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hhai01.com/uploadfile/2017/0605/20170605091953535.png)
隨著再融資新規收緊上市公司定增項目,可轉債市場正成為上市公司融資的新寵,并呈現大幅擴容趨勢。今年以來,上市公司可轉債申請和發行預案規模大大超過去年同期水平。在一些債券基金經理看來,供給量大增疊加股市調整將讓可轉債估值承壓,也會降低市場對可轉債配置的需求,但不排除部分基金會考慮逆市抄底可轉債。
可轉債市場將擴容
存量轉債估值承壓
相關數據顯示,截至5月底,今年以來共有20家上市公司可轉債申請處于正常審核狀態,發行規模共計475.66億元。此外,還有68家上市公司董事會通過或已發布可轉債預案,涉及可轉債融資總規模高達2106.27億元,超出去年同期的5倍。2015年,可轉債市場全年發行規模僅為277.24億元,2016年達860余億元。
北信瑞豐穩定收益債券基金經理鄭猛表示,可轉債成為上市公司融資的新選擇,從數據看,可轉債的供給在增加,但需求端并沒有明顯增長。因此,如果股債兩市繼續低迷,上市公司可轉債會受到供給沖擊和股債兩市下跌壓力等因素影響,價格繼續下行,對可轉債投資人產生影響。
鄭猛認為,一方面,由于供給量增加,股市如果繼續下跌,可轉債上市價格很可能會在100元以下,影響轉債一級市場打新收益;另一方面,供給量增加對存量轉債估值是一個利空,將會導致存量轉債的轉股溢價率下降,二級市場轉債價格也會下跌。
北京一家中型公募固收總監也認為,可轉債市場供給增多,在投資中可供挑選的可轉債標的范圍會擴大,市場擴容對投資會有更多篩選機會,但對存量可轉債估值形成壓力。
對于證監會擬將可轉債、可交換債發行方式,由現行的資金申購改為信用申購,中加基金固定收益部一位投資經理認為,發行方式改為信用申購后,申購方會減少資金占用;對于市場資金面而言,會緩解由于大量凍結資金帶來的沖擊,這種申購方式的轉變會強化公募參與轉債申購的意愿。
鄭猛也認為,如果將可轉債發行方式改為信用申購,首先會熨平資金面波動,同時會提高大家參與轉債打新的積極性,但中簽率也會隨之下降。當然,假如股市持續低迷,大家的參與熱情也可能不太高,因為上市后轉債的價格很可能“破百”,這也可能倒逼一些轉債條款更優厚一點。
“這個規定不用凍結資金,之前發行300億元的光大轉債(101.930, 0.00, 0.00%)券,網下申購占比57%,配售比例0.5%,按照10%的保證金比例,實際凍結大約3500億元資金,這對資金利率是一個沖擊,而新規后將減少資金面波動,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鄭猛稱。
配置可轉債仍謹慎
事實上,由于A股市場調整,今年以來可轉債基金多數錄得負收益。
Wind數據顯示,截至6月2日,上證轉債(259.2538, 0.00, 0.00%)指數2017年以來下跌1.87%。23只可轉債基金(A、C份額分別計算,并排除可轉債分級基金)今年以來平均收益率為-3.79%,而負收益可轉債基金多達21只,占比高達91.3%。其中,中銀轉債增強A、長信可轉債A、天治可轉債增強A等9只可轉債基金虧損皆在5%以上,占比達39.13%。在正收益的可轉債基金中,只有長盛可轉債A斬獲0.62%的收益。
收益下行、股市低迷,疊加交易所質押新規等因素都導致可轉債標的的需求處在低位。
鄭猛表示:“隨著供給量增大,會進一步壓縮存量轉債的估值,因此,從債券基金投資層面分析,在可轉債供給增加的初期我們不會參與,但隨著股市未來反彈預期,我們會關注可轉債市場潛在的投資機會。”鄭猛稱,“我們債券基金持有的可轉債比例很少,大都在個位數,市場供給增多并不都會積極參與,一是可轉債供給量大,估值會有下行,做債券投資會回避這個調整趨勢;二是現在股市不好,轉債是有股性的債券,股市不好,轉債的配置需求相應也會降低。”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認為,如果市場對股市見底預期一致反而是逆市配置可轉債的時機。北京上述中型公募固收類總監稱,“近期股市回調,導致正股的調整壓力波及到可轉債市場,但如果市場預期股市見底的大趨勢,在投資層面,反而是可以等可轉債市場調整后逆市布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