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12 08:38 | 來源:未知 | 作者:常陽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真的是擔子沉重、分身乏術嗎?綜合筆者的采訪,該基金很有可能是陷入了迷你基金所共同面臨的死循環中。通俗地說,由于基金業績持續下滑
《號外財經》訊
截至4月9日收盤,在2018年權益類基金的排名中,7只產品的凈值下跌超過了15%,其中一只科技主題類基金引起了投資者的關注,這就是新華科技創新主題,截至4月9日收盤,該基金在1779只同類基金中僅僅排在了第1774位。
公開的資料顯示,該基金成立于2016年的3月22日,基金經理李會忠在基金成立伊始就走馬上任;而2017年1月20日,該基金加入了另一位基金經理張永超。但從單基金經理變成雙基金經理后,基金的業績卻并沒有起色:2017年全年基金的凈值增長率約為11.12%,在1361只同類基金中排在了第425位;但2018年卻大幅滑坡,原因何在呢?
都是規模惹得禍?
2016年3月份成立時,新華科技創新主題的首募規模約為4.35億,但在經歷了不到兩年的時間后,截至2017年12月31日,新華科技創新主題的最新規模僅為0.52億,其規模縮水了約88%。而2016年年末時,該基金的規模當時還在1.50億左右。
緣何自成立后基金的規模急速滑落呢?首先應當承認的是,該基金是一只科技主題型的基金,股票投資范圍受到了一定的制約。從基金季報中可以發現,其動態精選能夠充分受益于科技創新主題相關產業的優質股票進行投資。但不巧的是,這類股票在基金成立后的這兩年時間基本不是市場的領漲板塊。
對此,有不愿具名的分析師指出,新華科技創新主題頗有些生不逢時,在基金成立后的前兩年中,科技類股票均不是二級市場的熱點,當前公募基金的一季報還沒有公布,但從基金今年以來的不利表現來看,很有可能基金經理抗不住了,玩起了風格漂移,從而錯過了一季度中小創中科技股的行情。那么,該基金的基金經理究竟是何許人也呢?
公開的資料顯示,李會忠于2007年9月加入新華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歷任新華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行業研究員、策略分析師,目前他管理著多只新華系的公募基金;而張永超的經歷類似,他歷任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量化投資經理、北京樂正資本管理有限公司高級投資經理、中融國際信托有限公司投資經理,同樣如今管理著新華基金旗下的多只權益類基金產品。
有趣的是,從最佳任職回報率來看,李會忠和張永超基本難分伯仲,李會忠的最佳任職回報是70.73%,張永超的最佳任職回報則是71.55%。同樣作為一拖多的基金經理,李會忠目前管理著新華旗下的6只公募基金,而張永超則管理著新華旗下的七只公募產品。
那么,真的是擔子沉重、分身乏術嗎?綜合筆者的采訪,該基金很有可能是陷入了迷你基金所共同面臨的死循環中。通俗地說,由于基金業績持續下滑,基金的投資者贖回基金放量,基金經理被迫賣出重倉股來準備現金頭寸應對繼續下滑,而這又造就了基金凈值的進一步下跌。
同時,由于基金的規模迷你,基金經理重配的股票占基金資產的凈值比也就區區幾個點而已,即使基金凈值大幅度上升,對于基金的凈值貢獻度也是寥寥無幾。
重倉股票疑似出現重大失誤
當然作為權益類基金公募業績表現不佳,基金經理選股自然脫不了干系。
以新華科技創新主題去年四季報的重倉股為例,在前十大重倉股中基本尋覓不到科技股的痕跡。具體來看,其中既有多只銀行股,例如招商銀行、工商銀行、興業銀行、農業銀行,同時也有保險股中的巨頭,例如中國太保和中國平安,兩者合計就占據了六個席位;此外,十大重倉股中還包括了環保股清新環境、醫藥股白云山、零售股銀座股份、化工股萬華化學。
進一步從該基金去年的年報來看,在基金重倉股11位到20位的排位中,濰柴動力、白云機場、TCL集團、中環股份、瀘州老窖、海格通信、中國建筑、上海醫藥、金地集團、貝達藥業,這其中與科技沾邊的股票實際也不多。而且,從基金的第11位重倉股開始,重倉股占基金資產凈值比均不到2%,也就是說對基金凈值的貢獻度更為渺茫了。
而這一思路也體現在了基金經理去年四季度的季報總結中,彼時,兩位基金經理表示:“預計證券市場的增量資金有限,大小風格的翹翹板效應很可能會持續一段時間,從自下而上的角度選取低估行業仍有較大概率獲取超額收益。自從2016年2月份以來,大小盤風格的分化持續了將近兩年的時間,也應當積極關注二級藍籌以及中盤股的右側機會。”
實際上,新華科技創新主題并非孤例,目前新華基金旗下資歷最老的基金經理崔建波今年同樣業績表現平平。以其代表作新華趨勢領航和新華優選消費為例,截至4月10日收盤,新華優選消費今年以來的凈值增長率為-0.07%,而新華趨勢領航今年以來的凈值增長率為-1.51%。但是,崔建波操盤兩只基金的任職回報率均超過了100%。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