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互金行業出現了幾個有代表性的雷,城城理財和善林金融系。雖然筆者均未投資,但也沒有絲毫竊喜,因為身在投資江湖,今日別人的遭遇,他日我們若疏忽,掉以輕心,將會重蹈覆轍!對此,筆者和同行交流時,時常感嘆“為投資人祈禱,不希望看到任何人遭受厄難”。
雖然未投資,但是筆者本著學習的心態,嘗試對這兩個平臺爆雷原因進一步探究。
老實說,城城理財,我之前從未接觸了解過。爆雷后,有不少自媒體發表了文章,筆者看了一些,其中主流觀點指向自融,主要理由有:一是存在不同借款企業留注聯系電話為同一個手機號碼;二是不少相關借款企業為殼公司,成立時間不長,實繳為0元;三是坊間流傳城城理財早期自融,資金流向酒店產業。
不過,在查詢其官網的過程中,筆者意外發現兩篇關于PPP項目的報道文章,且不說文中錯別字、語句不通順、格式不一致、語焉不詳、草草了事等問題,僅當我看到PPP這個詞時,就倒抽一口涼氣,完了!完了!完了!
如果城城理財真的深度參與了PPP項目,那么今日的結果并不意外;如果只是為了宣傳或者輕度參與,那城城理財爆雷的問題可能另有他因。
注:PPP項目是指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主要應用于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領域的建設,整合政府、民間資本資源優勢共同參與基礎設施和公共事業建設。
開門見山:平臺參與PPP項目絕無好結果
有偶無獨,據了解,還有一個參與PPP項目的平臺——善林金融。當然,城城理財與善林金融的PPP項目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
且不說善林金融曾涉嫌吸收資金,本金利息直接從周某某(董事長)個人賬戶劃出,平臺購買人人聚財、你我貸、PPmoney等平臺債權再行向投資人發售等多眾負面信息。
單是善林金融參與了多個PPP項目,就暗藏巨大風險!
有關資料顯示,2016年,善林金融宣稱參與投資了總規模達30億的貴州興義道路施工項目。在這個項目上,曾有兩個民間高手實地考察過,一個跟隨善林金融組織去的,一個自行前往,由于時間,項目進展情況各不一樣,反映有好有壞,有說正在建設中,核心資料、轉賬憑據齊備,風險可控,有說項目已經歇菜,風險巨大。孰是孰非,吵吵不休,今日看,不幸被后者言中。
為什么我不看好平臺參與PPP項目呢?
一般來說,PPP項目均涉及大額資金,僅一個貴州興義道路施工項目,善林金融就投入了30億。
可善林金融的錢哪里來的?不用想,肯定是來自于成千上萬的投資人,匯小流而成江河。而這必然牽扯到自融和資金池,這與當前監管提出的點對點、小額分散、平臺居間有本質區別,深度違規。
更何況,PPP涉及的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領域建設,一般投資周期較長,回報周期較長,而且回報率也不見的高,回款問題多。
如果網絡借貸平臺參與PPP項目,匯集千萬人的投資資金支付于建設方,借款期限長,而平臺發布標的時,若投資期限小于借款期限,則投資者的資金一定存在去向不明或者期限錯配問題,這里面大概率存在借新償舊。
而且,還有關鍵一點,投資人對逾期相當敏感,平臺一旦不能及時到期兌付,就可能發生擠兌恐慌,城城理財其公告不是說某個借款人因為無法提現給報案了。
更何況,歸集而來的資金,平臺有很大的便利性,既可以去做PPP項目,也可以去干別的,而干別的誰又能有效監控呢?風險已如脫韁野馬,無法掌控!
所以說,只要發現涉及到PPP項目的網絡借貸平臺,幾乎可以直接否定它。
換句話說,假如歸集來的資金真的拿去做實實在在的PPP或者其他大項目,在民族復興的道路上,與國家相向而行,你可以跟隨國家領導人隨團出國交流,你可以參與各種高大上的論壇,你可以會見蒙古國駐華大使,你可以......。
假如你沒有做實事或者作為噱頭拿來掩蓋虛假投資、借新償舊等龐氏騙局之實,待你自首之時,相關機構以法律緣故也可以,以涉及面廣人多考慮社會和諧穩定也可以,給你定性為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也是順理成章。
沒有人替你背黑鍋,央視給e租寶打了廣告,央視會負責?郎咸平、潘曉婷給泛亞、中晉站了臺,郎咸平、潘曉婷會負責?你曾經和政府做了PPP項目,政府為你負責?可能嗎?
請記住,政府永遠沒有錯。不要說筆者違心,你跟政府組織打交道多了,你自然明白其中道理,物必先腐,而后蟲生,歸根結底還是平臺自身的問題。
沒問題時,你好我好大家好,甚至有些投資人還專門靠渾水摸魚。風聲緊時,隨便一個問題都能整死你。
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這句話在當今社會不論是何意識形態都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君不見余額寶曾經多牛逼,想買多少就買多少,想買多少能買多少,現在呢?時也,勢也。
與此同時,現實中與政府有關的工程款項幾乎沒有很順利能拿到的,這都是風險點。
再比如,拿善林金融的路橋項目來說,項目建成后,善林金融靠什么來掙錢?筆者看不到投入的錢能立竿見影的產生效益,如果能掙錢也是長遠的、隱性的,即便是政府獨自參與的此類項目實現盈利也是很久的。
君不見我國的有些高速公路收了多少年的過路費,還是天天喊著虧本運營,況且國家建設的大部分項目其目的也不是用來賺錢的,其目的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繁榮的,為廣大國民謀取福祉和提供便利的。
而在商言商,收入大于支出有盈利才能生存下去。中石化、中石油能年年喊虧損,國家在兜底,私姓屬性的商業主體持續不盈利舉步維艱,可以提高站位,將自身發展融入國家發展戰略格局,講情懷、講民生,但不能天天講,無米難為粥,商業主體過分考慮政府考慮的問題,不是什么好事情。
綜上所述,與管理者打交道難,PPP水深,涉及資金量大,投資周期長、回報周期長、回報率低,不是網絡借貸平臺能夠參與的。因為網絡借貸平臺的吸儲成本一般大于政府組織參與建設的資金成本,所以凡發現有網絡借貸平臺參與PPP項目,即可敬而遠之。
筆者倒不是認為PPP項目不能參與,甚至樂見社會資本參與PPP項目,筆者希望看到的參與主體是背后有強有力實業支撐的公司或者是一些大型優秀投資管理公司,并不希望實力不強,風險抗性弱的網絡借貸平臺參與。
講個題外話,為什么筆者之前就不看好善林金融?
熟悉善林金融的人都知道,它上過央視以及許多地方電視臺的廣告,登過倫敦希斯羅國際機場以及美國紐約時代廣場的廣告,線下門店覆蓋120余省市,涉及1000余家實體分支機構,員工3萬多人,贊助了中國女排。2015年善林金融年會甚至在人民大會堂召開,何其高調!
這是什么?都是錢啊!都是高昂的成本。
筆者極其反感大私高調做廣告的行為,筆者認為廣告不是不能做,關鍵是要靠產品和實力取勝。雖然有靠打廣告取勝的,但也不缺乏大量沒有實力卻只靠打廣告而沒有取勝的。
而且從善林金融大肆的宣傳中看到的似乎都是“善意”和“情懷”,而筆者認為“善欲人知,其善不直”,筆者是行政出身,見慣了聲東擊西、言不由衷、搖旗擂鼓、虛張聲勢、言此意彼。
不止是善林,所有平臺的宣傳,里面的內容未必都是真的,亦或是假的、注入較多水分的,其主要目的是用來包裝平臺和吸引人氣,只不過顯性宣傳越多,筆者越反感,就比如越自我標榜自己好和廉潔的人筆者就越敬而遠之。筆者始終認為,自我宣傳,應適合而止,好要出自他人之口,不可常出自己之口。
相關新聞