企業“井噴”
數據顯示,2018年第一季度共計70家IPO企業終止審查,其中1月份共12家企業終止審查,占第一季度終止審查企業的17.14%,2月份共17家企業終止審查,占第一季度終止審查企業24.29%,3月份共41家企業終止審查,占第一季度終止審查企業58.57%。
由此可知,3月份,IPO排隊企業扎堆撤退,比前兩個月合計終止審查企業的數量還多12家,市場出現“撤單潮”。
此外,記者發現,2018年第一季度,每個月都存在至少一個IPO企業撤退高峰點。如:1月10日,7家企業終止審查,占1月終止審查企業的58.33%;2月13日,10家企業終止審查,合計占2月終止審查企業的58.82%;3月出現兩個IPO企業扎堆撤單的時刻,3月5日,11家企業終止審核,3月22日,12家企業終止審核,合計23家,占3月終止審查企業的56.1%。
《電鰻快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